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廣東藝術劇院內算珠聲疾如戰鼓,千余名觀眾屏息凝神——由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出品,聯合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廣東藝術劇院舞臺藝術孵化中心共同創排的原創話劇《阮嘯仙》在此揭開全國首演帷幕。
該劇以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革命家、人民審計事業奠基人阮嘯仙為主角,聚焦1934年中央蘇區那場雷霆萬鈞的“審計風暴”。阮嘯仙等烈士的后人及審計、文化、教育等領域從業者們共同觀演,當尾聲“一切為了前線”的吶喊響徹劇場,掌聲如潮水奔涌。
首部聚焦中國審計事業源起的舞臺大戲
話劇《阮嘯仙》是省演今年重磅推出的原創舞臺力作,是首部聚焦中國審計事業源起的舞臺大戲。該劇延續了本地熱門紅劇《春園·1923》《痕跡》《先鋒少年》的創作班底——由市文研院院長、一級編劇練行村與市文研院副院長、一級編劇李新華共同擔綱劇本創作,廣東藝術劇院舞臺藝術孵化中心藝術總監、優秀戲劇導演趙國棟擔綱總導演,還有舞美設計周洪宗、燈光設計馬文磊、視頻設計陳聞儒、音響設計董仲強、劇目統籌胡卓延、舞臺監督劉永興等一眾舞臺藝術菁英實力加盟、合力打造。
全劇以年代感十足的影像和倒敘形式掀開歷史畫卷,演出序篇,審計小組撥算核賬的密集聲響從弱到強漸起,宛如一首激昂的行進曲。伴隨著跳動的燭光,一樁樁貪腐案件悉數披露,堆疊如山的賬本、137人的觸目數字,戲劇化的開場,從視聽雙重感官上攫住了觀眾的注意力。“既已立法,必遵循之!”阮嘯仙的錚錚誓言揭開驚心動魄的“審計之戰”。
劇中,阮嘯仙臨危受命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任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面對蘇區物資匱乏與貪腐橫行并存的困局,他頂住壓力查處137名違紀干部,以信仰之光追尋醫治貧弱國家的藥方,將人民審計制度作為刮骨療毒的手術刀。舞臺以多重博弈、雙線并行詮釋“鐵腕護廉”的紅色審計史詩,明線是算盤聲中的賬本攻防,暗線是倉庫暗夜的貓鼠對決,明暗交織下真相終浮出水面。緊湊的諜戰式敘事、環環相扣的審計迷局,藝術化呈現阮嘯仙推動審計工作建章立制的光輝事跡,生動展現了中共從嚴治黨的鋼鐵意志。
多媒體舞臺打造裸眼3D沉浸式觀演體驗
據了解,省演依托廣東藝術劇院舞臺藝術孵化中心已出品了近20部舞臺大戲和多部情景短劇,“一戲一格”是貫穿始終的創作理念,在話劇《阮嘯仙》中,風格創新在視覺語言表現上尤為顯著:五輛9.6米貨車運載的舞臺置景搭建跨越90余年的時空階梯,階梯上刻著由阮嘯仙起草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審計條例》,拾級而上盡收眼底,鋪就中國紅色審計的奠基史;240多盞燈塑造極具電影質感的光影美學,雙紗幕投影與豐富逼真的多媒體影像巧妙融合,更是營造出令人驚嘆的裸眼3D視效。
不到兩小時的演出,舞臺變幻的場景多達10余個,從簡樸的贛南風格民居到麻袋壘如山高的倉庫,從暖黃色調的瑞金稻田到冷峻色調的山野懸崖,故事場景隨著阮嘯仙開展調查研究和審計工作的腳步無縫流轉切換,具象為阮嘯仙“審計嘔心血”的藝術寫照。
令現場觀眾嘖嘖稱奇的,當屬劇中關于阮嘯仙病榻夢境的超現實表達。靈動抽象的水波紋蕩漾出亦真亦幻的夢境世界,黃沙流動成故鄉的圖景,妻兒的人物剪影與水墨紋重疊交融。讓觀眾得以走進阮嘯仙的內心,窺見鐵腕之下的柔情,亦為全劇在歷史厚重感的基礎上增添了浪漫主義的注腳。
阮嘯仙孫子阮欽彤對此橋段的藝術呈現印象深刻,他表示:“阮嘯仙是一位意志堅強的共產黨人,但共產黨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在工作最困難的時候,他惦念著自己的家人,作為后人的我也深受觸動。”
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于一體
作為一部革命歷史題材話劇,《阮嘯仙》追求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相統一。劇中,阮嘯仙主持制定首部審計法規,提出審計人員“六不準”工作紀律,外出調研背上自制的多功能長布袋,皆源自真實史料。
《阮嘯仙》特邀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曾慶榴、河源市阮嘯仙研究會終身顧問陳其明、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副所長張金超組成強大的黨史顧問團,為該劇的歷史真實提供專業視角。
陳其明表示,今年是阮嘯仙烈士犧牲90周年,推出這樣一部藝術再現阮嘯仙等審計先輩為人民審計事業奠基、與貪腐分子斗智斗勇的大型話劇,對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悉,話劇《阮嘯仙》將于7月28-31日加演。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許曉蕾 實習生溫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