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中國正式公布將于9月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80周年紀念活動之后,俄羅斯方面隨即發布消息,宣布普京總統將如期訪華。
消息傳開后,美國媒體立刻將其與特朗普正在積極籌備的中國之行聯系起來,紛紛猜測是否可能促成中俄美三方領導人會面。
然而沒過多久,俄羅斯方面就明確表態,雖然不排除未來舉行俄美領導人會談的可能性,但目前時機尚不成熟,這幾乎徹底排除了特朗普在9月赴北京觀禮的可能性。
而造成當前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某種程度上還得歸咎于美國媒體自身的“口無遮攔”...
傳聞的出現
2025年6月,一系列重大消息接連曝光,迅速在全球輿論場上掀起軒然大波:
先是傳出中國向特朗普發出訪華邀請,緊接著,官方正式公布將在9月舉辦抗戰80周年紀念活動,隨后俄羅斯方面確認普京將出席此次紀念活動中的閱兵儀式。
這一連串信息的釋放,猶如向平靜水面投下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
美國媒體隨即對此展開高度關注。
從美方視角來看,作為二戰的重要戰勝國,美國參與反法西斯戰爭紀念活動,從道義上講是完全合理的。
而特朗普一貫熱衷于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我,其行事風格向來高調張揚,尤其喜歡在各類重要場合中搶鏡。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媒開始大肆渲染所謂中俄美三方會晤的“新聞”。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媒體炒作此類話題,并非真心希望特朗普真的前來中國參加閱兵儀式,恰恰相反,其真實意圖其實是試圖阻止特朗普產生這樣的想法。
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在于美國當前整體政治環境的反華傾向。
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盡管在野時偶爾會出于政治博弈需要,對中國釋放一些較為溫和的言論。
但一旦執政,為了迎合國內特定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團的需求,往往會推行強硬的對華政策。
在他們看來,特朗普出席中國閱兵儀式,會被解讀為向中國示好,意味著中美關系可能緩和,甚至被視為向中國“示弱”的舉動。
盡管從理性角度分析,一場紀念活動不可能真正改變中美之間復雜的博弈格局,但美國國內這些政治勢力卻無法接受這種“姿態”的出現。
同時,美國國內政治氛圍對俄羅斯同樣充滿敵意。
長期以來,特朗普一直有意與普京會面,并多次對外表達這一愿望,但始終未能實現。
此次中國的抗戰80周年紀念活動,恰好為特朗普提供了一個絕佳契機,如果他能來華,極有可能與普京實現面對面交流。
然而,美國國內的政治力量卻并不樂見其成。
他們擔憂,特朗普與普京的會晤可能會動搖美國對俄羅斯的長期遏制戰略,甚至在某些國際議題上達成對美國特定利益集團不利的共識。
在美媒持續炒作、美國內部各方博弈加劇之際,俄羅斯方面明確否定了所謂“普特會”在中國舉行的傳聞。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普特會”雖有可能在未來舉行,但現階段時機尚未成熟。
這一官方表態無疑給美媒炒作的“中俄美會晤”話題潑了一盆冷水,也讓美國內部那些試圖阻止特朗普與中俄走近的勢力暫時松了一口氣。
俄羅斯的拒絕
美國內部不愿特朗普前來可以理解,那俄羅斯為何也要拒絕呢?答案還是與國際局勢變化密切相關。
回顧過去,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曾一度相對友好。
在其首次競選總統期間以及當選后的初期,他多次表達改善美俄關系的意愿。
他對普京個人也多有贊賞,強調美俄在反恐等議題上存在共同利益,還嘗試在烏克蘭問題等重大國際事務上加強與俄羅斯的溝通。
彼時,特朗普政府甚至宣布調整奧巴馬政府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制裁措施,允許美國企業向該機構出售部分信息技術產品,這一系列動作釋放出美俄關系可能緩和的信號。
俄羅斯方面也作出積極回應,在特朗普當選后,雙方進行了多次長時間通話,試圖在多個議題上尋求共識。
但進入2025年后,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發生急劇轉變,呈現出180度大轉彎。
自今年上半年起,特朗普的對俄政策明顯趨于強硬,特別是在俄烏沖突問題上,他不再主張推動和談,而是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7月14日,特朗普宣布,若俄烏未能在50天內達成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并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等商品的國家實施次級關稅。
此外,美國還批準了一輪新的對烏軍援計劃,價值約3.8億美元,其中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和數百枚先進導彈。
這一系列舉措導致美俄關系迅速惡化,雙方重回高度緊張的對峙狀態。
顯然,特朗普對俄烏談判已失去耐心,從最初呼吁俄羅斯“停止攻擊”升級為對普京的“嚴厲譴責”,試圖通過強硬手段逼迫俄方在談判桌上讓步,以達成停火協議。
然而,俄羅斯方面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態度堅決,不愿輕易妥協。
在當前背景下,對于俄羅斯而言,此時與特朗普舉行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條件顯然尚未成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基本可以確定9月3日特朗普大概率不會來華出席抗戰80周年紀念活動,但從其他方面的動向來看,他在其他時間訪華并非完全沒有可能,甚至可以說他本人對訪華抱有較高意愿。
近期,特朗普不斷釋放對華友好的信號,在接見小馬斯科時,他公開表示自己與中國關系良好,并正在籌備訪華計劃。
這一表態并非偶然事件,此前在華盛頓舉辦的人工智能峰會上,特朗普也曾明確表示中美兩國“相處良好”。
而在會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他更直言美國“不介意”菲律賓與中國加強關系,理由是“我們與中國相處得很好”。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正試圖通過這些正面言論,為未來可能的訪華行程營造有利氛圍,推動中美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走向緩和。
由此可見,美國媒體與特朗普本人在處理對華事務上的態度,可謂截然不同。
美媒熱衷于制造虛假話題,試圖阻撓特朗普與中俄走近,而特朗普則有自己的外交考量,積極向中國釋放善意,尋求改善雙邊關系的突破口。
那么,對于這種反差明顯的現象,公眾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參考信源:
觀察者網 金燦榮:特朗普總統,訪華行程何不選在九月三日?
東南早報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想展現對華強硬,特朗普當場打臉:我不介意你和中國相處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