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經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常見于東南亞、南亞和非洲地區。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2025年全球氣候異常導致蚊媒疾病風險上升,我國多省已出現輸入性病例。
目前我省尚未報告輸入性病例,但外省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上升,提醒廣大市民做好個人防護。
02
基孔肯雅熱如何傳播?
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帶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
傳播途徑:
基孔肯雅熱通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
潛伏期:
1~12天,多為3~7天。
傳染期:
大多數患者在發病當天至發病后7天內具有傳染性。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03
基孔肯雅熱
臨床癥狀有哪些?
患者主要癥狀包括突發高熱(>39℃),經常伴有嚴重關節痛和皮疹,以輕癥為主,極少數患者可出現出血、腦炎、脊髓炎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在高危人群,如嬰兒、65周歲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中,可能會引發重癥。
04
基孔肯雅熱的
流行地區有哪些?
基孔肯雅熱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亞洲、歐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島嶼上發生,已在 119 個國家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在我國,基孔肯雅熱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但2010年以來,我國曾報告源自緬甸、泰國等國家的輸入性病例,并曾在廣東、云南、浙江等省份引起本地傳播。
05
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是什么?
主要為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白紋伊蚊為北方的主要伊蚊蚊種,白紋伊蚊體黑而有白紋,俗稱“花蚊子”或“黑蚊子”,能夠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病等蚊傳疾病。其白天吸血,吸血高峰為早上6-8點和下午5-7點。
它主要來源于各種小型且清潔的水體中,例如室外堆積廢棄的盆、桶、鍋、碗,或者室內的插花瓶、水缸、花盆托盤等。
06
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預防基孔肯雅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蟲叮咬。具體措施包括:使用驅蚊劑、穿著長袖上衣和長褲、使用0.5%氯菊酯處理外衣物、選擇裝有紗窗紗門的住所、使用蚊帳等。每周清空和清潔盛水容器、處理廢物,清除蚊蟲孳生地。
07
如何治療基孔肯雅熱?
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基孔肯雅熱的藥物,臨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療。充分休息、補充液體以及服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部分癥狀。在排除登革熱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以降低出血風險。
08
國際旅行建議
1
出發前,旅行者需查閱目的國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區正在發生暴發疫情或存在較高的基孔肯雅熱感染風險。
2
出行時,宜攜帶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等活性成分的驅蟲劑,并按照說明使用。也可使用經0.5%氯菊酯處理的衣物和裝備(如靴子、襪子、帳篷),使用蚊帳、穿寬松的長袖上衣和長褲。盡可能選擇配備紗窗紗門的住宿場所。
3
旅行結束后2周內,仍需預防蚊蟲叮咬,確保旅行者不會因隱性感染,將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病原體帶入境內,導致傳播。
4
旅行歸來后,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皮疹癥狀,請及時就醫,并說明旅行時間和地點,以盡快得到診治。
來源:威海疾控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