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2025年春天,一只初代薄荷色Labubu玩偶在永樂拍賣會以108萬元天價落槌,創下潮流玩偶拍賣新紀錄。
原價百元的Labubu搪膠玩偶被炒至數百上千元,成為繼Bearbrick、KAWS之后又一個現象級收藏品。
2018年,初代Labubu被泡泡瑪特納入旗下,正式開啟商業化之路。七年時光流轉,曾經嶄新的玩偶逐漸褪去光澤,絨毛開始斑駁,漆面出現龜裂,關節也不再靈活……然而,面對這些“步入中年”的玩偶,主人們的選擇并非簡單替換,而是不惜重金尋找專業的“玩偶醫生”,讓這些承載著珍貴記憶的伙伴重獲新生。
“修復一只有故事的玩偶,就像修補一段人生。”玩偶修復師周周這樣形容她的工作。
在她的工作室里,等待“治療”的玩偶排成長隊,每一只都訴說著主人不舍丟棄的情感羈絆。
修復前后的Labubu 圖源:受訪者
修復不僅是技術
更是一種責任
在上海的一間工作室里,潮玩修復師哈特曼正專注地修復一只Labubu。
燈光下,手中的噴槍均勻地覆蓋著玩具表面的劃痕,動作嫻熟沉穩。
作為潮玩工作室主理人,哈特曼入行已經七年,這是他最近搬進的的新工作室,70平方米空間是原先15平米工作室的近5倍。“最近Labubu修復訂單暴增,原來的地方已經擠不下這些‘小病號’了。”哈特曼笑著解釋。
工作臺旁,擺放著各種等待“手術”的潮玩。
這位壁畫專業出身的修復師,大學時系統學習過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等課程。“所有都要學一遍才能算畢業”的專業要求,種類繁多的課程為他打下了扎實的藝術基礎,也為他日后轉型埋下伏筆。
畢業后,哈特曼進入定制球鞋行業。然而,疫情讓行業陷入低谷,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職業軌跡——朋友請他修復一只積木熊(Bearbrick)。“然后就開始給潮玩店做修復,他們都覺得修的挺好,幾乎看不出來。”
修復工作中的哈特曼 圖源:受訪者
如今,在潮玩收藏圈,哈特曼的修復手藝有口皆碑。對于不少客戶而言,他的工作相當于幫忙止損,“因為幾萬塊錢的玩具有點劃痕的話,可能就要折幾千塊錢。”
在潮玩修復領域,專業修復師面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損壞情況。根據哈特曼的經驗,最常見的損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結構性損傷,比如玩偶摔壞、摔斷,需要重新粘合或拼接;另一類是表面損傷,其中劃痕和掉漆是最普遍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問題修復價格也不一樣。”
不過,潮玩修復遠非簡單的粘合補色,而是一門需要極致耐心與高度責任心的精細工藝。哈特曼詳細介紹了修復流程,從損傷評估、調色匹配,到精細打磨、多層噴漆,再到最后的保護處理,每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馬虎。“責任心永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手藝。”
在正式接單前,他會自費購買一些樣品進行研究。“這個東西應該是怎么去修?是一個什么樣的工藝?只有完全掌握修復方法后,我才會考慮接單。”他特別強調,很多送修的玩偶都價值不菲。“這些藏品動輒上萬,如果因為技術不過關或者態度不認真導致修復失敗,不僅會失去客戶信任,更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
潮玩修復并非無所不能,但專業修復師始終追求讓每個玩偶“恢復如初”的理想效果。
“像木雕或者采用中國傳統大漆工藝的玩偶,修復難度就特別大。”哈特曼特別指出。
有些材質則完全超出了修復的可能,“比如電鍍的,這種特殊工藝一旦損壞,我們基本上都會婉拒修復請求。”
哈特曼收到的Labubu修復訂單 圖源:受訪者
修復的是玩具
守護的是情感
在這個材質、尺寸、設計千變萬化,新款玩偶層出不窮,同款玩偶隨處可見的當下,人們為何愿意花費數倍于原價的錢去修復一個玩偶?答案或許各不相同但卻相通。
潮玩修復師周周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那是一只看起來很普通的改造潮玩,市場價可能就值69元。”初見玩偶的損壞程度時,她本能地建議客戶放棄。“我直白地說,500元的修復費比玩偶本身貴好幾倍,真的劃算嗎?”
客戶的回答讓周周瞬間理解。
“對方告訴我,這是朋友贈送的珍貴禮物,承載著獨一無二的情感價值,遠非金錢可以衡量。”這句話讓周周想起自己最愛的潮玩IP——chaka,在黑暗中散發微光的小精靈。“就像chaka曾在我低谷時給予力量,這些玩偶對主人而言都是獨特的情感寄托。”
修復中的Labubu 圖源:受訪者
周周發現,越來越多的客人并非為了保值而尋求修復服務,而是希望保存這些承載著珍貴回憶的“時光容器”。作為一名資深的潮玩愛好者,她在一次次修復過程中也越來越理解,當客人們愿意支付數倍于原價的修復費用時,他們真正想守護的,從來不是玩偶本身的價值,而是那些附著在玩具上、無法復刻的情感記憶。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生司徒明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些人覺得修復一只舊玩偶,不如重新買一只新玩偶。但是對于很多收藏者來說,玩偶帶來的情緒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發展心理學博士、美國密歇根大學Ross商學院訪問學者譚詠風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從消費心理學角度來看,在滿足消費欲望的“購買并占有”后,真正能夠使商品或品牌與消費者產生深層連接的,是每個人對其情感和意義的創造、傳遞。因此,玩偶醫生的存在既是市場需求,也是情感需求。
周周的收藏 圖源:受訪者
隨著潮玩市場的持續繁榮,專業修復需求水漲船高,但行業標準尚未統一,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發展態勢。
作為從業多年的資深修復師,哈特曼表示:“這個行業依附于IP經濟而存在,只要潮玩文化持續發展,修復需求就不會消失。可能只是修復對象從當前熱門IP轉向新晉IP。”
周周則更關注服務標準的規范化。“當前市場確實存在服務標準參差不齊、收費差異較大的現象,消費者需要仔細甄別。”不過,她對行業前景持樂觀態度:“隨著市場成熟,專業化、標準化必然是行業發展趨勢。”
“修復不只是技術活,更是一種用心的交流。每個玩偶都有它的靈性,當你用足夠的耐心和誠意去對待它們時,它們也會以最好的狀態回應你。”在周周眼中,專業的修復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份將心比心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