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云南日報》第4版刊發文章《大關縣 以工代賑鋪就產業路》,點贊昭通大關縣2025年采取以工代賑措施硬化產業路64公里,投資4480萬元,帶動群眾就近務工增收近700萬元。
《云南日報》7月27日第4版
大關縣 以工代賑鋪就產業路
修建產業路。 通訊員 龍夢 攝
近日,在大關縣高橋鎮以工代賑項目產業路施工現場,務工群眾正熟練地攪拌混凝土、填補碎石,壓路機來回碾壓,一派繁忙。“產業路建成后,既能助力項目區域的烤煙、方竹和中草藥等產業發展,又能帶動100余村民就近就業,增加務工收入。”項目工作組副組長王文劍介紹。
以前,高橋鎮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天就變得泥濘不堪,制約了產業發展。今年6月高橋鎮搶抓大關縣通過以工代賑建設產業路的機遇,利用各級投資629萬元,開工建設長14.7公里、寬4.5米的產業路。項目建成后將惠及周邊農戶285戶1100人,顯著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降低農特產品運輸成本,為產品出村進城打通渠道,進一步夯實鄉村產業發展的交通基礎。
高橋鎮核桃村村民雷應珠得知村里要修產業路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報名加入施工隊。“我負責澆筑混凝土、修整路面。在這里務工既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天還能掙150元。”正在施工現場忙碌的雷應珠說。除了發放勞務報酬外,大關縣還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務工群眾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在項目實踐中積累實操經驗,逐步掌握砌筑、支模等實用勞動技能,實現從普通勞動力向技能型人才的初步轉變,為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核桃村種植大戶王朝高種植了170畝烤煙和30畝玉米,以往每當運輸季節到來,他都要為崎嶇難行的山路發愁。看到村里的產業路加快建設,他滿懷期待:“以前運輸烤煙時,我們總要雇人臨時修整路面,既費時又費力。這條路修好后,我每年運輸烤煙的成本預計能降低1萬元左右。”
2025年,大關縣采取以工代賑措施硬化產業路64公里,投資4480萬元,帶動群眾就近務工增收近700萬元,在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同時為鄉村振興鋪就了產業路。
來源/云南日報 記者 沈迅 通訊員 胡聲宇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