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少無知、讀書甚少時,我喜歡看戲,《楊家將》的故事也知道不少,其中潘仁美、王欽若都是大壞蛋,潘仁美的兒子潘豹,女兒潘妃也都不是好人。
這樣的印象,牢牢鐫刻在我的印象中,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人總要長大,總要明智,楊家將那英勇不屈的愛國精神,能征善戰(zhàn)的颯爽英姿,都有很正面的激勵作用,人們也為他們屢屢被奸臣構陷氣憤不已。
但這些大多都是假的,楊繼業(yè)的原型是北漢歸順北宋的大將楊業(yè),他有個兒子叫楊延昭,至于戲曲中的七郎八虎,佘太君、穆桂英等,在歷史上是找不到名字的。楊延昭的兒子叫楊文廣,這是不是跌破眼鏡?因為太多人看過楊家將的戲曲,根深蒂固的印象,楊延昭就是楊六郎,是楊繼業(yè)的六兒子,他的兒子叫楊宗保,兒媳是穆桂英,孫子是楊文廣。
但是,如果你閱讀了《宋史·楊業(yè)傳》,你認為是《宋史》可靠,還是戲曲可靠呢?我們不能因為印象中的先入為主去改變歷史,但我們知道了真正的歷史后,卻不能任人再去歪曲歷史,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傳播正確的歷史。
歷史上的楊業(yè)的確驍勇善戰(zhàn),號稱“楊無敵”。
歷史上的潘美,比楊業(yè)更能打仗,對大宋的功勞也更大,他的地位也在楊業(yè)之上。
歷史上的潘美,雖有缺點,但還是名將,還是忠臣,把他當成奸臣,是莫大的冤枉,而直到千年后的今天,明明知道潘美不是奸臣還硬要把他刻畫成奸臣,這樣的人就非常可惡了。
正在播出的《大宋宮詞》,又引起了一波宋史熱,潘美、王欽若都出現了,潘美的女兒也嫁給了宋真宗趙恒,和戲曲中一樣,她是個壞透頂的娘娘,她總是嫉妒別的娘娘受寵,不想讓別的娘娘生下皇子,她的心胸與處事和劉娥等形成鮮明對比。
她給皇帝戴綠帽子,生下一名私生女,作為女人來說,這是私德敗壞最嚴重的一面了。總之,看這部劇中的后宮女人,娘娘中就一個壞人,就是潘美的女兒。宮女中就一個壞人,也是潘家?guī)нM宮服侍潘娘娘的那位。
電視劇這東西,越看越上癮,潘娘娘越來越壞,觀眾就越來越恨她。
劇中潘美的兒子叫潘良,他打仗無能,屢戰(zhàn)屢敗,是常敗將軍。他想左右皇帝的后宮,他本來想讓妹妹生個皇子獲得寵愛,為潘家?guī)盹@赫地位,后來竟然妄想模仿趙匡胤黃袍加身,其臉譜化的人物塑造,當真令人匪夷所思。
恨潘家的觀眾的確是越來越多了,常有彈幕說:“這潘家人咋還不死呢?”
有句話叫“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觀眾是很容易被劇情吸引的,編劇一支筆,可以顛倒黑白。
如今用到《大宋宮詞》身上,在某種意義上還適用,但還要再加一句,編導這部劇的人不是傻子,而是毫無良知的壞蛋!
這部劇的導演接受過某媒體記者的采訪,她說了這么一句話:決不給奸臣翻案!
奸臣中就有潘美,所以《大宋宮詞》幾乎不表現潘美的正面,他和他的子女全被刻畫成徹頭徹尾的壞人,頭頂長瘡、腳后跟流膿,整個人壞透了!
如果潘美真的是歷史上的奸臣,為他翻案別有用心,但是真正的歷史上,潘美不是奸臣,而是北宋開國功臣,是輔佐了宋太祖、宋太宗兩朝的著名將領,是不是該為他翻案?
一般的民眾,受戲曲故事影響太深,我們不批判這些,畢竟它傳達了不少正面的東西,我們不怪老百姓以訛傳訛,因為不知者不為過。
在如今這樣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年代,知名導演推出一部歷史劇,本來是尊重歷史、回歸歷史,以正視聽的最佳時機,完全可以耐心客觀地還原歷史真容,但該劇導演在明明知道潘美不是奸臣的前提下,還要把他及他的兒女都刻畫得如此壞,這真是悲哀,也令人不齒,因為他們不說真話,違背知識分子的良知。
知名導演、編劇,從一定角度上來說,他們是社會公知,有義務有責任給大眾傳遞正確的史學觀和價值觀。
但是在這部劇的第一集,襄王妃在地震中難產,費盡千辛萬苦生下一名男孩,襄王回府,帶了一四川民女劉娥,他們當著襄王妃的面你儂我儂,把正牌妻子晾在一邊。如果這是真的歷史,也該諒解他們,真的歷史襄王的確愛上民女劉娥,但非要安排在這個時機讓他們這樣表現,這是把宋真宗趙恒釘在了渣男的恥辱柱上。
在第38集,李婉兒生下孩子后,大火中,宋真宗的乳娘把孩子抱給劉娥,而把一只死貓包裹在襁褓中放在昏迷的產婦身邊,她這樣做是和趙恒、劉娥、楊美人串通好的,他們的做法冠冕堂皇,美其名曰為大宋江山,但是這做法喪盡天良,如果硬要把這樣的事還夸出花來,就是編導的價值觀有問題。
本來《貍貓換太子》只是民間傳說,只是傳統(tǒng)戲曲中著名的橋段,在如今影視劇制作水平如此高的情況下,在國家提倡民眾尊重歷史、學習歷史的背景下,知名導演和編劇花那么長的時間鋪墊這樣的橋段,實在是反其道而行之!
