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7 月 25 日下午,云南臨滄的山路上揚起一陣塵土。18 歲的張鏡背著半筐牛草往家走,竹筐的繩子在她肩膀勒出紅印,手里還攥著把銹跡斑斑的鐮刀,就在這時,一輛綠色的郵政車停在她面前,遞來的信封上印著 “北京大學” 四個金字。這個瞬間被路人拍下傳到網上,很快讓無數人紅了眼眶。
視頻里的張鏡穿著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褲腳沾著泥點。當郵遞員說出 “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 時,她愣了兩秒,鐮刀 “當啷” 掉在地上,伸手去接信封的指尖還沾著草屑。“我能在這兒拆嗎?” 她輕聲問,得到允許后,手指在封口處摩挲了好幾下才拆開。陽光透過樹葉落在通知書上,照亮她眼里的光,那是攢了 12 年的期待。
“早上五點就起來割草,想著趕在太陽大前回家看書。” 張鏡后來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家里的三頭黃牛是她從小喂大的,高考結束后每天割草成了固定任務。那天她剛把牛趕到山坡,就聽見山下有人喊名字,跑過去時涼鞋的帶子還斷了一根,“現在想想,當時肯定跑得特別狼狽”。
這個考了 670 分的姑娘,生活里藏著太多 “不容易”。班主任李老師說,張鏡家在山坳里,到學校要走 40 分鐘山路,高中三年她從沒遲到過。冬天天不亮就出門,手里總攥著個手電筒,兜里揣著冷饅頭當早飯;晚自習后還要幫家里喂豬、洗衣,常常趴在炕桌上學到深夜。“她的錯題本寫得比課本還厚,邊角都磨卷了還在用。”
這次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錄取,是張鏡 “賭上所有的夢想”。高三最后一次模擬考,她的語文考了 138 分,作文里寫:“我想走出大山,但不是為了逃離,是想看看山外的世界,再把故事講給山里的弟弟妹妹聽。” 這句話被語文老師當成范文在年級里朗讀,很多同學都記得她當時紅著臉低頭笑的樣子。
收到通知書的那天,張鏡先把牛草背回家,才小心翼翼地把通知書鋪在堂屋的木桌上。媽媽用圍裙擦了三遍桌子,爸爸蹲在門檻上抽著旱煙,反復問:“這學,真能去北京上?” 當得到肯定答案時,這個沉默的莊稼漢突然站起來,往鎮上跑著要去買肉,結果忘了帶錢又跑回來,惹得全家笑出淚來。
村里人都來道賀時,張鏡正坐在灶臺前燒火。她把通知書放進塑料袋里裹了三層,壓在枕頭底下。“其實考前總怕考不好,夜里常夢見自己還在割草,忘了去考場。” 她說著從懷里掏出個小本子,上面記著每次考試的分數,最后一頁寫著 “北大中文系”,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笑臉。
這個夏天,張鏡的生活開始有了新變化。縣教育局送來助學金,鎮上的書店老板給她裝了一箱子名著,還有在外打工的同鄉要給她寄新行李箱。但她最在意的,是爸爸連夜給她編的竹書箱,“比割草的筐子輕,裝通知書正好。”
在錄取通知書的打開頁上,張鏡用鉛筆輕輕寫了行字:“山高路遠,看世界,也找自己。” 這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姑娘或許還不知道,她攥著通知書站在山路的樣子,已經成了很多人心里的光, 就像網友說的:“這才是最動人的青春,沒有精致的包裝,卻裝著最滾燙的夢想。”
如今,張鏡已經開始收拾行李。她把常用的詞典、筆記都放進竹書箱,還特意帶上了那把掉在地上的鐮刀。“到北京前,再幫家里割最后一次牛草。” 她說這話時,聲音輕快得像要飛起來,“以后不管走多遠,都不會忘了這山里的日子。”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