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wǎng)易看客欄目出品。
2023年是人類登頂珠峰70周年。在過去漫長的征服雪山進程中,世界各地超過6000名冒險者在珠峰上留下了一串串閃耀的名字,他們的勇氣不斷被傳唱。而幫助他們成為故事主角的夏爾巴人卻很少被提及。
這是一個隱秘在喜馬拉雅山麓的神秘民族,自上世紀20年代英國登山者們將征服珠峰視作目標以來,夏爾巴人便一直陪在他們身側(cè),為之提供開路、搭營、架梯、炊火、向?qū)У确?wù)。并且隨著珠峰商業(yè)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曾經(jīng)的高山牧民在這個鏈條上謀生。
天巴是夏爾巴人里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十六歲就登頂珠峰,刷新了世界紀錄,此后還多次登上世界前十的多座8000米以上山峰。但近年來,他的朋友圈只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恭喜別人登上了珠峰,世界各國的都有;另外一個是悼文,哀悼登頂珠峰中遇難的探險者,其中也有不少是他的親人。
在關(guān)于往事的講述里,天巴并不把夏爾巴人塑造成超能力的高山精靈。相反,他們都是生計無著的普通百姓。半個多世紀以來,商業(yè)化的珠峰不僅給他們來帶財富,也帶來了死亡。而身處其中的天巴知道,他們?yōu)榱松钏冻龅拇鷥r,可能還遠不止于此。
天巴很清楚地記得,那天是5月23日,他剛滿16周歲兩個星期。
沖頂珠峰需要夜里出發(fā)。因為白天的積雪反光刺眼,且天氣變換無窮,容易雪崩。剛過半夜十二點,天巴在營地里就開始準備著,戴上頭燈,穿上連體羽絨服、腳蹬冰爪。
那是2001年,珠峰北坡(中國)的商業(yè)化登山項目還尚未成熟,相比于南坡(尼泊爾)路線,海拔8千米以上更為陡峭。尤其到了最后的三級“臺階”,裸露的巖石幾近垂直,形成通往峰頂?shù)淖詈笠欢翁焯荨L彀驼强粗辛诉@一點。
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在大本營做了近一周的拉練。這次的向?qū)撬氖迨?,大哥和父親也一起陪同,還有幾個背夫一路幫他拖著裝備。在攀升爬梯這方面,天巴要比其他人多花些時間,因為他的兩只手只剩下了5根手指。
這正是一年前那場冒險留給他的教訓(xùn)。
2000年4月,天巴抵達珠穆朗瑪峰腳下的盧卡拉。在這里,他經(jīng)歷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徒步、攀登和適應(yīng)性訓(xùn)練,然后徒步60多公里,向珠峰大本營進發(fā)。
他的這段冒險獲得了太多外界關(guān)注。登山用的冰鎬、連體羽絨、升降繩是戶外公司贊助的,飛往盧卡拉機場的機票是好心人給買的。尼泊爾政府本應(yīng)向國內(nèi)登山者收取650美元的許可證,但為了表達對天巴的支持也都免了。甚至連尼泊爾的老國王也專門接待了天巴,“他告訴我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探險結(jié)束后我們還會再見面的?!?/p>
電視臺、報紙紛紛報道了天巴的雄心壯志,半個國家的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身上。這個還未滿15歲的男孩,有希望為夏爾巴民族創(chuàng)下“最年輕登頂者”的世界記錄。
“在海拔8千米以上的絕境之中,身體和生命,其實不握在自己手里?!碧彀褪呛髞聿琶靼走@句話的含義。
從大本營出發(fā),要先經(jīng)過恐怖的昆布冰川,然后再依次向上,打卡C1到C4四個營地。天巴的攀登起初十分順利,直到海拔7925米的C4營地,突然開始起霧,迷失了方向的登山者們紛紛駐扎下來,準備第二天再沖頂。
C4營地也叫“南坳”,是沖頂前的最后一個緩坡,駐扎在此地的帳篷正是以珠穆朗瑪峰為背景。但壯麗的風(fēng)光之外,南坳還有另一個名字——“死亡地帶”。這里氧含量只剩約30%,登山者很難入睡,但失去意識的風(fēng)險大大增加。
天巴靠著氧氣瓶挨到了第二天,零點一過,又要準備出發(fā)。因為精神狀態(tài)不好,他沒注意到高寒保暖,摘掉笨重的手套才把冰爪換上,此時,手指已經(jīng)開始失溫。
