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在亞太遇到40艘中國軍艦和山東艦)
文 觀察者網 王世純
在亞太晃悠一圈以后,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艦長日前談及了他們在“克萊蒙梭-25”(CLEMENCEAU 25)行動中的一些見聞。
據英國海事新聞網(Naval News)網站7月20日報道稱,法國海軍軍官評論了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打擊群進行“克萊蒙梭-25”環球航行中遇到的一些見聞。法國海軍表示,在東地中海,他們遭遇到的俄軍蘇-35戰斗機飛越、在阿拉伯海他們遭遇也門胡塞武裝開火威脅、在印太地區先后遇到中國海軍40艘艦艇,并在南海偶遇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戰斗群。
法國海軍表示,中國海軍沒有向戴高樂戰斗群發布警告通訊,但這位法國軍官自吹自擂稱,中國與法國之間之所以沒有發生對抗,那是因為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代表著龐大的力量”。
戴高樂號航母4月24日返回土倫港
包括法國海軍司令在內的法國海軍軍官團7月19日向媒體介紹了“克萊蒙梭-25”的任務細節。去年12月,以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 R91),三艘護衛艦艇與一艘補給艦組成的打擊群從法國土倫港出發,執行為期5個多月印太部署任務,目的的是所謂的維護“自由航行”。部署期間。法國海軍對菲律賓和日本等多個亞洲國家港口進行“歷史性訪問”,并與亞太多個國家舉行軍演。
在“克萊蒙梭-25號”任務期間,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部署到遠東太平洋地區,這是自1960年以來法國海軍第一次進行遠東航母部署。這次演習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由于法國海軍對戴高樂號航母上是否搭載核武器持模棱兩可的態度,日本以“無核原則”為理由拒絕讓法國停靠沖繩。
法國海軍表示,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不僅僅是禮節性的部署,而是肩負著一項使命:重申法國在其擁有國家利益的領域的存在,并堅定外交承諾。
法國海軍表示,在“克萊蒙梭-25”行動中,戴高樂號航母在東地中海附近被敘利亞赫梅明軍事基地的俄軍蘇-35戰斗機飛越。之后他們小心翼翼穿越被也門胡塞武裝威脅的紅海,進入阿拉伯海和印太海域。
之后在印太地區,戴高樂號受到了中國海軍的“歡迎”。
法國海軍表示,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一進入呂宋海峽,就被中國海軍跟蹤了,特別是一艘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一名法國高級軍官解釋說:“在相當于地中海四分之三的海域上,有30到40艘中國海軍大型軍艦,這是非常大的艦艇數量……但我們已經為任何事情做好了準備”!
法國軍官團還表示,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在南海期間,還遇到了中國航母山東艦。不過隨后這位海軍自吹自擂稱,中國與法國之間,沒有發生對抗,那是因為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代表著龐大的力量”。
圖為山東艦(視頻截圖)
不過他同時表示,中國海軍沒有向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發出任何警告通信,因為中國海軍對美國人的反應和對法國海軍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
盡管自吹自擂,法國海軍倒是透露了戴高樂號相對老實的原因,他表示,沒有法國海軍船只通過臺灣海峽,法國海軍護衛艦和補給油輪停靠在琉球群島并遠離臺島,因為“當時我們認為穿越臺灣海峽沒有用”。但法國海軍一艘護衛艦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這樣做了”。
對于戴高樂號航母來亞太部署,我國防部此前回應稱,亞太地區需要的是和平與繁榮,而不是緊張與對抗,有關國家間的軍事合作應有利于地區的和平穩定,而不是炫耀武力,制造緊張。
延伸閱讀
17日下午,眾多媒體集中發布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的典型事跡,首次披露山東艦入列5年來,保障多種型號、近萬架次的艦載機安全起降,實現戰機出動率持續增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軍事專家17日表示,從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的事跡中可以感受到山東艦整體作戰能力不斷增強,完全能夠擔負起遠海海上防御作戰任務。
媒體文章重點介紹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深耕保障一線、集智創新攻關,不斷觸摸和突破航母戰斗力上限。
2024年8月,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起飛助理引導殲-15DH艦載戰斗機進入起飛位
山東艦于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從2012年11月23日殲-15“飛鯊”艦載戰斗機在遼寧艦航母上首次著艦起飛,到山東艦不斷刷新保障艦載機連續起降最大架次紀錄,起降保障中隊的官兵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如果說,艦載機是航母戰斗力的“尖刀”,那么艦載機出動率則決定了刀刃的硬度和強度。該中隊作為連接艦載機和航母的關鍵環節,是全艦戰斗能量釋放的必要一環。該中隊從上萬次訓練數據中摸索規律,在數千次放飛中優化保障流程,他們能實現短時間內同時保障多種型號的艦載機安全起降。“中國軍號”在文章中表示,“飛鯊”的出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頻次越來越高,出動率成倍增長。
軍事專家張軍社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艦載機放飛速度越來越快,說明山東艦的艦載機部隊已實現艦、機、人的高度融合。“戰時航母艦載機放飛速度加快,艦載機升空應戰時間更短,這無形中提高了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
“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則描述了一個細節:日前,山東艦在遠海執行雙航母編隊訓練任務時,1架外國軍機企圖對編隊進行抵近滋擾,該中隊以最快速度緊急保障戰機升空應對,外機知難而退。
“央視軍事”在報道中也提到了那次訓練期間,外軍艦機多次抵近偵察、跟蹤監視。一次深夜,該中隊官兵完成艦載戰斗機起飛保障任務,專業穩妥處置應對。艦上一位人員表示,“我們具備全天候應對的能力,不論我當時處于什么狀態,只要他敢過來,我們就有能力把飛機放出去應對。”
對此,張軍社分析說,山東艦艦載戰斗機能夠快速起飛應對空中不明飛機并快速處置,表明航母編隊作戰和應急處置能力強,也說明航母編隊指揮人員、飛行員以及飛機經受住了考驗,艦、機、人融合程度更高,能完全適應海上作戰及處置突發事件、應急作戰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起降任務實際上是全天候起降保障,包括夜間飛行保障以及在惡劣氣象條件下起降,“這說明航母編隊的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以及飛機應急作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航母艦載機實現了全天候作戰,航母整體作戰能力不斷增強,完全能夠擔負起遠海海上防御作戰任務。”張軍社表示。
此外,報道中還提及,這些年,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保障多種型號、近萬架次的艦載機安全起降,實現戰機出動率持續增長,不斷刷新中國航母戰斗力指標紀錄。
“多種型號”“近萬架次艦載機安全起降”透露出怎樣的信息?對此,張軍社分析稱,這些機型包括殲-15戰斗機和最新曝光的殲-15T彈射型戰斗機以及搜救直升機、預警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
對于“近萬架次”艦載機安全起降,張軍社認為,這個數字是意料之中的,也對外表明了山東艦的戰斗力。
張軍社舉例稱,去年7月,山東艦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訓練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曾對山東艦進行密切跟蹤。據日本方面發布的數據,山東艦在7天內完成380架次艦載機起降,日均起降54.3架次,其中殲-15艦載戰斗機起降240架次,艦載直升機起降140架次,起降出動效率非常高,這足以滿足一場中高烈度局部戰爭海上作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