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惠山映月里,上下河塘畔,一座活化重生的百年老宅內,暖黃的燈光如流水般漫過青磚黛瓦,精心布置的光束穿透夜色,將庭院中央那座飛檐翹角的古亭溫柔托起,勾勒出玲瓏的輪廓。兩側斑駁的院墻也被燈光洗亮,顯露出時光的肌理。
近日,無錫全新音樂地標——“聲堂”亮相,寧夏、琴馬、嚴老板等音樂人接連登臺,樂迷們圍坐在老宅留聲亭前的草坪上、池塘邊,隨著音樂聲打著節拍,輕聲哼唱。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愿意走入老宅,運營團隊煞費苦心。原本靜寂的院落被精心設計的燈光系統喚醒,馬頭墻、墻上青瓦都通過光影勾勒得更具詩意。空間內,黑膠唱片與CD墻承載著國內近80%獨立音樂廠牌的專輯,成為樂迷淘碟的寶庫;音樂人周邊產品點綴其間,藝術海報講述曾經在錫城出現的各類音樂活動。
“我們最珍視的就是這座院子中心的亭子,太特別了。”主理人王麗娜介紹,他們把亭子取名為“留聲亭”,日常可供市民游客休憩,而當兩側移門完全打開,它便如魔術般變身為一個沉浸式的小型演出舞臺。聲堂亮相當晚,音樂人寧夏登場,亭子被燈光層層點亮,音樂流淌其間,“古今對話的奇妙氛圍,正是我們想要體驗的。”樂迷小田看到了寧夏的演出信息,從南京趕來,一下子被古鎮的氛圍與音樂融合的氣息震撼住。
舞臺的兩側
更多古建筑與現代音樂元素交融的氣息
撲面而來
進門的右側是“聲景坐標·無錫白噪音計劃”特展,由音樂人、聲堂主理人曹量帶隊,深入城市肌理,在七個極具地方特色的角落,捕捉并記錄到屬于無錫的“聲音DNA”:有清晨穿透薄霧的長江輪汽笛聲,有網紅市場稻香充滿煙火氣的叫賣聲構成的市井交響,還有蠡湖的水流與風聲……
“這些聲音不僅是記錄,更是對無錫城市氣質的一次解讀。”曹量說,這些聲音密碼,藏著無錫人內斂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另一側,則是選取了與無錫有關的音樂作品,從阿炳的《二泉映月》到王莘的《歌唱祖國》,從江南民謠“亮月亮亮”的田野采集到“琴馬樂隊”以詩歌為魂的搖滾創作,無錫的音樂血脈在這里被集中展示、講述與再創造。
“我們想搭建的平臺不僅僅是音樂展示空間,更是體驗平臺。”主理人王麗娜說,聲堂將設立每周固定的演出日,打造常態化音樂現場,搭建一個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的音樂融合的“音樂廚房”,用年輕化的空間語言,讓無錫豐厚的傳統音樂資源煥發“新聲”,吸引更多年輕聽眾。
音樂IP激活古鎮新韻,聲堂所在的惠山映月里街區,正是無錫“以樂塑旅”的典范之作。今年,這個以二泉映月為文化IP的主題街區正式開街后,一直是游人如織。“以前來只覺歷史文化厚重,如今演出多了、時尚感強了、年輕面孔多了,這也是我來這里二刷、三刷的理由。”上海游客張若禹的感受精準描述了街區的蛻變,發現了這個古鎮獨特的調性。
街區蛻變源于音樂IP的挖掘和創新布局:巨型賽博朋克風阿炳雕塑矗立街區,音樂噴泉隨《二泉映月》律動,民樂經典轉化為視覺地標;活塞LIVEHOUSE、友時演繹空間等50余家首店進駐,308禮堂每年舉辦超20場演出,多元業態與音樂實現了融合;而當搖櫓船載著“春晚同款”江南小調劃過清澈見底的河塘,《知音映月里》沉浸式演出貫穿在亭臺水榭間,更多的文旅體驗場景正在被構建。
“依托惠山古鎮構建音樂生態圈,我們會繼續讓國樂從舞臺藝術變為可沉浸體驗的文化產品,令更多人從這里看到無錫音樂之美。”梁溪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惠山映月里將持續通過音樂元素的植入、音樂業態的導入,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生活方式融合,為無錫這座愛樂之城構建可體驗、可感受的音樂生態。
來源:無錫日報
編輯:嚴琳
校對:張靜
責編:楊珍
點贊+轉發
分享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