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江蘇啟東的一個小村子,那時候七八十年代,家里窮得叮當響,村里人一提我們家就搖頭,說是遠近有名的困難戶。十歲時候父親生病走了,扔下了一堆債務,母親年紀大身體弱,還得拉扯我們三兄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兄弟們長大到該結婚的年紀,因為家底薄,沒人愿意給介紹對象。想改變這種情況,我就選了當兵這條路,對軍人那份敬佩從小的,覺得那是條出路。1986年10月報名,通過縣鄉體檢和政審,總算入伍了。
入伍后新兵訓練五個月,強度大,大家對未來有期待。城鎮來的兵多是為退伍后安排工作,農村兵像我得靠自己拼。訓練辛苦,有些城鎮兵受不了想走,我從小在農村干活,這不算啥。除了正常科目,我還加練,成績在隊里算好的。分到老兵連后,從基礎崗位干起,三年里做過炮兵指揮、飼養員、汽車修理和文書,每項都盡力做好,得過兩次嘉獎。周六休息不出去,就坐著復習文化課。堅持下來,1989年考上石家莊陸軍學院后勤士官訓練大隊,那里有四個學員隊,我在考試錄取的兩個隊里。家里也跟著變好,媒人開始給兄弟們提親,每人都找到對象。
軍校三年學下來,1992年畢業,到基層汽車分隊實習當司務長。連隊技術骨干多,家屬來隊多,伙食費虧損多。采購菜是給養員騎三輪去集市,每天標準1.95元。我跟去了解行情,發現十公里外有個批發市場,價格低三分之一。1993年春節前后,每周去兩三次采購,早起拉菜回來,省下錢改善伙食。一年下來,飲食好了,還剩五千元,得了一次三等功。后來繼續這樣干,又三次立功。別人問起,就說靠肯吃苦。吃苦是成長的機會,能力從苦里練出來,付出多收獲就多。從初中生到軍官,全靠這個。2011年3月轉業到地方,結束了二十四年軍旅生涯,命運就這樣轉了彎。
肯吃苦這三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它不是空談,得一步步落實。從小家窮,逼著人去想辦法,當兵后訓練苦,但咬牙頂住,就看到進步。考軍校時,別人周末玩,我埋頭學,機會來了就抓住。工作后,采購菜累,但省錢改善大家生活,功勞就來了。吃苦不是受罪,是積累,慢慢改變自己和家庭。很多人想翻身,但不肯下功夫,結果原地轉圈。部隊教我,堅持就能出頭,地方工作也一樣。
回想起來,1986年那一步走對,當時四十塊錢起步,現在看是基礎。初中文化不是障礙,肯學就行。學院錄取靠分數,不是走后門。畢業后崗位上,伙食管理從細節抓,批發采購就是例子,一點一滴省出來。立功不是運氣,是日常積累。三等功四次,靠的是一貫作風。轉業后,經驗用得上,生活穩了。兄弟們成家,母親晚年安心,全家受益。
這故事不是吹牛,是實打實走過來的。很多人問怎么成功,我就說肯吃苦。不是天生會,得從小事練。農村孩子起步低,但部隊機會平等,靠表現上位。城鎮兵有退伍安排,我們得拼技術或提干。堅持復習文化,就是關鍵一步。軍校后勤專業實用,畢業直接用。司務長崗位瑣碎,但關系大家身體,做好了影響大。采購細節決定成敗,早起拉菜雖小,積累起來大效果。
命運改變不是一蹴而就,得長期積累。1986到1989三年準備,考上學院是轉折。1992畢業后,實習一年見效。后續二十年,一步步立功。2011轉業時,回看全靠吃苦精神。地方上,很多人浮躁,想快富,但忽略基礎。部隊經驗告訴我,穩扎穩打才行。家庭從窮戶到正常,也是這個道理。兄弟結婚,靠我入伍后家境好轉。
肯吃苦是普適道理,不止部隊。地方工作也需它,遇到難事不退縮,就能過關。很多人羨慕軍官身份,但不知背后付出。從戰士到士官,再到轉業,層層靠努力。初中文化起步,證明知識能補上。復習時用舊書本,堅持就有效。學院學習系統,畢業技能扎實。基層崗位應用,立功自然來。
現在想想,這三個字像燈塔,照亮路。沒它,可能還困在村里。參軍是起點,吃苦是動力。很多人有類似經歷,靠堅持翻身。故事分享出來,希望別人借鑒。命運在自己手,肯下功夫就變好。從1986到2011,二十四年證明這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