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與未來之間有個現在
01、篩選思維,讓我看清了過去的選擇
前幾天在學習一門思維課,課中提到這么一句話:隨意選擇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當時聽到這句話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直認為說的就是我自己,從而更加堅定了選擇走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的道路。
從小到大很多重大的選擇都不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結果,就算那時還小沒有做選擇的能力,但父母幫我做的選擇也是非常隨意的。
中考沒考好,我和父母都沒有主見,于是舅舅幫著出了主意,出錢買到了市重點高中,高考沒考好,我也沒有主見,就跟著同學一起去復讀了,幸虧那年還有點收獲。
等到了填志愿選學校又不知道怎么辦了,父親就找到了在大學教書的表叔幫著選了學校和專業,反正我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父母也不知道,就連幫著做選擇的表叔也只是大致了解,我也就稀里糊涂的去了大學。
等到了大三,看著有的同學找工作,有的考研,我看宿舍的三個哥們都考研,我也跟著去考了,其實也沒復習多久,別人復習我也跟著復習,別人報班我也跟著報班,別人去考試我也跟著進了考場。
考完后我覺得應該沒戲,感覺很多都不會,特別是專業課,也沒太在乎,想著考不上就找工作唄。
等分數下來,大吃一驚居然考的還不差,是所報院校的專業排名第六,然后就去北京復試了,恰巧報考專業的系主任是我大學老師的同學,最后就錄取了。
錄取了就去上唄,跟著導師也就更沒有自己的想法了,他做什么方向的研究我就跟著做,他要我學什么課程和軟件我也就照著學,看看論文,做做實驗,寫寫文章,做做項目,就這樣簡單粗暴的畢業了。
三年留給我最值得回憶的是什么呢,發表了一篇1區SCI論文,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還有就是把北京各地都騎遍了。
畢業了就去找工作唄,想起當初找工作,也是很隨意,看著同學說那家公司在招人,他們也投了簡歷,我就跟著去了。
面試那天,在天大讀研的大學同學也來北京那家公司面試,然后我就跟著去了。
現在想想并不是那家公司吸引了我去面試,而是看在我同學的面子上去的,后來我們兩個都錄用了,他說準備簽了,我說一起去吧。
在這之前我就面試過兩家公司,后來離畢業還有大半年時間我都沒有再去試試別的機會,也就是沒有增大選擇的范圍,導致自己錯失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人生就是由一個個選擇組成的,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有什么樣的現狀和未來。
很多人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但我現在才知道,說實話我覺得也不晚,應該慶幸自己知道了這一點。
在理解了選擇的真正內涵后,比較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
不能拿現在的自己和當下的大咖比,要和5年甚至10年前的大咖比,然后再拿5年后的自己與現在的大咖比,如若那時的我比現在的他更牛,說明我也不差。
對選擇不知所措
02、專注思維,我最大的思維誤區
回想自己的過去,覺得自己還算比較努力,至少總想著要做點什么,學點什么。
以前我嘗試過去做很多事情,比如健身,學游泳,寫作,PS,英語口語等等,后來一直沒有大的進步,過一段時間就直接放棄了,導致現在還是沒有技能傍身,哪怕是我學了7年的專業,我現在也沒從事這類工作。
為什么會這樣,不能堅持是一方面,但還有一種思維是我缺乏的,專注思維。
以前我覺得每天只做一件事很虧,就拿學習來說,早上想著要學習寫作,我就聽聽歌看看文章,然后覺得看久了就會煩,想著要學學心理學,不然文章沒有深度,后來又覺得要提高認知,就去看認識方面的書,到下午覺得要健身了,得去跑跑步做做運動,晚上又覺得要培養藝術細胞就又去聽歌了。
這種看似專注其實一點都不專注的習慣一直困擾著我,應該也是我一直沒有很大進步的原因吧。
現在我知道如何去做了,就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一樣,我就是為了早點過原創,所以一定要先把它完成了再去做別的事情。
這也叫各個擊破,層層遞進,瞬間爆發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前覺得把時間當做朋友,最后肯定會有回報的,話是沒錯而是我理解錯了。
把時間當朋友,不是要你無限期的延長學習時間,學一個技能就要短時間內專注的進行練習取得爆發式的進步,然后再一直保持,并不是只用小火一直燒,永遠沸騰不了。
等到每個技能都沸騰后才會有更多的精力去煮沸另一個新技能,這樣才能真正的進步成長,一直不溫不火還不如不做。
所以這段時間我準備突破寫作,然后再學習運營,打磨課程,付費社群,雖然還很遙遠,但只要想去做,專注的去做,都是有可能成功的,跟著優秀的人一起同行,也不會差到哪去。
專注才能正中靶心
03、周期思維,普通人一直都有機會
努力,誰都知道要努力,不努力就不會成功,但是很多人不是不愿努力,只是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到底對不對,值不值得去努力,因為不確定,所以沒有堅持去努力,其實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
后來聽了周期思維的課,覺得沒有必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課中舉的例子都很經典,講的都是大趨勢,目前我也學不來,我還是說自己的事吧。
現在學習寫作,我也迷茫過,寫作的紅利期是不是過了,已經到了自媒體周期的尾聲,還要不要堅持去寫作。
那我們可以回頭想想,以前會寫作的是怎么賺錢的,寫紙媒,投報紙,投雜志,拿稿費,是不是可以賺錢。
紙媒不行了,新媒體起來了,他們就開始寫公眾號,18年公眾號紅利期過了,可以去寫今日頭條,百家號,或者也可以往公眾號投稿,說不準這些平臺的紅利期過后又會有一個新的平臺出來。
機會一直都存在,缺的是什么呢,是實力,寫作的實力,只要會寫,能寫,總會有一個周期會被自己抓到,然后在這個周期里繼續發光發熱。
我也不指望能火,就算火了也沒希望一直火,因為平淡是人生的主題,每天做著重復的事也挺好,只要是正確的,有意義的事,有什么不好的呢?
總有一個周期會屬于自己
每天讀書,學習,寫作,有人會說這個不好么,重復,簡單,創新就是生活的主題。
寫出來就是進步,管他好壞,大咖也是從寫水文開始的,怕什么呢,怕了,一開始就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