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盈利假象”背后,卓正醫療的資本迷局正在浮出水面
截圖來源于華夏健康網健康領域專欄創作者《健康之聲》
來源|健康之聲
編輯|塔爾·小康A
2025年3月18日,卓正醫療再度向港交所遞表,試圖借助“中高端家庭醫療”的增長神話,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盡管這家成立于2012年的私立醫療集團在過去三年實現了42.3%的收入年復合增長率,并在2024年首度扭虧為盈,但細讀招股書我們發現,這一切光鮮數字的背后,是令人不安的財務“化妝術”、高懸的債務危機,以及逐漸暴露的管理與服務短板。
盈利的“海市蜃樓”:真實利潤仍為負數
卓正醫療宣稱2024年實現凈利潤8022.7萬元,標志著其首次“由虧轉盈”。但華夏健康網梳理招股書發現,若剔除1.29億元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紙面收益”,公司實際經營虧損仍高達4925萬元,所謂的“盈利轉正”不過是資本運作的結果,而非業務基本面的改善。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虧損2.51億元、2.22億元和3.53億元,經調整后仍累計虧損8.26億元。而截至2024年末,卓正醫療的流動負債凈額已高達22.21億元,現金流連年緊繃。若未來資本市場不買賬,其持續經營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重資產擴張,高負債運營“走鋼絲”
作為中國第三大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卓正醫療在過去兩年大舉擴張:在中國11個核心城市及新加坡擁有20家醫療機構,同時通過收購武漢神龍天下醫院切入住院服務。但規模擴大的同時,其租賃負債也隨之飆升至3.39億元,租賃物業總面積高達5.27萬平方米,成為典型的“重資產連鎖”樣本。
然而2024年公司投資與融資活動凈流出資金達6.5億元,遠超當年1.71億元的經營現金流入。若融資渠道收緊或租金壓力繼續加劇,卓正醫療的現金流鏈條將極為脆弱。
“高端醫療”定位失焦,線上轉型失敗
卓正醫療的目標客戶群是“人均年收入超20萬元”的大眾富裕階層,但其業務結構與公立社區醫療高度重疊。加之醫生多為專科出身,無法完全承接“全科家庭醫生”服務職責,導致服務錯位。加之兒科醫生用藥受限、診療利潤低、科室效益差等問題,長期拖累整體盈利。
線上醫療則更是戰略短板。2022年至2024年,卓正醫療的線上收入占比從4.5%一路下滑至2.4%,線上單次就診費用三連降,顯示其在數字醫療時代的掉隊。相比平安好醫生等平臺,卓正醫療缺乏技術和流量基因,在互聯網醫療浪潮中處于邊緣地位。
消費者投訴不斷,會員機制遭質疑
通過調查發現,卓正醫療的會員制度頻頻引發消費者不滿。多名用戶反映,購買會員卡后預約不到指定醫生或服務,甚至遭遇“私自扣款”、“不合理退費”等行為。一位用戶表示:“交了錢卻約不上醫生,想退卡還要扣除費用,根本沒享受任何服務。”
此外,多地醫療機構也因合規問題遭監管處罰。深圳診所使用未注冊醫師、北京分部非法施行計劃生育手術等違規行為,暴露其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漏洞,對品牌信任造成極大傷害。
“增長神話”難掩財務風險
雖然卓正醫療靠收購帶動營收翻倍,2024年收入達到9.59億元,但其增長模式更多依賴外延并購和資本驅動,而非內生盈利能力的提升。以武漢神龍天下醫院為例,雖然帶動收入暴漲400%,但也產生1.34億元商譽風險,若整合失敗,業績可能再度陷入負增長。
單位成本方面,卓正醫療的次均費用三年僅微增3.7%,客單價增長停滯不前,說明其議價能力和服務溢價空間受限。
資本光環下,卓正醫療能否撐起未來?
面對中高端醫療市場客群有限、監管趨嚴、線上轉型不暢、負債高企等多重挑戰,卓正醫療正走在一條危險的鋼索上。若無法通過核心競爭力實現真實盈利、改善服務口碑、穩健財務結構,其所謂的“增長故事”恐將成為泡影。
資本市場不會永遠為“高增長敘事”買單,卓正醫療接下來的“闖關”之路,注定充滿挑戰。
URL:http://www.kangcn.com/
微信編輯 | 華夏健康生產隊的驢(開電車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