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即使強如多晶硅。
2025年7月25日,雖然文華商品指數繼續上漲0.64%并刷新近期高點,焦煤、錳硅、碳酸鋰等期貨品種亦強勢漲停,但作為本輪商品多頭行情“總龍頭”的多晶硅期貨,卻逆市下跌了2.16%。盤后數據顯示,當天多晶硅加權指數(包含該品種全部合約)流出資金多達12.76億元。
當晚夜盤(即7月28日行情),商品期貨開始大幅調整,文華商品指數下跌1.69%,創下了6月25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由于多晶硅沒有夜盤交易,成功躲過了周五晚的大跌。那么,下周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它的行情走向又將如何呢?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多晶硅期價在短期大幅拉升后已達此前預期且較現貨呈升水狀態,套保套利窗口被打開,短期回調風險加大。
行情大逆轉
在“反內卷”主旋律之下,我國商品期貨近期展開了一輪多頭行情,文華商品指數從6月3日的154.27點起步,至7月25日(不包括夜盤)的170.23點,漲幅為10.35%。在此期間,受益于“反內卷”的周期類品種明顯領漲,而多晶硅更是以漲幅最大、攻勢凌厲而獲得了行情“總龍頭”的稱號。
多晶硅,又被稱為硅料,是整個光伏產業重要的一環:其上游是工業硅,下游則以光伏領域為主導,通過硅片制備進入電池片、組件等環節,最終構成光伏發電系統。
多晶硅期貨于2024年年底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稱“廣期所”)上市,是今年上半年跌幅最大的品種之一;即使在本輪商品多頭行情初期的6月份,其走勢亦因受基本面拖累而繼續下挫,直到6月底在一系列“反內卷”政策文件的刺激下,才成功止跌回升。
其后,圍繞多晶硅“反內卷”這個題材,網絡上出現了一系列未經證實的“小作文”,比如“收儲”“協會制定標桿成本價、前六企業聯合挺價到4.5萬元”等等。伴隨這些小道消息,多晶硅期價連續跳升刷新上市以來新高,短期內實現了從“熊”到“牛”的大逆轉。具體來看,多晶硅期價于6月25日見底30400元/噸,至7月24日摸高55605元/噸,21個交易日最大漲幅為82.91%。這一拉升強度,即使與2021年震驚金融圈的動力煤逼倉事件相比,亦毫不遜色。
多晶硅的期權更是出現了讓人驚嘆的暴利行情,多個品種短期內漲幅超過1000倍,例如ps2509-c-50000(即9月份看漲至5萬元/噸的認購期權)合約,在6月23日最低價為2元,7月24日最高價為6714元,漲幅約3360倍。也就是說,假如一個月前你投資1萬元進去,現在你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面對行業小作文滿天飛的亂象,7月19日,東方希望集團和新疆晶諾同日發布了“關于抵制多晶硅行業網絡不實信息及維護正當權益的聲明”。其中,東方希望集團在聲明中強調稱,“真誠呼吁業內同仁共同抵制虛假信息傳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預防故意曲解政策、多晶硅期貨投機炒作等道德風險”。
廣期所亦在短期內密集出手,分別于7月10日、7月17日、7月23日接連發布公告,對多晶硅期貨采取了提高交易保證金、增加交易手續費、實施交易限額等措施。
“這是我們整個交易所,針對多晶硅這個品種的風險情況進行研究之后制定出來的風險控制措施,主要是為了防范它的風險。”7月25日,廣期所市場監查部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咨詢時如是表態。
起底“小作文”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主要修訂內容包括進一步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其中一項就是“完善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歧視等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
7月25日,漲幅巨大的多晶硅期價率先調整,但圍繞行業的一系列小作文仍然沒有消散。這些小作文,不但對行業的價格帶來沖擊,也涉嫌形成不正當的價格行為,比如“協會制定標桿成本價、前六企業聯合挺價到4.5萬元”的小作文若屬實,則可能存在價格串通、哄抬價格的嫌疑。
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梳理近期關于多晶硅的綜合信息后發現,“不能低于成本價銷售”和“交割品缺貨”這兩篇小作文對多晶硅的價格影響最大;尤其前者,更是一系列小作文的源頭。那么,這個“成本價”指的是企業各自的成本,抑或是行業的平均成本?
