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一個個退場了,我決定留下來再試一次。”
文|馬蓮紅
縱觀人的一生,一個運動員的十二三歲十分重要。
比如,鄭欽文被帶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參加國際比賽,第一次發現自己和同齡的世界頂級的球員相差并不是那么大;比如12歲的博爾特更熱愛板球和足球,直到一次午餐打賭輕松戰勝好友,才意識到自己的短跑天賦;比如12歲的冰球少年王浩西,面對同齡人的“退役”,他向父母提出追逐夢想搬到多倫多的主意,最終獲得父母同意。
就在這個盛夏,12歲的追球夢想和窗外的果樹一起掛果。即將18歲的王浩西迎來自己的“成人禮”:在2025北美職業冰球聯盟(NHL)選秀大會中,王浩西以第33順位被圣何塞鯊魚隊選中,以中國歷史最高順位入選北美職業冰球聯盟,創造了中國運動員在世界頂級冰球職業聯賽選秀中的最好成績。
一時間,王浩西的名字流傳開來。有人把王浩西視為冰球界姚明,有人說圣何塞鯊魚隊在中國要火爆了,而在更早前,“Simon Wang”早已獲得冰球球探的認可。那種圍繞一位17歲中國冰球運動員的關注熱度,是前所未有的。
7月24日,在北京海淀大悅城的冰場里,我們見到了這位冰球新秀。確如媒體所說,王浩西個頭大,濃眉大眼。他說話輕聲細語,卻又泰然自若、條理清晰,顯然已經習慣了面對記者的采訪。
沒有什么宏大的目標,沒有精心準備的“人設”,王浩西說起自己從小打球的事時,像是在講一件很普通的少年成長故事:“小時候就是喜歡打冰球,后來打得越來越好,就一直堅持下來。”
12歲獨自出國追夢,一個冰球少年的突圍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條路一點也不普通。
2011年的亞冬會上,中國男子冰球隊以1比11負于了韓國隊,創造了有史以來中國國家隊對韓國國家隊的最大比分差。賽場之外,當時冰球在東北以外的地方并不流行,整個北京只有兩塊冰場。
這一年,王浩西4歲,幼兒園的一位朋友告訴他:“你一定要去看看這項新運動,真的很酷。”
也就是這一次的邀請,讓他對那些身著裝備的運動員超人造型迷住了。王浩西的姥爺練過速度滑冰和籃球,媽媽答應他,只要他能堅持練習下來,她就會考慮讓他報名。
這一堅持就是8年。到了12歲,王浩西做了人生第一個重大決定:離開北京,去加拿大讀書、訓練,追逐職業冰球的夢想。
這個選擇其實并不容易。要知道,大多數熱愛體育的青少年在這個年齡關卡,要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職業還是學業。根據調查,在12歲之后,青少年冰球愛好者的減損率高達70%,初中和高中以及大學階段冰球隊伍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在和王浩西的對話中,我們也獲知,隨著年齡增長,曾經的隊友早已紛紛退出,包括那位曾經向他“種草”冰球的朋友。
另一方面,從客觀來說,中國冰球教學水平不比加拿大,雖然王浩西6歲起就一直在打青少年俱樂部聯賽,但與從小就在加拿大接觸精英運動員訓練的球員相比,其實已經算是“起步晚”,未來能走多遠是未知的。
但小小少年王浩西依舊決定追隨內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那遙不可及的夢想。孤注一擲,賭上自己。
到了加拿大之后,王浩西開始學習很多東西——從語言、生活到訓練體系,全都要重來。在沒有家長的陪伴下,學習調整心態、如何更沉穩。每天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訓練,休息時則分析NHL比賽,加上一年30到50場比賽,讓他技術迅速提升,他先后征戰安大略省青年冰球聯盟(OJHL)和安大略冰球聯盟(OHL),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后衛球員。
2023年9月,年僅16歲的王浩西被美國高校聯賽冰球冠軍波士頓大學看中,獲得預錄確認;2024年2月,王浩西代表北京隊參加了“十四冬”冰球項目男子青年組比賽,幫助球隊以全勝戰績奪金。
在隊伍里,王浩西不是最外向的那一個。他用“主力輸出型悶頭干活”來形容自己。
“有很多困難,對冰球熱愛是我能走這么遠的原因。”回想起到國外追夢的這幾年,王浩西對體育大生意表示。
“我不太會主動說很多話,除非真的是需要我站出來的時候。平時我就是專注自己的區域,把事做好。”
作為身高1米98、體重98公斤,左手持桿的后衛,他堅信自己是獨特的——“我的個子高,滑行又很靈活,這是非常稀缺的一種特質,就像獨角獸一樣。”在今年的選秀中,他幾乎是所有首輪之外的球員中最高大的。
“雖然我現在發展的速度可能沒有其他人快,但我相信,我的上限會更高。”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并沒有任何自我懷疑的語氣,甚至沒有過分強調希望。他只是說了一句事實——“所以無論我是第一輪還是第二輪被選中,我都不會特別驚訝。這也是為什么我沒有給自己設特別高的預期,也不會有失落。但被選中的那一刻,還是挺高興的。”
