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男日女婚姻激增40%!經濟逆襲與文化軟實力如何改寫亞洲婚戀版圖?
去年共有1176對“韓國丈夫+日本妻子”的新婚夫婦誕生,同比增長40%,創下十年來最高紀錄。而“日本丈夫+韓國妻子”的組合僅有147對,這個數字僅為十年前的1/5。《日本經濟新聞》在7月13日的報道中指出,韓國人均名義GDP超越日本、以及韓劇《冬日戀歌》(2002年)掀起的持續韓流熱潮是重要誘因。
婚姻經濟學視角
“婚姻不僅是靈魂的結合,更是財務規劃”——這句話或許最能解釋“韓男日女”組合的增長。國際婚姻市場向來存在“經濟洼地效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女性更傾向與富裕國家男性結合。上世紀70年代,就曾有韓國女性通過“上遷婚”(hypergamy)嫁入經濟更發達的日本,對象多是日本農村未婚男性;類似現象在90年代后演變為韓國男性迎娶東南亞女性。
值得玩味的是,韓國也曾突然涌現“日本新娘潮”。1995年首爾統一教會(現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舉辦的3.5萬對集體婚禮中,韓日夫婦就占數千對。女性學研究認為,這是“宗教合理化下遷婚(hypogamy)的典型案例”。雖然2012年韓男日女婚姻數曾達1891對,但分析指出其中包含大量宗教因素。
多維度的選擇邏輯
韓國男性的跨國婚姻對象國籍分布依次為:越南、中國、泰國、日本、美國。去年韓美夫婦(韓夫美妻)也有628對,且持續增長——這說明經濟指標并非唯一決定因素。
文化軟實力同樣關鍵。全球風靡的K-POP偶像帶動了對韓國男性的好感度,而韓劇中果敢的男主角形象,恰好迎合了日本女性對本土“草食系男子”的審美疲勞。但究竟有多少人會因“韓劇濾鏡”選擇終身伴侶?
社會學者還提出性別博弈解釋:當男性群體性別危機感較強時,跨國婚姻傾向會更明顯。通俗說就是“韓國女性太強勢,所以選擇溫婉的日本新娘”。但這種分析難免陷入“厭韓男”(Korean-male-phobia)的偏見。當代二三十代韓國男性在外形、禮儀、性別意識等方面都已達到國際水準。去年訪日韓國游客達破紀錄的880萬人次,實際接觸后,很多人會發現:“原來他們并不像傳聞那樣”。這或許更接近婚戀市場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