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譚天消息,7月1日,中方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
譚主了解到,托倫蒂諾,是近年來第一個被中方實施制裁的菲律賓政客。中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法》,依法對其實施制裁。
托倫蒂諾是誰?他為何會成為第一個被制裁的對象?制裁的手段為何是禁止入境?
托倫蒂諾今年65歲,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就讀,也在美國做過律師。
托倫蒂諾講話畫面
從政后,托倫蒂諾多次提議,要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
托倫蒂諾擔任過菲律賓呂宋島甲米地省下轄的一個市——大雅臺市的市長,擔任過菲律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
查閱托倫蒂諾的個人資料,譚主發現,托倫蒂諾家族的政治勢力范圍,主要集中在甲米地省。
托倫蒂諾的侄女,曾經擔任過甲米地省的省長。托倫蒂諾的父親,他的弟弟也曾擔任大雅臺市的市長,他的兒子,擔任大雅臺市的議員。
大家可以記住這兩個地名,稍后,譚主還會再提到它。
在翻閱托倫蒂諾的社交媒體時,譚主發現,他曾在中國香港過生日。
托倫蒂諾推文截圖
托倫蒂諾推文中提到的“宿務”和“伊洛卡諾”,是菲律賓的兩個地名。而圖上的這些人,都是菲律賓來香港的務工人員。
數據顯示,菲律賓有大約200萬海外務工人員,其中,中國香港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
而這些人,對菲律賓的選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菲律賓不少政客,都曾來過中國香港,來拉這部分人的選票。
要知道,這些海外務工人員都是一個個菲律賓家庭的收入來源,影響他們,繼而就可以影響更多的菲律賓人。
因此,爭取中國香港這部分菲律賓務工人員的支持,對于一些菲律賓政治家族來說,很重要。
而菲律賓海外務工人員最大的來源地,叫卡拉巴松地區。甲米地省——也就是托倫蒂諾家族所在的那個省,它就屬于卡拉巴松地區。
現在,你能理解中方的制裁手段為什么是要禁止入境,特別是禁止入境香港了吧?
一個來自卡巴拉松地區的政客被中國制裁了,要去中國香港務工的卡巴拉松地區的人們,會怎么看他?會怎么看他的家族?
他們要考慮的還不止這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第六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不予簽發簽證、不準入境、注銷簽證或者驅逐出境;
||查封、扣押、凍結在我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
||禁止或者限制我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其他必要措施。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第五條規定,這些措施,不限于他本人,還可以包括:
||列入反制清單個人的配偶和直系親屬;
||列入反制清單組織的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
||由列入反制清單個人擔任高級管理人員的組織;
||由列入反制清單個人和組織實際控制或者參與設立、運營的組織。
托倫蒂諾雖然現在沒有職位,但他的那些親屬,還在崗呢。
這次制裁,也是在警告菲方內部操弄南海議題的那些人,其破壞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徑,都有可能觸發制裁。
要知道,盡管托倫蒂諾家族在當地比較有影響力,但真正讓托倫蒂諾在菲律賓政壇有話語權,也是貼在他身上最明顯的一個標簽是:
菲律賓所謂“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的主要起草人和提案人。
去年11月,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簽署所謂“海洋區域法”與“群島海道法”。
在所謂“海洋區域法”里,菲律賓妄圖“依據”這一國內法,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及相關海域非法納入菲方海洋區域。
而所謂“群島海道法”,對各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航行權利,產生了極大的損害。
這兩部菲律賓所謂的國內法,嚴重侵犯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當時,中國就明確表示,中方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因該法出臺受到任何影響。
在立法推進的過程中,托倫蒂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法案通過后,托倫蒂諾也多次為其“背書”,今年1月,他還呼吁,要給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新兵,提供所謂“海洋區域法”的培訓,以加強他們“對海洋問題的理解”。
托倫蒂諾參與主導的這場“立法”行動,本質上是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采取了一種新的侵權手段——妄圖以國內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
菲律賓的小心思是,這是菲律賓的“國內法”,是菲律賓的“內政”,其他國家無法干涉。
面對菲律賓的新手段,中國直接通過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的方式,采取法律的措施來打臉菲律賓的兩部所謂“國內法”。
黃巖島領海基線示意圖
面對菲政府的行為,中方反制了。而對于推動行為的人,中方同樣也要反制。
也就是說,這次制裁,只是一個開始,它表明,中方在處理南海問題上,多了一種手段。
菲律賓的歷史,導致菲律賓是一個內部有多個政治家族的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導致菲律賓國內總會有部分政客受到某些勢力的蠱惑,跳出來炒作南海問題,加劇緊張局勢。
但這些人再怎么謀私利,多少也需要考慮菲律賓民眾的利益。
2024年,中菲雙邊貿易額為716億美元,中國連續九年成為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要不要步托倫蒂諾的后塵,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于中國而言,這次制裁的影響,也不僅限于南海問題。
自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推行以來,中方依據該法對美國、加拿大等國相關機構和人員采取過反制措施。現在,菲律賓又是新的一例。
制裁的手段與方式,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熟。
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教授戚凱告訴譚主,中國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維護自身利益的地方會越來越多,中國當然要維護自身利益,但與此同時,中國不會像某些國家一樣濫施制裁,因此,怎么有效用好相應反制手段,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新的命題。
但無論是什么手段或者方式,中方傳遞的信號一以貫之:
任何侵害中國利益的行為,中國都會作出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