越往上走,天巴的體力下降越明顯,每走一步如有千斤重,呼吸也越來越急促。在距離峰頂還有約22米的地方,他放棄了,“我意識到我無法再繼續(xù)行走,手指失去了所有知覺。”向?qū)Ю樟钏皶r下撤,但他半步都挪不動了,只想躺在雪地里大睡一覺。
天巴記不清自己是怎么下來的了。他父親本來是C2營地的廚師,見人一直不下來情況不對,也一個人沖到了C3。據(jù)父親后來回憶,看到天巴的時候,他的整個臉已經(jīng)曬得開脫皮了,嘴巴流著血,眼睛全是紅血絲,手指頭完全冰掉了。
當時,珠峰的商業(yè)攀登才剛起步,為登山者提供的一切服務(wù)都很原始,通訊系統(tǒng)、天氣預(yù)報、直升機救援都遠沒有現(xiàn)如今完備,也只有大本營才具備基本的醫(yī)療設(shè)施。最終,這場冒險導(dǎo)致天巴左邊2個、右邊3個手指被迫截肢。
生活的崩解與重建并不容易,但天巴仍舊不甘心只差這一步之遙,“這說明山峰還沒有接受我,我還需要等待。”籌備一年后,他再次出發(fā),終于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
“在2001年5月23日凌晨8點左右,一個晴朗的早晨,”他在自己的網(wǎng)頁里記錄道,“我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弊鳛楫敃r最年輕的珠峰登頂者,16歲的天巴創(chuàng)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回到家鄉(xiāng)后,他的事跡得到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甚至編進了尼泊爾小學(xué)生的教材里,很多學(xué)校還邀請他去演講。天巴和自己民族中所有夏爾巴登山者一樣,用肉體和勇氣將這個傳奇講述下去,此后他的人生,也與雪山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天巴的全名叫天巴·切里·夏爾巴?!跋臓柊汀笔撬麄兊男帐?、他們的民族,也是他們的職業(yè)身份。
夏爾巴人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麓的一個民族,他們適應(yīng)了高海拔的氣候環(huán)境,也是天生的登山高手。天巴的家鄉(xiāng)和珠峰只有一個埡口的距離。如果不是雪山相阻,他們直線走過去也還不到50公里。
1953年,人類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新西蘭登山家埃得蒙·希拉里因此獲封英國爵位,他身邊的夏爾巴協(xié)作丹增·諾蓋也隨之走向聚光燈下。繼續(xù)向前追溯,1921年,英國探險隊第一次勘察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路線時,隊伍里就出現(xiàn)了夏爾巴人的身影。
按照計劃,那支英國探險隊于第二年發(fā)起了對珠穆朗瑪峰的全面進攻,但在到達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時,他們遭遇了雪崩,7位夏爾巴因此喪生,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因攀登珠峰而直接引發(fā)的死亡事故。
在夏爾巴人的語言里,珠穆朗瑪峰叫做“薩迦瑪塔”,意為高達天庭的山峰。如果沒有西方人的到來,他們或許還未曾想過要征服這座心目中的神山。但自從人類向珠峰發(fā)起挑戰(zhàn)以來,約有超過300名登山者在攀登途中遇難,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夏爾巴人。
天巴也是很小的時候就對“山難”和“死亡”有了概念。那時還沒有電視,遇難的消息都是通過廣播從雪山傳來。有的凍死了,有的掉進冰縫了,還有遇到雪崩冰塌被掩埋了。這里面有一些名字就是他們村的。男人們就此一去不返,女人們還要守在家里把日子接著過下去。
雪山給了夏爾巴人飯碗,但也帶來了諸多不幸,他們沒有選擇。
天巴家里的男人,幾乎都在登山隊里找到了工作。他的叔叔是登山向?qū)В赣H是廚師,天巴也跟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天巴9歲那一年暑假,他們一起接待了一個來自日本的徒步團,團里的7個游客雇了20個夏爾巴,一路幫忙搭帳篷、生火、做飯、背東西。天巴是年紀最小的背夫,一路爬山一路玩,給客人們馱帳篷的搭建工具。
