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白宮南草坪,特朗普面對記者鏡頭拋出一句:“你不會希望這項條約終止。”這是他就任總統半年來首次就美俄核軍控問題明確表態。他口中的條約,正是2026年2月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如今美俄間僅存的核軍控支柱。
話音未落,大西洋彼岸的英國皇家空軍基地里,一批B61-12戰術核彈已悄然就位,這是17年來美國核武器首次重返英倫。五角大樓的作戰地圖上,F-35A隱身戰機與這些當量可達5萬噸的核彈已組成新的“核打擊鏈條”。
萊肯希思皇家空軍基地進入全面戒備狀態,核應急小組24小時待命。這一部署背后是2022年美國國會批準的5000萬美元基地升級資金,以及英國政府同期訂購的12架F-35A戰機。軍事觀察家指出,這些部署將西歐打造成了瞄準俄羅斯的前沿核打擊陣地。
俄羅斯的反應迅猛而強硬。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直接將美方舉動定性為 “逼我們掀桌”,隨即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發射架,核潛艇部隊進入全面戒備。這個被北約國家三面環繞的飛地,瞬間成為歐洲最危險的火藥桶。
更激烈的言辭來自美國駐歐洲高級軍官,竟公開揚言要將俄屬加里寧格勒 “從地圖上抹去”。俄羅斯則通過普京簽署的新核指令強硬回應:任何國家借助北約核保護傘攻擊俄羅斯,無論使用何種武器,都將招致俄方核反擊。
離開白宮時的表態中,特朗普道出關鍵警示:“一旦取消核武限制,麻煩就大了”。這種擔憂不無根據——若《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失效,美俄核武庫將失去最后約束。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全球1.22萬枚核彈頭中,超過9600枚處于可用狀態,絕大多數掌握在美俄手中。
特朗普的軍控立場充滿矛盾性。他一面表態希望維持條約,另一面卻在推動美國史上最激進的核武庫現代化計劃。在2026財年國防預算中,直接標注的核武現代化費用高達377億美元,若計入“哨兵”導彈及新一代轟炸機等項目,實際投入更為驚人。
俄羅斯方面,克里姆林宮對談判設定了前提條件。發言人佩斯科夫明確表示,軍控對話需要 “適當水平的互信”,而這需以兩國關系正常化為基礎。這種互信在拜登任期內已消耗殆盡。
隨著核陰影籠罩,三大風險正將世界推向危險邊緣。
軍控體系崩潰風險首當其沖。《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冷戰后美俄數十個軍控協議中僅存的“獨苗”。特朗普第一任期退出了《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如今若連最后一道防線也崩塌,全球核軍控將倒退回“叢林法則”時代。
更令人憂心的是戰術核武器擴散風險。美國在歐洲部署的B61-12核彈通過“核共享”機制,使比利時、德國等無核國也具備了投送核武器能力。俄羅斯雖與白俄簽署核共享協議,但規模遠遜北約。這種不平衡正刺激更多國家尋求核保護傘。
最危險的是誤判沖突升級風險。俄烏戰場上,俄軍采用 “鈍刀子割肉” 戰術,使用攜帶15公斤炸藥的“閃電巡飛”無人機精準打擊烏軍后勤列車。前線之外,北約通過“前沿核部署計劃”,波蘭、芬蘭等國加緊采購反導系統。多線博弈中,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發災難。
當美俄核博弈升級,中國在東南亞展現出負責任核大國的擔當。7月10日,中國外長王毅在吉隆坡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首次以法律文本形式承諾不在東南亞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是全球唯一無條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國,核彈頭數量僅約500枚,遠低于美俄的數千枚規模。此次簽約直接回擊了西方炒作的“中國核威脅論”,馬來西亞外長稱贊此舉帶來 “全新的確定性”,印尼媒體稱其“緩解了對外部軍事聯盟加劇核風險的擔憂”。
面對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中國應放棄核武器”的無理要求,中國保持了戰略定力。中國清楚,真正的安全源于平等對話而非核訛詐。
世界核態勢正滑向危險深淵。除美俄核對抗升級外,伊朗核問題同樣牽動全球神經。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伊朗鈾濃縮豐度已達60%——距離武器級水平僅一步之遙。7月下旬,中國代表團趕赴德黑蘭,與俄伊展開三邊協調,為和平解決危機注入建設性力量。
在東北亞,朝鮮半島核問題暗流涌動;南亞地區,印巴核競賽從未停止。全球軍控體系弱化之際,核擴散風險達到冷戰結束以來的峰值。中國始終堅持核不擴散立場,反對任何形式的核威脅。
美俄核對抗的棋局中,中國既非棋手也非棋子。中國選擇了一條更具建設性的道路——以共同安全理念重塑全球安全架構。當某些大國熱衷于“核保護傘”時,中國在東南亞的實踐證明:平等安全才是破解安全困境的正道。
面對核對抗升級的危局,中國展現出獨特的外交智慧。在東南亞,中國通過簽署無核區議定書,將經濟合作與安全承諾有機結合。2024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突破6.8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在東盟跨境結算占比超30%。經濟紐帶與安全承諾相輔相成,為區域穩定奠定雙重基礎。
在中東棋局,中國拒絕選邊站隊,堅持勸和促談。伊朗核危機中,中國既反對單邊制裁,也明確反對核擴散。這種平衡立場使中國成為各方都能接受的調停者,為和平解決爭端創造可能。
與某些大國空喊 “自由開放印太” 不同,中國以行動證明誠意。當美國國務卿在東盟會議上面露尷尬、以“需要審查”為由拒絕簽署無核區議定書時,中國用簽字筆給出了最好回答。這種務實作風贏得東盟國家廣泛認同,安全合作與經濟融合相互促進的模式正在顯現生命力。
當蘑菇云的陰影再次籠罩人類文明,中國聲音傳遞著最樸素的真理: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東南亞無核區議定書上堅定的筆跡,德黑蘭三邊會談桌前務實的身影,都是中國為全球核安全注入的正能量。
特朗普的核表態與核部署構成鮮明反差,折射出大國博弈中核風險管控的緊迫性。中國智慧從不追求單方面的絕對安全,而是致力于構筑命運與共的核安全體系。這條路注定漫長,但每一步都算數。
信息來源:特朗普首次表態 希望延長美俄核武器條約
2025-07-26 11:21·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