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曉)7月26日,夏繁高地(馬爾康)建設暨首屆中國阿壩·夏繁科學家大會在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開幕,數百名科學家共商夏繁高地建設大計,共繪種業振興發展藍圖。
“原本計劃發出400份‘英雄帖’,最后來了600多名全國各地的農業科學家。”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的會場,讓大會承辦方之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直呼“沒想到”。
夏繁高地(馬爾康)建設暨首屆中國阿壩·夏繁科學家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選育一個優質農作物品種,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如何按下育種“快進鍵”?科學家們想到,冬天把喜熱的作物例如水稻、玉米放在溫光條件好的區域培育,一年就能收獲兩季,這種被稱為“加代繁育”的方式,大大加快了品種選育進程。數十年來,海南省就成為了全國各地育種家的南繁基地。
但是對于喜涼的小春作物,例如小麥、油菜、馬鈴薯、十字花科類蔬菜等作物,科學家們急需一個全國性的夏繁基地。2023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聯合阿壩州和馬爾康市啟動夏繁高地建設,20余個專家團隊扎根于此,300余個新品系陸續種下,一個與南繁基地遙相呼應的夏繁高地逐漸成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第一次來到夏繁高地。“過去幾十年,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能支撐國家糧食安全,一個非常成功的經驗就是南繁。如何為夏繁開辟一個新的‘戰場’?能夠在馬爾康這樣特殊的條件下建立夏繁高地,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陳溫福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主要從事田菁等飼草品種的選育研究。“田菁耐濕熱,但不耐寒。如果把田菁的育種材料放在夏繁高地選育,對于這個優質飼草品種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突破。”曹曉風說,她計劃明年把育種材料引入馬爾康。
盡管科學家們看好夏繁高地,但也提出了更多的期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王漢中認為,夏繁高地不只能用來做品種繁育加代,還要用來選育適合高海拔山區氣候的農作物品種。“既要建成夏繁高地,也要建設成為四川西部育種基地。”
會上,大家還共同見證揭牌成立全國夏繁科技創新聯盟,組建夏繁科學家聯合體,著力解決我國種業創新體系中存在的夏繁短板突出、優質種質資源分散、高原生態育種體系薄弱等核心問題。
據介紹,全國夏繁科技創新聯盟將立足阿壩州馬爾康市獨特的高原氣候優勢,打造集中化、標準化的夏繁育種高地,打破我國夏糧油、豆飼菜作物育種資源分散、周期長等瓶頸;構建集前沿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良種高效繁育、成果產業推廣于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驅動高原特色種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