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季總會出現一些“意外驚喜”,讓一些分數不那么突出的考生進入名校,這種好運也被同學們稱之為“撿漏”,分數越低、考上的學校越好,也就越令人羨慕。
而那些以極低的分數沖進名校的學生還會被稱為“高考撿漏王”。但是在高考中“撿漏”真的是一場人生的完美逆襲嗎?其實很多時候,有撿漏的運氣也并不意味著有足夠的認知去逆天改命。
江西一名女同學,以606分的成績成功“撿漏”名校華南理工大學,連家里人都稱贊她是“江西高考撿漏王”,殊不知她的發言早已暴露了她的低認知,也注定了即便有撿漏的命也白搭。
女孩自稱江西撿漏王,發言卻暴露了低認知
一位江西的女同學在網上興奮地宣布——自己成為“江西撿漏小王者”,她以606分的成績被華南理工大學錄取,看似是一場完美的逆襲,卻意外因為發言暴露了自己的低認知。
其實早在志愿填報階段,這名女同學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認知缺陷了,她在填報志愿時采取了極為冒險的策略,除了選擇一個相對保底的專業外,其余志愿全部用來沖刺更好的學校。
這種做法非常危險,一旦所有沖刺學校都沒被錄取,保底專業也可能因為分數不夠而無法錄取,導致滑檔,但幸運之神站在了她這邊,她成功地被華南理工大學錄取,專業是“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國家專項)”。
看到錄取結果的那一刻,這位女生欣喜若狂,在她看來,自己不僅進入了名校,還撿到了一個聽起來很前沿的專業。
“大數據”這個詞匯在當下可謂炙手可熱,給人一種高科技、高薪資、高前景的美好想象。許多不了解具體情況的家長和學生看到這個專業名稱,第一反應往往是羨慕和贊嘆。
可評論區有知情網友卻忍不住告訴了她真相,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這位女生的頭上——“趕緊轉專業吧”、“你怎么選了這個專業?”
原來,這個看似高大上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實質上并非計算機科學或數據科學類專業,而是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范疇,這個專業的重點不是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的技術能力,而是偏向于管理層面的知識。
撿漏并非不可取,但前提是對自己撿到的“漏”有清醒認識
簡而言之,它更接近于一個管理學專業,而非技術性專業。在當前就業市場上,這種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壓力可不小,這也是為何知情人對這位女生表示擔憂的原因。
但被錄取到了一個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的專業就是“不幸運”的嗎?其實恰恰相反,能以如此冒險的方式成功撿漏已經算很幸運了,而評論區的網友這樣說,也是希望女同學看清現實,盡早規劃轉專業,別被這個專業給耽誤了。
可沒想到女同學接下來的發言暴露了自己的低認知,她以為華南理工大學的國家專項是不能轉專業的,只能通過跨專業考研來逆天改命。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華南理工大學專項錄取的學生與普通學生享有相同的權益,除了定向培養或享受定向獎學金的學生,其他同學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轉專業,不會因為錄取分數的不同而受到限制。
看到這里,筆者也明白了為什么評論區有網友說女同學“有撿漏的命也白搭”,認知低下不是最可怕的,認知低下還不愿意積極了解信息才是最耽誤人的,即便僥幸撿漏了名校、接觸到了自己本沒有機會接觸的資源和平臺,也難以把握住難得的機會。
誠然有一部分學校的國家專項是不允許轉專業的,但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情況其實不盡相同,撿漏名校只是第一步,并不是逆天改命的全部,如果錯失了這個轉專業的機會,那才是真正浪費了“撿漏”的運氣。
撿漏并非不可取,但前提是對自己撿到的“漏”有清醒認識,這個專業前景如何?自己在這所學校里有沒有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
自己被錄取專業能否轉專業?轉專業競爭激烈程度如何?想轉入的目標專業又是什么樣的基本情況?這些都該是名校學子應有的清醒認知。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