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細出處見文章末尾
“觸碰中國核心利益必須承擔后果!”
7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布正式通告引發東南亞政界震動: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啟動制裁程序,明確禁止其進入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
“反華急先鋒”托倫蒂諾
這是中菲建交以來首次針對菲律賓政治人物實施點名制裁,須知中國一貫堅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處事原則。
那么托倫蒂諾究竟有何劣跡?竟能招致中國的強烈反應?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中方重拳出擊
菲律賓近期在南海的表面平靜下隱藏著深層危機,就在中方采取行動前夕,該國連續對中國發起三輪攻勢。
與立陶宛簽訂“安全聯盟”備忘錄,配合日本提出的“東海—南海聯動”戰略構想,并計劃于12月同美日澳組建“四方協調機制”。
立陶宛防長與菲律賓防長在馬尼拉召開發布會,并簽署合作協議
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與其宣稱的“和平處理爭端”主張嚴重背離,進一步惡化了中菲雙邊關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軍正籌劃在蘇比克灣建設“全球規模首屈一指”的彈藥制造與儲備基地,作為其“印太彈藥生產”戰略的核心節點。
菲防長贊同美國在蘇比克灣建立彈藥設施的計劃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美方尚未提出正式請求時便主動表態支持,該設施選址于原美軍海軍基地,距中國黃巖島僅180公里,距臺灣地區約800公里。
一旦建成,菲律賓將成為美軍深入南海的戰略支點,區域安全格局面臨重大挑戰。面對美菲持續施壓,中國外交部果斷決策,對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針對性制裁。
此次行動時機把握精準,這位馬科斯派系的關鍵人物剛剛結束六年參議員任期,中方選擇7月1日出手,既能有效懲戒“反華急先鋒”,又避免直接沖擊兩國整體外交關系。
更為巧妙的是,制裁宣布當日正值菲律賓新任外長拉扎羅履新,這位曾主導《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務實派官員,或可成為改善中菲關系的重要轉機。
托倫蒂諾堪稱菲律賓政壇“反華先鋒”,不僅是推動《海洋區域法》的關鍵人物——該法案企圖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納入菲方“海域管轄”范圍。
更在今年4月炮制“中國干預選舉”的荒謬指控,僅憑一張93萬比索的支票就污蔑中國使館“雇傭網絡水軍”。
馬科斯
如今中方果斷出手,猶如一記精準的“敲山震虎”,警示那些妄圖通過反華謀取政治資本的菲律賓政客:此路已然不通!
菲律賓能否承受代價?
馬科斯政府似乎忽視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基本規律,2024年中國已成為菲律賓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總額突破716億美元,菲律賓香蕉、鎳礦等商品對華出口占比超過三成。
制裁消息公布后,菲律賓比索兌人民幣匯率單日下跌0.8%,與托倫蒂諾家族存在關聯的企業股價暴跌13%。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中資參與的卡加延水壩、蘇比克—克拉克鐵路等多個基建項目審批已暫停,這些工程預計為菲律賓創造逾15萬個就業崗位,正是緩解國內民生壓力的重要支撐。
在實施外交制裁的同時,中國軍事應對同步升級,7月3日,山東艦與遼寧艦航母戰斗群已完成遠海實戰訓練,并進駐香港水域展開為期五天的訪問活動。
根據中國海警局通報,6月以來已依法驅逐菲方船只9次,查扣違規漁船6艘,這種“外交+軍事”雙軌并進的方式,清晰傳遞出“主權問題絕不退讓”的堅定立場。
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彈藥儲備僅能滿足高強度作戰7天需求,自身資源尚顯緊張,又能向菲律賓提供多少實質性援助?歷史經驗表明,美國對盟友的“安全保障”始終是“隨時可能撤回的承諾”。
烏克蘭危機中歐洲盟友遭遇的能源困局,就是鮮活案例。菲律賓甘愿充當“先鋒”,最終可能難逃“棋子被棄”的命運。
信源:直新聞2025—07—01——重磅丨中方首次點名制裁菲律賓政客,釋放多重戰略信號!觀察者網2025—06—26——美國計劃在菲律賓設立彈藥廠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5—07—01——菲防長贊同美國在蘇比克灣建立彈藥設施的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