這趟旅行體驗很好。臨下山的時候,一個游客把自己的衣服、水壺、登山杖等很多設(shè)備都給了小天巴,這讓從小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天巴感到意外幸福。
事實上,天巴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每年四五月份的登山季。每到此時,他父親、叔叔以及村子里的男人們都會停下手頭活計,趕去珠峰“上班”——他們給白人高貴的登山夢打輔助,經(jīng)常一走就是半個多月。回來的時候,父輩們的口袋里總能掏出很多稀奇玩意兒,比如餅干、巧克力、墨鏡,帶給天巴關(guān)于山外世界最初的幻想。
那是上世紀90年代,珠峰腳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專做商業(yè)登山業(yè)務(wù)的探險公司。這意味著,不必成為專業(yè)登山家,普通愛好者也有機會登頂珠峰,只要交錢成為探險公司的客戶就可以了。
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尼泊爾登記在冊的戶外公司有2000多家,此外還有戶外裝備、許可證聯(lián)絡(luò)官、保險中介、民宿餐飲等上下游產(chǎn)業(yè),有超過100萬人以此為生。從北坡中國境內(nèi)登山的報價約為45萬元/人,而在尼泊爾境內(nèi),還可以有更便宜的選擇。
在商業(yè)攀登的團隊里,夏爾巴人也有著明確的分工:
向?qū)钦麄€團的總領(lǐng)事,負責(zé)安排所有游客的登山計劃,從今天天氣怎么樣,到背什么東西去營地,都需要他來統(tǒng)籌;
協(xié)作一般“一對一”,10個客人就要配有10個協(xié)作,需要寸步不離陪伴在客戶身邊,背東西、搭帳篷業(yè)都是他們的活兒;
營地廚房還備有后勤團隊,廚師就有一個主廚加兩個副手,會根據(jù)顧客的飲食習(xí)慣安排不同的特色食物;此外還有小工,負責(zé)抬水、洗碗、清理廁所……
而在團隊之外,還有夏爾巴人“冰川醫(yī)生”,在每年登山季來臨前,勘察攀登路線,在危險的冰川或懸崖上,提前搭好供顧客攀登的懸梯。
截止到2023年底,全人類中已有超過6000名登山者成功登上這座世界之巔,絕大多數(shù)都是像這樣,由天巴和他的夏爾巴同胞一路服務(wù)到山頂。
天巴成為珠峰最年輕的登頂者后,人生也迎來了巨大轉(zhuǎn)折。他先是獲得了前往中國留學(xué)的機會,在武漢大學(xué)讀完本科后,又和朋友一起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戶外探險公司。
從業(yè)十余年,天巴見過一些很執(zhí)著的客戶。對他們來說,登山就是生命的全部。他遇到過幾個登山前已經(jīng)寫好遺書,交代清楚后事的;也遇到過說死了之后誰也不要把他帶下來,他要魂歸雪山的;還有直接和保險公司簽訂協(xié)議,來抬人的時候要把周圍雪也一起帶走的。
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家,冒險是遠高于生存之上的精神追求。帶著團隊一次又一次游走在死亡邊緣時,天巴更加領(lǐng)悟了那句話:不是他們征服了雪山,而是雪山接納了他們。
第一次出事是在2014年,他組織了世界第十高峰安娜普爾納峰(海拔8091米)的攀登路線,它位于尼泊爾中北部,距離盧卡拉機場很近。當時跟團的一共有7個人,大部分來自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他表弟做向?qū)В€配了幾個協(xié)作。
天巴因管理公司沒有跟隨一起,當天半夜他接到了來自表弟的衛(wèi)星電話,以為是登頂了報喜,沒想到山上起霧,隊員們迷路了。團隊里有人頭燈掉了,彎身去撿不小心滑了下去,表弟讓天巴趕緊聯(lián)系通航救援。直升機天亮才能啟動,天巴的心一直怦怦直跳,等第二天他們下撤時只發(fā)現(xiàn)了那個人的手套,人已經(jīng)不知道在哪里了。
那一年的另一場事故發(fā)生在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海拔8163米),也是合伙人半夜給他打電話,前腳剛報完喜沖頂了,后腳就聽到了有人摔了的消息。那個登山客來自日本,天巴隔著電話都能聽到那邊一遍又一遍呼喊“Please”的求救聲。最后人也沒救到,客人和夏爾巴協(xié)作兩人都沒下來。從此天巴對電話的恐懼持續(xù)經(jīng)年。