“可能是中國冰球史上最有前途的球員”
事實上,早在去年,就有球探稱王浩西可能是中國冰球史上最有前途的球員之一。這并不夸張。
中國冰球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冰球運動曾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階段,在華東、華北等地相繼建立起各種形式的冰球隊,掀起了群眾冰球活動的熱潮。隨后上世紀的70、80年代,我國冰球經歷了輝煌時期,世界排名一度提升至第15位,80-90年代初上冰人口達到近10萬人,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冰球運動衰落,冰球人口寥寥無幾。競賽成績甚至達不到冬奧會的參賽資格。
隨著2015年北京冬奧會的申奧成功,冰球運動再次升溫,從國際賽場來看,冰球教育資源正在逐漸追上國際水平。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截至2024年,北京冰球長期旅美運動員達81人,旅加運動員達104人。目前眾多北京運動員活躍于美國NCAA、USHL、BCHL、OJHL等著名聯賽。詹佳慧是中國女子冰球隊1號守門員,同時在NCAA D1達特茅斯學院校隊擔任守門員;陳世楓是中國男子冰球隊1號守門員,也是NCAA D1布朗大學校隊守門員。
而宋安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選中的球員)、王浩西均是先在北京訓練,之后才出國。王浩西見證了北京青少年冰球隊的從無到有,“冰球媽媽”們也為夢想撐起了一片天,她們在背后無條件支持孩子們追逐冰球夢。
從競賽水平、群眾基礎、再到發展歷史,中國冰球已經走過了不短的歷程,但仍舊缺乏一個明星級別的運動員,如同李娜、鄭欽文引爆網球一樣,需要一個領袖級的運動員去引爆冰球市場。
王浩西極有可能成為這樣的領袖級運動員。
中國有兩名球員被選中,宋安東(第6輪第172位選中)、華裔選手Kevin He(第4輪第109位選中),但依舊沒有人真正登上NHL賽場,相比之下,王浩西更有機會。有網友統計,從2001年到2010年的選秀,34%的二輪秀在NHL打了超過99場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王浩西被高順位選中,也不會立刻到NHL打比賽。NHL允許球隊選中青年球員,然后將其下放到小聯盟中——他將會回到奧沙瓦將軍隊再征戰一個賽季,之后,他將兌現承諾加入波士頓大學,在大學期間在NCAA繼續歷練,,一切準備就緒之后,他將真正踏上NHL賽場。
從“孤獨”到“守護”:王浩西眼中的中國冰球未來
王浩西本身也有一些優質運動員的性格特質——不僅關注自身,也關注中國冰球的發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王浩西說希望自己不是個例,能夠激勵更多青少年享受冰球比賽。
他對體育大生意解釋了這些期望背后的深意:“一路走過來,看著身邊朋友們一個個都不打球了,有點難受。以前我們是一起在冰場上瘋跑、打完比賽吃飯的伙伴,真的是最開心的時候。現在就我一個人走到了這一步,有時候想起來其實挺孤獨的。”
為什么別人放棄了?“有學習壓力的,也有受傷的,更多的是家長覺得沒必要再打下去了。到了一個年齡段,太多現實的東西就撲上來了。”
而這種“撲上來”的感覺,其實也是中國冰球始終面臨的現實困境。
“沒有足夠的比賽、沒有競爭,就很難有上升空間。”王浩西說,“我在國內剛開始練球的時候,冰場也很少,很難有真正系統的訓練節奏。”
盡管如此,他并不悲觀。“我覺得現在北京冰球,中國冰球,都在一個往更好方向發展的階段。”
“這次回國,我還和邢隺主任(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聊了一下,她說現在北京是全國冰球發展的最好地區,很多比賽北京都是一、二名,沒掉過前三。人口多,經濟支撐強,現在越來越多的隊伍也加入進來了。“這是一個往上走的過程,空間還很大。”
當筆者問起:如果未來中國冰球不再小眾,你希望自己是什么角色?
他頓了頓,說:“我會盡量想辦法,去幫助中國的孩子,無論是把他們送去海外,還是在國內建立更好的賽事體系。我現在還沒想好要怎么做,但我知道,這是我未來想要去做的事。”
一路走來,王浩西依舊記得冰球帶給自己的快樂,一切未變,如同他闖蕩北美時使用的名字是“西蒙(Simon)”,是就讀國際幼兒園時老師給他取的英文名。
最后一個問題,筆者請他對小冰球少年們說句話,他沉默了一下,說:
“小時候,就多享受比賽本身。和朋友們一起打完球吃飯、打打鬧鬧,其實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等你長大了,比賽贏了也會開心,但那種純粹的快樂就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啊,就享受當下。無論經歷的是成功,還是失敗,享受在球場的每一刻。”
注:本文所用封面圖片來自王浩西社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