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空調外機般的高溫遇上連綿臺風雨,故事就變得復雜起來……
臺風家族今年著實有點“人丁興旺”。2025年第一個“三臺共舞”的局面剛謝幕,西北太平洋上9號臺風“羅莎”仍在活躍。但更值得警惕的是,那兩個已消散臺風的并未走遠。它們的殘余低壓系統正如看不見的推手,裹挾著水汽持續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并且正朝著江浙滬方向移動。
這意味著一件事:氣旋的影響遠未結束。
當下最明顯的風雨“靶心”在浙江,隨后在7號臺風殘余與其它系統共同作用下,一張雨網將撒向江浙滬、安徽、福建、江西等7省市。局部地區甚至可能潑下強降水。
而這場雨的“配方”里,還有個新角色——新生的臺風胚胎91W。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之前某個臺風在激烈“搏斗”過程中被“撕裂”出來的一塊碎片。很多人關心這塊碎片能否重新“整合”壯大?目前看來希望渺茫,因為該區域臺風殘余系統本身就一片混亂。
但它的路徑指向卻異常清晰:和8號臺風殘余一樣,堅定地向江浙滬靠近。這幾乎是目前所有氣象機構的共識。
91W當前強度平平,風速約30KT(15m/s)。雖然其中心氣壓值已跌至1000hPa以下,顯示一定組織性,但如果風速無法突破18m/s的命名門檻,它就只能是“91W”,成不了10號臺風“白鹿”。無論如何,它靠近甚至登陸江浙滬的趨勢基本確定,這將給本已陰雨綿綿的地區“強行續費”。
中央氣象臺的判斷很明確:整個7月,江浙滬的雨不會停歇。雨勢會先強后弱,但雨水將貫穿月底。對其他地區,尤其是北方朋友,請特別注意7月28日這個關鍵轉折點!
這天起,降雨范圍將顯著北擴。內蒙古中東部、京津冀、東北地區等地將加入“降雨群聊”,普遍有小到中雨,局地甚至可能被大雨或暴雨突襲。北方的雨雖然不完全算“臺風雨”,但近期同樣頻繁,背后推手是活躍的冷渦系統與其它天氣系統的巧妙配合。
如91W一樣的熱帶擾動和臺風殘余系統,正是當下我國,尤其是東部持續降雨的“幕后導演”。從另一個角度看,三伏天里,這些小系統帶來的風雨反而像是一劑“退燒針”。沒有它們,高溫“燒烤”模式恐怕會更持久。別指望立秋就立刻涼快,“秋老虎”的威力大家都懂。
真正的降溫尚需時日,因為副熱帶高壓正在積蓄力量,未來可能再次強勢西伸、北抬。它的強弱和位置至關重要,直接壓縮臺風生成發展的空間。
回到91W,能否升級為“白鹿”還需觀察。但它靠近我國的趨勢幾乎板上釘釘。歐美ECMWF和GFS都認為8月初西北太平洋可能有新臺風醞釀,但發展條件受限,強度預期不高,存在時間也短。
綜合各方判斷,8月上半月臺風活動整體偏弱,這與我國氣象部門預測的“8月上旬有1-2個臺風生成”趨勢基本一致。
那高溫的“主戰場”在哪里?
高溫的“火焰”最旺處首推新疆盆地、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等地,部分區域可能沖破40℃大關。隨后高溫帶會向東擴展,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熱度也將升級。但論“激烈”程度,仍不及西部。
而東部地區,特別是江浙滬、江西、福建一帶,關鍵詞依然是“雨”。超長待機的臺風雨疊加后續可能跟上的熱帶擾動,整個7月底都將泡在雨水里。出門帶傘,已成必備儀式。
展望8月,臺風劇本仍充滿變數。初步預計可能有2至3個臺風登陸或顯著影響我國沿海。但7月臺風已數量顯著偏多,8月是否會延續此態勢?雖然副高增強且位置偏北,但菲律賓以東海域仍可能提供臺風生成的“窗口期”,東南沿海切不可掉以輕心。
7月最后一周的天氣密碼已然寫下:南方持續防汛,北方28日后雨勢增強,西部高溫炙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