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
受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的影響,美國近來愈發重視彈藥儲備問題,計劃押注新一輪的廉價導彈,試圖通過這種低成本武器實現可負擔的大規模部署。那么,這些廉價武器能否滿足美軍期待?
美軍為何開發廉價導彈?
資料圖:美國AGM-158XR導彈(來源:中國國防報)
據報道,美國國防承包商L3哈里斯科技公司近期發布了“紅狼”導彈。據稱,該導彈的射程超過370公里,可打擊移動的海上目標,每套導彈的售價約為30萬美元。軍事觀察員張學峰認為,這種廉價導彈的開發,表明美國正在為未來與大國作戰進行彈藥儲備。
張學峰:
俄烏沖突凸顯了導彈在高強度作戰中的重要性。
未來美軍在應對高端對手時,主要依靠投放AGM-158等防區外發射武器,以確保載機安全,但此類彈藥價格高昂,且產量有限。
因此,近年來美國軍方開始關注低成本的防區外發射武器,以便為未來大規模作戰進行彈藥儲備。
低成本武器能力如何?
資料圖:美國“紅狼”導彈渲染圖(來源:參考消息)
實際上,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像“紅狼”這樣以“經濟實惠且可大規模部署”概念進行營銷的武器,這其中包括安杜里爾公司的“梭魚”無人機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通用多用途卡車(CMMT)。張學峰對這類低成本武器的“降本增效”措施及作戰性能進行了分析。
張學峰:
這類低成本武器主要通過減小武器的尺寸和采用廉價的子系統產品等方式來控制成本。
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便宜的同時,其部分性能也有所降低。比如,它的隱身性能肯定不如昂貴的巡航導彈或者防區外發射武器,而且導彈的戰斗部重量較輕,威力自然會下降。
但這類導彈往往以量取勝,即使被對方的導彈攔截也不“虧本”,而一旦突防成功就能給對方制造很大的麻煩。
美軍能達成自身企圖嗎?
資料圖:美國下一代巡航導彈AGM-181渲染圖(來源:國防科技要聞)
張學峰進一步分析,盡管美國軍方正試圖投資新興的防務公司,以刺激本國導彈工業的發展,從而緩解高端彈藥短缺的問題,但受到新興公司缺乏經驗等因素的制約,美軍或許只能“空歡喜一場”。
張學峰:
此前美國的導彈工業存在高度壟斷現象,導致其研制的新型導彈不僅價格昂貴,交付還常常延期。比如,美國空軍研制的下一代巡航導彈AGM-181,單價居然高達1400萬美元。
為了能在美國軍工領域形成競爭之勢,美國軍方現在開始投資一些新興防務公司,甚至投資一些看上去并不靠譜的項目。但是,這些新興防務公司設計的導彈實際性價比如何,仍是未知數。
記者:贠瑞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