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流量密碼,但如果您覺得文章合您口味,那隨手的一個關注、點贊、收藏、評論或者轉發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本文展示的僅為個人觀點,如果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之前幾篇分享的運動內容,都和“強”力量有關,今天也分享篇類似的運動——攀巖。
雖然我自己不玩這項運動,但是我知道這項運動的愛好者基本都是指力過人,當然不只是指力,還有臂力、腳力、平衡力、指力都是佼佼者。
攀巖
攀巖是一項在天然巖壁或人工巖壁上進行地向上攀爬的運動項目。速度攀巖起源于登山運動,并由軍事訓練項目逐漸演變為競技比賽。2005年,攀巖首次亮相世界運動會。2016年,攀巖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攀巖運動源于人類原始的攀爬本能,最早可追溯至1492年法國國王查理三世命令攀登304米高的石灰巖塔事件,成為有記載的首個使用裝備的攀巖活動。18世紀歐洲登山者為征服阿爾卑斯山等復雜地形,逐步發展出系統化攀登技術。現代競技攀巖則誕生于20世紀中葉的蘇聯:1947年蘇聯成立全球首個攀巖委員會,次年舉辦世界首屆攀巖錦標賽,標志著其從軍事訓練項目轉向正式體育運動。早期攀巖主要在自然巖壁開展,受限于交通與安全條件,普及較慢。
人工巖壁的發明徹底改變了攀巖的發展軌跡。1985年,法國人弗蘭西斯·沙威格尼設計出可拆卸的仿自然人造巖壁,使攀巖得以進入城市。1987年國際攀登聯合會規定賽事必須在人工巖壁舉行,同年首屆人工巖壁國際賽在法國舉辦,推動規則標準化。賽事體系隨之完善:1989年啟動世界杯分站賽,1991年創辦世錦賽,1992年新增世青賽。2016年攀巖被納入東京奧運會正式項目,成為其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國于1987年引入攀巖,同年在北京懷柔舉辦首場全國賽,目前國內巖館超800家,參與人數突破百萬。
本次世運會攀巖項目設置男子和女子速度賽,下設個人、個人四條道和接力3個小項,賽期3天,共72名運動員參賽。運動員的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登頂一面15米高、外伸傾斜度為5度的巖壁,以運動員完成一條標準線路所用的時間決出名次。速度賽包括資格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速度賽個人是在兩條賽道上進行的個人比賽;速度賽個人四條道是在四條賽道上進行的個人比賽;速度賽接力則是由兩對運動員在四條賽道上進行的團隊比賽,每支隊伍兩名運動員,一名運動員在左側賽道上比賽,觸碰終點板后,另一名運動員在右側賽道上開始比賽。
速度攀巖比賽采用標準化速度賽道,共4條賽道,每條賽道高15米,寬3米,巖壁外伸傾斜度為5度并帶頂棚,巖壁的重量約為30噸。
攀巖運動員在巖壁頂部使用自動保護裝置進行保護,安全繩固定在他們的保護帶上。頂級男運動員的成績通常在4到5秒之間,頂級女運動員的成績在6到7秒之間。在速度賽中,運動員需快速起步,爆發力、體力及專注力至關重要。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如果滿意本文還請一波三連,如果有異議或者想討論的也可以在評論區或私信與我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