同年的4月18日,珠峰C1營地發(fā)生雪崩,引發(fā)了自商業(yè)攀登開放以來最大的登山事故,有16人因此遇難。雪崩發(fā)生時,他們正在冰川上修復(fù)繩梯,為即將到來的登山游客勘測路線。遇難者中,夏爾巴人占了大多數(shù),其中也包括從小和天巴一起喝酒長大的朋友。
接二連三的意外讓這個年份變得格外灼心,天巴從沒集中過這么多的創(chuàng)傷。那一年他本計劃五大洲的最高峰都爬一遍,也不得不因此放緩了腳步。沒想到第二年,更大的悲劇再次籠罩在這片土地。
2015年登山季,天巴的公司正帶著中國第一個女子珠峰登山隊扎住在大本營,打算不日開始攀登。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4月25日這一天,尼泊爾發(fā)生了8.1級大地震發(fā)生,造成了8000多人死亡,大量古跡坍塌。此時震源距離珠峰大本營(南坡)只有80公里,巨大的振波引發(fā)了山體雪崩,一共造成了19人死亡和61人受傷。
這19名遇難者中,有5名是天巴公司的人,其中兩個還是他的親人,他表弟和堂弟——一個剛剛結(jié)婚生了小孩,一個正準備結(jié)婚。悲痛深刻又綿長,他多次拿起電話但始終沒勇氣把噩耗告訴他們的家人。天巴也因為被砸傷了腿,從此告別了海拔8000米以上雪山的征途。
后來政府關(guān)閉了大本營,當年也成了自人類登頂珠峰成功以來無人升頂?shù)囊荒辏煌饨绶Q為“至暗時刻”。
雪線之上,死亡并不稀奇,但并不是所有死亡都有公平的對待。
登山旅游在尼泊爾GDP中占有7.9%的比重。僅登山許可證(一萬美金)這一項,每年就能給尼泊爾政府帶來上千萬收入。而夏爾巴人每年能從中賺取的僅5000美金左右,如果意外身故,死亡撫恤金才400多美金。
即便如此,在人均工資每年不到700美金的尼泊爾來說,這也是一份需要天賦才能端上的飯碗。
好在這些年,隨著環(huán)喜馬拉雅山脈商業(yè)化登山項目和戶外旅行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夏爾巴開始繞開“登山”這個天生使命,重構(gòu)了自己的人生。
天巴小時候,和他父親同為背夫的叔叔們,早有遠見地離開了山上,他們在首都或附近城市買房置地,供孩子讀書?,F(xiàn)在夏爾巴人的后代有出國留學(xué)的、當了教師醫(yī)生的,還有做起了飯店、民宿等生意的,相比之前,過上了還算不錯的日子。
天巴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哥因為廚師手藝不錯,也在一次登山活動中結(jié)識了他的異國女友,后來兩人搬到了新加坡生活;他弟弟也靠著手藝掙錢后去迪拜工作,算是真正走出了大山。他往日的朋友中,也有在歐美國家留學(xué)之后定居在那邊的。而他自己和父母還留在加都,開了一間民宿,能經(jīng)常接待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去年,天巴結(jié)婚了,今年迎來了女兒的出生,他開啟了全新的人生。角色轉(zhuǎn)變后,登山對他來說已經(jīng)沒有小時候那么執(zhí)著,只是“山一直在那里”,只要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需要的時候他依然會走進去。
參考資料 -----------------------------
[1]凹凸鏡. (2020). 登頂珠峰背后的夏爾巴人:是死亡讓大家認識了我們.
[2]懶熊體育. (2023). 擁擠的珠峰,攀登者向上,夏爾巴撤離.
[3]徒步中國. (2023). 海拔8000米,一位夏爾巴的死亡.
[4]每日人物. (2019). 「傻子都能登上珠峰,關(guān)鍵是要活著回來」.
[5] 戶外探險OUTDOOR. (2023). 都說登珠峰要花幾十萬,錢到底花在哪里了?
[6] 天巴個人主頁.
Retrieved from https://tembatsherisherpa.com/gallery/starting-sherpa-khangri-outdoor
[7]National Geographic. (2014). Sherpas: The Invisible Men of Everest.
作者 李康提 | 內(nèi)容編輯 百憂解 | 微信編輯 呂博妍
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公眾號:pic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