就這個問題,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分別致電行業前五強中的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進行咨詢,除了協鑫科技的電話一直處于沒人接聽狀態外,其余兩家公司都進行了回應。
其中,通威股份董秘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到目前為止,關于“不能低于成本價銷售”這方面,整個行業還沒有一個嚴格、準確的統一口徑,他們這邊也不把握這個“成本價”的明確指向。
大全能源董秘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指出,現在市面上小作文比較多,關于這方面的口徑也比較復雜,“對公司而言,我們能做的就是根據相關部門的價格指導要求,然后去進行生產和銷售。”她建議記者通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這個途徑詳細了解“成本價”的口徑指向。
這個在眾多小作文中被稱為“協會”的硅業分會,是經國家民政部核準注冊的社團分支機構。據目前可查到的信息,正是該機構于7月2日在官微中披露了“國家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包括推動供給側結構調整打造‘產業命運共同體’,以及嚴控‘低于成本價銷售’內卷式競爭,供應和價格兩手抓”的信息,這也是全網最早出現接近“不能低于成本價銷售”的表述;當天多晶硅期貨強勢漲停并開啟了這波劇烈的炒作行情。
就此,記者根據硅業分會官微顯示的聯系方式,分別致電其會長趙家生和秘書長徐愛華試圖進行進一步的咨詢,但他們的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至于“交割品缺貨”這篇小作文則是近期涌現,并成為多晶硅期價7月22日和7月23日兩度沖擊漲停板的主要推手。這篇小作文出現的原因之一,是通威股份此前曾在信息互動平臺上表示,“多晶硅期貨交割品為N型復投料,單獨生產交割品會使電耗、分揀、質量管理等綜合成本上升。目前公司高純晶硅產品以混包料銷售為主,直接滿足下游客戶需求。”該表述被市場理解為暗指其產品不能進行交割。
對此,上述通威股份工作人員澄清稱,并不是廣期所對交割品的質量要求更高或者更低,而是有一些特殊的指標要求,“我們正常生產的產品是有一部分滿足這個指標要求,但并非全部。所以,如果要全部去滿足這個交割標準的話,那可能就需要在生產上去做一些調整”。
他進一步表示,其實公司早在去年底已經授權2025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7月24日亦注冊了240手倉單,理論上后續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通過套期保值鎖定未來半年的利潤,畢竟現在期貨市場上的價格那么高,而現貨市場上實際成交的量還是比較小。
“我們當前的現金成本是2.7萬元/噸左右,即使從完全成本的角度來看,也是遠遠低于4萬元/噸的水平。目前期貨這個價位,公司絕對是盈利的。當然,這個套期保值具體如何操作,由公司的期貨團隊按照交割日期、品種以及規模進行合理安排。”他說。
產業利潤修復
根據國家能源局7月23日發布的數據,6月份光伏新增裝機僅14.36GW,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85%,行業在6月份的基本面顯然并不樂觀。那么,經過短期內瘋狂拉升多晶硅價格后,行業的狀況是否有了好轉?
“在這一輪多晶硅井噴式行情中,整個行業供需情況并未發生明顯改變。”國信期貨分析師李祥英向記者表示,多晶硅現貨調漲之后,下游各環節價格隨之跟漲,但下游企業生產仍然處在虧損狀態。終端需求方面,當前市場對高價組件接受程度有限,一線企業尚有訂單支撐,二三線企業訂單數量不足。總體來看,多晶硅企業在現實層面仍然面臨著高庫存、弱需求的壓力。
他進一步指出,光伏行業對我國戰略意義深遠,而“反內卷”政策則是保護光伏行業先進產能的重要舉措,可以有效避免惡性低價競爭導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但對期貨市場而言,短期情緒溢價交易快速兌現,盤面價格已經呈現升水狀態,在現實供需未見明顯改善的情況下,需要警惕預期差帶來的回調風險。中長期需要關注政策的落地情況,如果有明確的供給側產能出清政策,則多晶硅價格或能逐步進入上行的通道。
廣發期貨研究所分析師紀元菲則從另一角度看待此次多晶硅價格的上漲。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利潤修復的角度來看,此次漲價有利于光伏產品尤其是多晶硅的利潤修復,三季度有望看見企業利潤由負轉正;從價格傳導的角度來看,終端裝機企業將承擔成本上漲壓力。近期部分電站出于對收益率測算不確定性增加的考慮,有延后招標的決定,后期需關注終端裝機對光伏產品漲價的接受度。
“多晶硅價格在反內卷政策支持下,現貨價格調漲至完全成本之上,產業利潤修復。目前在弱需求之下,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回升至5萬元/噸以上,已達此前預期。”紀元菲表示,近期隨著套保套利窗口的打開,后期倉單或將增加。短期來看,高位之下多空分歧增加,價格波動較大;遠期來看,價格是否會進一步走高,仍需關注價格向下傳導機制是否順暢以及產能整合和產量調控的落地程度。
(作者 鄒永勤)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鄒永勤
深圳采訪部記者 重點關注金融市場交易主體(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證券公司、創投公司等等),以及華南區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