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鴻,男,1982年10月6日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現為子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副大隊長,分管城區執勤中隊、科技信息中隊、余家坪公路巡邏中隊。先后被評為全省肇事逃逸案件偵破先進個人、全省交管系統優秀中隊長、全省交管系統辦案能手,曾榮獲集體二等功1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率先加崗執勤,規范城區道路交通秩序。
長子市城區人口居住比較密集,車輛增長速度快,車流量大,道路有限,使得交通壓力日益增大,早晚交通高峰期城區交通擁堵問題更是當今交通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題。身為分管領導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堅持每天早上7點30分至8點30分、下午5點30分至6點30分交通高峰期,分別在南橋路口、縣河橋路口、中山十字街主動上路督導,指揮執勤民輔警疏導交通。在他的帶動下,民輔警們上路執勤更積極了,指揮疏導交通更規范了,交通擁堵明顯減少了,城區道路交通秩序明顯好轉了。他以身作則的這一行動為全體民輔警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為城區交警樹起了一面鮮艷的旗幟,路過的群眾紛紛為他點贊。
加鴻同志愛崗敬業,主動性強,平時放棄節假日休息,加勤、加班已經是家常便飯。每年他額外加勤、加班時間都無法計算,但他從無任何怨言。在他的帶領下,城區中隊涌現出“托舉哥”、“鏟沙哥”,“推車哥”等百起民警優秀事跡,被全國媒體報道二百余次,群眾贈送錦旗數十面。
率先業務培訓,提升民警業務能力。
作為副大隊長的他,多次組織民警開展交通事故處理、掃黑除惡、法治等各類業務培訓。培訓班上,他本著“不請外援、注重實效”的原則,主動帶頭、組織具有多年事故處理經驗的民警授課,根據民警實際需要,對交通事故現場勘查、事故案件文書制作、系統辦案、修訂后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理解與適用等內容,通過PPT授課的教學方式,認真講解了事故處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工作規范、辦案技巧、文書制作、考核要求、典型案例等常規知識的運用,分享了辦案經驗、工作技巧、知識要點和事故責任認定注意事項。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了大隊事故處理人員的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和細節意識,進一步提升了事故處理人員的案件辦理能力和業務水平。
率先創新引領,深化勤務制度改革。
近年來,城區中隊數年如一日,不畏嚴寒酷暑、不懼艱辛危險。每天天剛蒙蒙亮,人們還沒有出門,街道上就出現了點點綠色的熒光。在各路口、學校門口、易擁堵路段……,嚴寒、酷暑、風雨、冰雪,從未間斷。他思想觀念先進,改變以往的勤務模式,變粗放管理為精細管理、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變定時管理為全時管理,堅持開拓創新,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城區道路劃分為三個責任區,在城區實施三名副中隊長分片包段,各責任區分別配置警車一輛、摩托車一輛,其余民警科學合理布局在城區12個固定崗點,以保證見警率和管事率。每月分析研判上一個月的交通違法數據,及時調整警力,安排勤務,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時,遵循“平峰巡邏、高峰守點”的原則,在責任區內開展違法行為查處及快速處置交通事故。通過新的勤務模式改革,形成“以點控線管面”的區域管控新格局,進一步提高了民警的出勤率和管事率,城區交通秩序明顯改善,民警精神面貌明顯改變,執勤執法活動明顯規范,達到了“點上有人管、線上有人巡、堵點快速疏導、事故快速處置”的預期目標。他分管城區中隊以來,經過多次研究探討,及時調整崗位,堅持比所有人早上一小時班,晚下一小時班,全天執勤,規范城區道路交通秩序,城區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明顯好轉,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率先為民服務,做扶貧工作的領路人。
2017年,加鴻同志被組織選派到余家坪鎮崖頭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農村出身的他深知要把脫貧攻堅工作干出成績,首先得和村民打成一片,讓村民接受他、信任他。駐村后,他1個多月沒有回家,走遍了崖頭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與村民拉家常,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采取多種形式,利用農閑時間,采取“打時間差”的工作方法,起早貪黑、爬山涉水,終于了解掌握了全村75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同時,他租種村民3畝土地,投資近萬元,種植各類蔬菜,供32戶61人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免費食用。他積極協調相關單位,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安裝太陽能路燈15盞,解決了村民出行安全問題,并自掏腰包1萬余元改造了村飲水管線老化的管道實施。取得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后,加鴻著手規劃村里發展方向。
75戶貧困戶絕大數年齡偏大,思想陳舊,也沒有一技之長,“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大多滿足于政府發點錢、幫扶干部送頭豬、送幾只雞,習慣于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扶貧先扶志。當他看見原崖頭村學校11孔窯洞閑置,靈機一動,準備籌辦自己的學校。于是,他四處奔波,積極協調,爭取到了5萬余元,立即開始改造,成立了全縣首家“子長縣余家坪鎮崖頭村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學校”,并親自擔任校長,開設養殖業、特色種植業、棚栽業、果業、蠶桑業、商貿業、加工業、運輸業等多項致富產業課程,聘請省市縣各類專家前來授課。村民接受培訓后,在專家和加鴻的指導幫助下,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得到增強,先后新發展山地核桃50余畝、建豬舍牛舍大棚11座、養豬養牛100余頭,2018年年底計劃脫貧的16戶貧困戶可成功脫貧。
“要想富,必須找出路。”加鴻結合崖頭村實際,決定利用村里廢棄窯洞,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他帶領村民20余人分別深入洛川、安塞等地考察學習,采取“支部+工作隊+合作社+貧困戶”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成立了“子長縣眾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食用菌種植的專業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他四處協調爭取到資金20余萬元,購買了種植香菇硬件設施、冷藏、烘干等專業設備,很快利用廢棄窯洞種植香菇菌棒5萬余棒,覆蓋全村75戶貧困戶。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批香菇終于上市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剛開始香菇的銷路并不好。這很打擊種植戶的積極性。他比種植戶更加著急,決定與村民一起走村串巷賣香菇。他開上自己的車,拉上香菇,向親戚、朋友推薦和售賣村民的香菇,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贊譽。由于香菇品質好,銷路也逐步打開了,2018年,群眾獲利12余萬元,加鴻和村民終于露出了笑臉。
加鴻同志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高度負責的工作精神,以踏實苦干的工作態度,為子長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全市廣大交通民警和共產黨員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