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咩小胖
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當中,伊能靜談到自己在教育女兒過程中的感悟。她認為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去縱容他,而是要有原則,并且強調了延遲滿足對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
說到這個話題,伊能靜舉的例子,是女兒米粒兩三歲的時候,在商場哭鬧著要一個玩具,她直接把女兒抱走,哪怕回家以后孩子還在哭。
伊能靜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堅持的原則,并且孩子經過這一次事件后下一次就會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這是培養(yǎng)了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但是,很多人看了伊能靜這段關于延遲滿足的分享,覺得她說得并不嚴謹。延遲滿足對于太小的孩子是無效的,而且家長是否能夠正確引導也很重要。
關于“延遲滿足”,其實是很多關注育兒的家長都了解的一個詞匯,并且不少人都贊同去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能力,確實對于孩子有一些有利的方面。擁有良好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情緒調節(jié)方面會更好,在學習和生活當中有更好的自律能力,懂得忍耐能著眼于未來。
但是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要從孩子的年齡和自身情況出發(fā)。
比如說如果孩子年齡太小,并不懂得家長做事的目的,一味地讓孩子哭夠了,就覺得延遲滿足建立了,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對于兩三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并不明白家長所講的道理,那么被拒絕,被迫延遲滿足,只會讓他覺得自己的需求是不被家長看見的,會破壞他的安全感。
家長要明白一個誤區(qū),那就是任由孩子哭也堅決不理,并不是幫助他建立延遲滿足的有效方式。
家長堅持原則是對的,幫助孩子建立延遲滿足的能力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
想要幫助孩子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能力,家長首先要做到兩點,這是前提。
不曾被滿足過的孩子,“延遲”無從談起。
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在0~3歲這個關鍵期,能夠擁有無條件的愛,能夠被家長滿足自己的需求,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和親子依戀關系。
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安全感,那么在培養(yǎng)他延遲滿足的過程中被家長拒絕被迫去延遲,孩子就會有受到傷害的感覺,甚至會導致親子關系疏離。
想讓孩子的滿足延遲,家長一定要講信用。
比如,孩子想看電視,但是家長希望他完成作業(yè)。這個時候家長說如果你寫完作業(yè),那么可以看10分鐘的電視。
家長這樣說了就一定做到,當孩子完成作業(yè)以后,家長就要讓他看10分鐘的電視,不能言而無信。否則下一次,再用這樣的方法去讓孩子延遲滿足的時候,孩子不會再聽家長的了。
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即便引導的方法正確,也需要慢慢來。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表現(xiàn),來適當?shù)卣{整。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的問題。
【先向孩子講明規(guī)則】
想通過某件事情,來讓孩子學會等待,延遲滿足。首先,家長要跟孩子講明規(guī)則,不能突然就提出等待的要求。
【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其實也不用刻意地去讓孩子等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需要孩子等待的時機,很自然地就可以進行了。
【及時給孩子鼓勵和肯定】
當孩子做到了延遲滿足,家長不要吝惜自己的夸獎。要及時給孩子鼓勵和肯定,這樣會讓孩子更有信心,也更愿意保持這樣的能力。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各項能力發(fā)展的水平也不同,所以在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的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寬嚴適度。
最后總結一下,先“滿足”孩子,再進行“延遲”;家長一定要講信用,說到做到,才能去要求孩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