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終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對烏克蘭的軍援。但中國不會坐視俄羅斯被美歐擊敗。所以只要美國軍援的導彈打到俄羅斯本土,那么一場真正的大戲和好戲也就拉開了帷幕,核戰恐怕就提上了日程,正如普京所言“如果俄羅斯不存在了,那地球還有什么意義?”
7月14日,特朗普放話讓歐洲盟友掏錢買美國武器給烏克蘭送過去,還特意說“這就是做生意”。按他的算盤,歐洲掏錢、美國賣貨、烏克蘭出人打仗,既能耗掉俄羅斯的打仗本錢,又能讓美國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
畢竟愛國者導彈一套造價1.5億美元,烏克蘭現在要30套,就是整整45億美元,對于美國來說,這買賣確實夠暴利。為了達成目的,特朗普甚至留了后手:如果俄烏50天內談不攏,就對所有和俄羅斯做生意的國家加征100%關稅,直接把歐洲綁上戰車。
但問題在于,歐洲人可不是待宰的羔羊。法國總統馬克龍直接嗆聲:我們的國防工業不需要美國的施舍。意大利國防部也明確表示,只提供歐洲本土生產的武器。更諷刺的是,波蘭提議用俄羅斯被凍結的資產支付軍購費用,等于變相拆了特朗普的臺。
烏克蘭的處境也不咋地,特朗普承諾的軍援聽起來很唬人,但實際交付卻磨嘰的要命——美國國防部的庫存清單顯示,現有的“愛國者”導彈攔截器只剩下不到200枚,而烏克蘭每月就需要消耗50枚以上。
更要命的是,歐洲國家的武器庫存同樣見底——德國的豹2坦克生產線已經停工,法國的“幻影”戰斗機零件庫存只能維持半年。就算歐洲咬牙下單,美國軍工企業的產能也跟不上。以F-16戰斗機為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烏克蘭飛行員就算現在開始培訓,等飛機到貨時黃花菜都涼了。
這種“遠水解不了近渴”的軍援,讓烏克蘭在戰場上只能靠“標槍”導彈和無人機打游擊,所謂的“反攻”不過是在地圖上畫圈圈。
俄羅斯這邊的牌面可就硬氣多了,繼承蘇聯遺產的俄羅斯,至今仍握有至少4500枚核彈頭,其中包括能塞進背包的戰術核武器。
普京那句“如果俄羅斯不存在了,那地球還有什么意義”可不是危言聳聽。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亞爾斯”洲際導彈試射次數增加了3倍,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巡航頻率也創了新高。
要是美國提供的ATACMS戰術導彈真的打到俄羅斯本土,普京說不定會像古巴導彈危機時的赫魯曉夫一樣,直接把核彈按鈕拍在談判桌上。到時候,白宮地下掩體里的緊急會議,可能就會變成討論“核冬天”應對方案的學術研討會。
當然,中國這邊也不會放任俄羅斯被打垮。畢竟2024年中俄貿易額突破2448億美元,中國連續15年穩坐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的寶座,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每年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于北京全年用氣量的5倍;中俄聯合巡航的圖-95轟炸機已經飛抵阿拉斯加附近,直接給美國來了個“胸口碎大石”。
更絕的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在中亞布局,哈薩克斯坦的鈾礦、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都成了牽制美歐的戰略籌碼。要是美國真把俄羅斯逼急了,中國完全可以在稀土出口、金融結算等領域給美歐使絆子,讓這場代理人戰爭變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賠本買賣。
現在回頭看特朗普的100%關稅威脅,其實就像紙老虎,根本派不上用場——印度40%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日本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足夠東京用3年,真要加稅,美國的盟友首先就會反水。
更諷刺的是,俄羅斯股市在特朗普放話后不跌反漲4%,投資者們用腳投票表明了對普京的信心。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操作,讓人不禁懷疑特朗普是不是在給俄羅斯當“臥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兩國在核戰爭邊緣走了一遭,最終通過秘密交易才避免了滅頂之災。
如今的局勢比當年更兇險——俄羅斯的戰術核武器部署在前線,美國的“民兵3”洲際導彈隨時待命,而中國的東風快遞也在枕戈待旦。要是特朗普真把“交易藝術”玩脫了,說不定會創造類第一次在社交媒體直播核戰爭倒計時的歷史。
對于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