好了,再從貍貓回到潘家人身上,這又和他們有關了,潘良馴養(yǎng)貍貓,沒想到被乳娘利用上了。
我實在不忍再回顧《大宋宮詞》,直接用《宋史》來為各位還原一下歷史上真正的潘美及他的家人吧。
沒有《宋史》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查百科“潘仁美”,其中有《宋史·潘美傳》,總共1690字,刻畫了潘美的一生,也提及了他的兒子們,沒有一個奸臣。
五代期間,戰(zhàn)亂頻仍,潘美出生于一個武將之家,和趙匡胤頗為相似,他比趙匡胤大兩歲。潘美年輕時風流倜儻,一表人才,胸有丘壑,心懷天下。他曾表示,大丈夫如碌碌無為,實在是羞恥。
后周年間,青年潘美和趙匡胤都忠心跟隨周世宗柴榮,擔任重要職務,兩人的交情還很不一般。
趙匡胤當皇帝后,潘美也是忠心跟隨,還常常勸解其他后周的官員,灌輸天命所歸的理念,積極擁戴趙氏王朝。
對于后周那些文臣武將,潘美能勸降的就勸降,不能勸降執(zhí)意反叛的那些將領,他都奉趙匡胤之命去征討,可以說,北宋征服南方的戰(zhàn)場上,從江淮到江南,從嶺南到云貴,從廣州到金陵,從陸路到水路,各個主要戰(zhàn)場上,都有潘美奮戰(zhàn)殺敵的身影,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投降的潘美。
平定南方之后,北宋開始攻太原,潘美又是最主要的將帥,在收復北漢的過程中,潘美戰(zhàn)功卓著,還收復了北漢名將楊業(yè)。
又要提到雍熙北伐了,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可不像他哥那樣有能耐有耐心,他本事不算大,野心卻不小,他想收回幽云十六州,放馬燕山,這是帝王的氣魄,但是這次北伐宋軍大敗。潘美打得也很艱苦,很勇敢,但是敗了。作為主帥,他手下大將楊業(yè)還是戰(zhàn)死沙場。
有人分析,楊業(yè)是北漢降將,趙光義本來就不信任他,是趙光義想借助打仗除去楊業(yè),所以下令潘美不許增援,當然他是借助于一個叫王侁的人來掣肘潘美,潘美沒有抓住時機及時增援楊業(yè)。
宋朝大敗,這主要責任是最高指揮趙光義的,但是他把責任要推卸到屬下頭上,楊業(yè)的死亡,潘美被連降三級,幾年后,潘美死去,享年67歲。
了解了這樣的歷史,長期征戰(zhàn)的將帥潘美,他有多大罪呢?打仗能不死人嗎?作為軍人他能不聽命令嗎?
再來說說潘美的兒子們,他有惟德、惟固、惟正、惟清、惟熙五個兒子,都擔任一些并不顯赫的官職,史書上根本沒有他們有何過錯的記載,當然他們的功績也沒有記載,就是一帶而過,所以《大宋宮詞》中潘美唯一的兒子潘良數次領兵打仗,總是興風作浪是不可能的。
潘美的兒子惟熙娶了秦王的女兒為妻,被封平州刺史,這還是兄弟中官職較大的一位,惟熙的女兒就是章懷皇后,而章懷皇后是宋真宗趙恒十六、七歲當韓王的時候娶的原配妻子,稱為壽王妃。
壽王妃賢良淑德,可惜沒有生育,壽王之后改封襄王,她又被稱襄王妃,正牌妻子正牌王妃,永遠只有一位。在趙恒被封襄王的第二年,襄王妃潘氏去世,虛歲才22歲,襄王后來又娶郭氏做襄王妃。
趙恒當上皇帝后,首先把去世多年的潘氏追封為章懷皇后,可見他對這位結發(fā)妻子的重視。接著封郭氏為皇后,1007年郭皇后去世,三年后,劉娥被冊封為皇后。
這就是歷史上的潘娘娘,生前她不是娘娘,死后被追封為皇后,受盡榮寵,他的爺爺潘美也被追封韓國公。
歷史上的潘美,在991年就去世了,宋太宗997年去世,宋真宗才登上皇位,澶淵之盟是1004年,趙禎出世是1010年,《貍貓換太子》的故事發(fā)生時,潘美去世20年,潘皇后已去世22年。
《大宋宮詞》如此詆毀潘美及潘皇后,其心可誅!而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潘良這個人,所以觀眾們不要再恨潘美、潘良和潘貴妃了。
也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我這篇文章小題大做,我始終認為,歷史劇有責任和義務傳播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我們每個公民,也有責任和義務接受正確的歷史,傳播正確的歷史。
參考資料:《宋史》,圖片來自網絡或視頻截圖,如有侵權,告知作者刪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