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和抗戰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劉亞樓和林彪就相識了。
劉亞樓1929年9月加入工農紅軍,1930年任閩西紅軍連長,同年隨后又任紅12軍一營營長兼政委。
林彪當時是紅4軍軍長。有一次林彪看見劉亞樓,摸著他的頭對紅12軍軍長羅炳輝說:“20歲當營長,這個小營長真不錯!”劉亞樓大大咧咧地回答林彪:“你才23歲,已經當軍長了。”那個時候林彪還不是劉亞樓的頂頭上司,卻留意到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指揮員。
很快,1930年6月劉亞樓又任第12師35團政委,第一次反圍剿時,紅35團活捉了張輝瓚,殲敵約10000人。
1932年上級領導任命劉亞樓為紅11師政委,仔細算算那年他才22歲。
后來一位中央的同志在65年會見老撾抗美代表,在提到一些中國革命中的高級干部時,特地說到了劉亞樓的情況:“我們的干部是從當兵,當班長,排長,連長這么一步步上來的。有當兵三年就當師長的,比如原空軍師長劉亞樓,1929年當兵,1932年就當師政委。”
后來紅軍改編,劉亞樓被任命為紅2師5團團委。之后隨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期間多次完成了艱險任務。
1939年劉亞樓正式成為蘇聯伏龍芝學院的一員,此后幾年時間,他優秀地完成學業,蘇德戰爭中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劉亞樓提出的作戰方式得到證明,后拒絕加入蘇聯國籍的邀請,擔任了中蘇兩方在旅順大連的聯絡官。
據吳法憲說,劉亞樓告訴他,在劉亞樓去蘇聯前,林彪專門給劉亞樓寫了一封信,鼓勵他好好學習。林彪在信里表示,他和劉亞樓情同手足,生死與共。信的最后署名“共患難的朋友林彪”。林彪性格內斂,能寫出這封信也是很難得。
而1938年冬,林彪因脊柱受傷問題,前往蘇聯繼續就醫,住在莫斯科的中國黨校,由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將級教官授課。1942年林彪回到延安。
東北合作
林彪在抗戰勝利后,被任命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
1946年2月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羅榮桓腎病發作,轉去大連休養,4月中旬開始的四平保衛戰中我軍傷亡很大,林彪急需一位有能力,能共事的參謀長。而自從在中央蘇區共事以來,劉亞樓一直是林彪欣賞、滿意的一名優秀的戰將,再加上蘇聯治病期間,二人共同探討過蘇德戰爭的問題,林彪更加認定劉亞樓的能力可以信賴。
1946年由羅榮桓推薦,林彪首肯,中央和毛主席批準,劉亞樓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赴哈爾濱就任時,林彪一改往日不出門迎人的習慣,親自迎接,他握著劉亞樓的手,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此后東北便有了響當當的“林羅劉”。
林彪和劉亞樓的關系,是在戰爭時期因為工作原因結下的。林彪在戰場上指揮果斷,他的主要性格之一就是只相信自己,完全獨立不依賴他人,林彪曾經贈送劉亞樓一副字“在生死攸關時,別人都是其次,只有你最重要,此勝之要領也”。這大概是林彪的制勝法寶。不管劉亞樓接不接受這個“勝之要領”,單從林彪不愛給下屬題字這一點看,劉亞樓和林彪的關系確實不一般。
建國之后
建國后劉亞樓受毛主席指示,成立中國空軍,很受毛主席和中央領導的器重。林彪代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長并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后,劉亞樓被任命為國防副部長,兼空軍司令。這多多少少能反映出中央,尤其是林彪對劉亞樓的信任。
劉亞樓建空軍時每天工作都有大量的工作,那時候身體就很勞累了,后來擔任國防部副部長后工作更繁忙了。1964年身體開始不舒服,有些腹瀉,年底查出了肝癌。
后經過中央批準,劉亞樓去上海養病。當時在蘇州養病的林彪趕往上海,照料劉亞樓的治療工作。林彪每天派工作人員去看劉亞樓,自己也親自去看了好幾次。從林彪的性格來看,這種關心程度是少有的。
1965年5月7日,劉亞樓去世。林彪親自去機場接了劉亞樓的骨灰,親自向劉亞樓的遺像獻了花圈,最后親自護送靈山,把骨灰送去了八寶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