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為何上調2%?人社部發文回應)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2% 資料圖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其中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
為什么是上調2%?今天22時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微發文《合理確定基本養老金調整比例》,其中表示,今年確定2%的養老金調整比例,綜合考慮了物價上漲和工資增長等因素。
一方面,從物價上漲看,2024年全國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僅0.2%,增幅較低,2%的養老金調整比例,能夠較好保障養老金的購買力不下降,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
另一方面,從工資增長看,2024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2.8%,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1.7%,國家確定2%的養老金調整比例,體現了讓退休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政策理念。
文章稱,《社會保險法》規定,“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可見物價上漲和工資增長是我國基本養老金調整的主要考慮因素。考慮物價上漲,主要是為了抵御通貨膨脹的負向影響,保持養老金的實際購買力,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考慮工資增長,主要是為了讓退休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畢竟今天的發展成果也是建立在退休人員歷史貢獻的基礎上,這樣做有利于保持代際公平。從國際上看,主要國家調整養老金基本也都是以物價漲幅和工資增長幅度等因素作為確定調整比例的依據,我國綜合考慮物價上漲和工資增長等因素,合理確定養老金調整比例,既立足中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自2005年以來國家連續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23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穩步提高。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進一步穩固,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在這種形勢下,國家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退休人員的關心關愛。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具體如何調整,一起來了解一下。
2025年繼續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通知》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
此次調整是綜合考慮物價變動和職工工資增長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確定養老金調整比例。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抓緊組織實施,盡快把調整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
今年養老金調整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自2005年以來,我國連續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此次調整有什么特點呢?
此次調整繼續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重點是向養老金水平較低群體傾斜。
- 定額調整是指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不論基本養老金水平是高是低,都按統一的金額上調,體現了公平原則。
- 掛鉤調整是指與退休人員本人的繳費年限和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相關聯進行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激勵機制。
- 適當傾斜則是體現了對重點群體的關懷,包括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
按照上述辦法,每個人的基本養老金增長比例都有所不同。
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有保障
養老金關系億萬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專家表示,從各項數據來看,我國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有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
- 從當期收支平衡來看,基金收支保持平穩運行態勢。202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7.5萬億元,基金支出6.8萬億元,當期收支整體平衡,略有結余。
- 從制度保障來看,通過中央頂層設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全國統籌。2023年調劑資金規模達到2716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的養老金發放。
- 從財政補助來看,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補助力度,地方各級財政也積極落實支出責任,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
- 從長遠儲備來看,202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7.1萬億元,同時,全國社保基金還有超過2.6萬億元的戰略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