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自律,你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說:
- 為什么我明明想好了要晚上11點睡覺,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刷手機刷到深夜?
- 為什么我明明做好了減肥的準備,可看到一塊蛋糕,還是忍不住的大吃起來?
- 為什么我明明準備要鍛煉身體,可早上6點,就是爬不起來?
為什么?為什么?這是為什么?
你是不是在心里問了自己無數遍,抱怨自己怎么這么沒有毅力,怎么這么缺乏自制力。
你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認為,缺乏自制力是沒有毅力的結果,事實上,毅力和自制力那就是一回事兒,你這么回答自己,就等于車輪話來回的說,那當然找不到答案了。
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剖析缺乏自制力的心理學本質,這樣才能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么發生的?
那么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對自制力這件事兒解釋的最透徹的一種思維模型——“巨人思維”,聽完我今天的講述,你一定能夠深刻的明白到自己之所以總是“想到做不到”的底層原因,讓你成為心智成熟的頂級高手。
其實啊,巨人思維這個詞,來源于我一年前看過的一本叫做《巨人的工具》的書,這本書里雜七雜八的分享了很多偉大的人心智成熟的工具。
不過說實話,看完以后,我基本全都忘記了。但是,這1年多來,有兩個概念一直都在我腦海中縈繞,一個就是巨人思維,另一個叫做自律等于自由。
我冥冥中覺得,巨人之所以成為巨人,跟自律等于自由這個概念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系。
我們想想,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你肯定會想到,自由嘛,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唄。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但是我要告訴你,這根本不是真正的自由。
為什么?
因為當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時候,你就會立刻面對“選擇悖論”。
想象一下,當你面前有無限多的選擇的時候,你會怎樣?你肯定會挑花眼啊,就像你去了一座超大型的shoppingmall,然后告訴你,里面的東西你可以隨便拿,你會拿什么?你肯定是什么都想拿,又不知道該先從哪一個下手,拿到最后更不知道該舍棄哪一個,然后回到家,你肯定會后悔該拿的沒拿,不該拿的拿了一大堆,對吧。
面對巨量選項的時候,我們每一次的決策都會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到最后的結果就是身心疲憊,幸福感大大降低。
無限自由的反面就是做什么都沒意思了。
就像玩游戲開作弊器,你放心,不出五局,你就覺得這游戲毫無意義。
好,讓我們理性一點,再來看看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你可能會說,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身體健康自由、工作環境自由等等等。
沒錯,這些的確是真正的自由,也是那些巨人們所擁有的自由,可是你有沒有發現,要達到這些自由的代價是什么?
恰恰是自律啊。
再往深了說一步,當你面對各種限制,各種規矩和流程的時候,如果你能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并要求自己那樣做了,那么你就能獲得一種完全由自己做主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你的心,獲得自由。最重要的是,在你用這種方式獲得自由的同時,你的心智也將走向成熟與完整。
好,既然我們發現,巨人們的自由之路,是由自律鋪成的,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巨人們到底是如何看待自律這件事兒的。明白了這個,相信會讓你對自己以往的看法,有一個很大的改變。
首先,巨人們認為,自律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如今社會,我們面臨的誘惑太多,手機里的各種娛樂,身邊的各種美食;我們面對的壓力也太大,工作的各種復雜性,生意的各種不確定性,人心難測,未來更難測。
于是我們工作、生活,就特別容易遇到挫折、遭遇逆境,因為現在的事越來越難做了嘛。遇到挫折了,我們就很容易墮落,被美食、娛樂吸引過去,然后就形成惡性循環。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認為,自己太缺乏自律了,怎么成這個樣子了。
事實上,這一切的背后,是因為人在復雜的環境中不斷地受挫,就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迷茫了,疑惑了,甚至是否定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太沒用了,沒錢、沒能力,還又胖又貪吃。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反過來想一想。我們不能讓事情改變了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我們應該首先認可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有價值,自己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這可不是唯心論啊,而是實實在在的方法論。
比如,你看看下面這張圖,這是一個35歲的人,人生還剩下的時間。
當你意識到時間所剩無幾的時候,你肯定會把自己的時間看成稀缺資源,當你這么認為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把它們用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事實上,大部分人不珍惜時間,做很多無意義的事,就是不把自己當回事兒,不把自己的時間,看成有價值的東西。
自我認可,是實現自律的第一步。
巨人對自律的第二個認知是:逃避責任就將失去自由
一個人所承擔的責任和他擁有的自由一定成正比。
-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
- 管理者就比普通員工的自由度高;
- 創業合伙人就比普通管理者的自由度高。
其核心邏輯就是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責任大了,可控制的東西也就多了,可控制的東西多了,自由度也就隨之提高了。
當然,在你的責任變大的同時,你的自律性也必須要跟著變大。
以我的經驗來說,自律就是一把調控責任和自由之間平衡的鑰匙。
怎么解釋呢?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他去年創業的時候,找了一個合伙人是外企的高管,由于能力出眾,分了不少干股給他。
有一次,公司突然面臨一件棘手的案子,他緊急打電話給正在休假的外企高管。誰知道,人家告訴他,自己正在休假,能不能周一再說。
聽說這件事以后,我告訴我的這位朋友。
選擇創業合伙人的第一原則,不是能力強,而是責任感。
- 他是不是能在困難時,主動承擔責任;
- 是不是能獨當一面,主動彌補你所不能;
- 是不是可以替你分憂,與你共患難。
總之一句話,合伙人要懷有創業者心態,而不是打工者心態。
而這位外企高管,就是放棄了創業者的自律,于是,他便辜負了創業者的責任,從而失去了創業者最終可能獲得的那份自由。
打工,是用確定的能力,在確定的責任內,換取確定的回報。
而創業,則是在不確定的風險中,用強大的責任感和自制力,對賭不確定的收益和不確定的來自未來的自由。
逃避責任還會產生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被害感,覺得自己是在被他人逼迫著做事,從而感到束縛。很多打工者都會覺得上班不自由,就是因為他們會認為,工作是被迫的,是沒辦法的。甚至,會有不少人認為,老板太傻x了,啥也不懂就瞎指揮。可是沒辦法,誰讓他是老板呢?只能按他說的來唄。
你看,在這種心態下,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
最后的結果,就是讓自己成為犧牲品。
為什么?因為缺乏責任感,就不會主動解決工作帶來的問題,不敢拍板,不敢決策,一切都等領導看著辦。
于是,你就成了一個打字員、一個工具人,那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就是用著順手就用,用不順手就扔唄。
當你沒了價值的時候,你還不第一個成為犧牲品嗎?
于是,剛才我們所說的現代社會的挫敗感又來了,就這樣,你再次陷入自暴自棄,墮落、頹廢,從而更加的不自律,人生更加的沒有價值。
新一輪的惡性循環,再次開啟。
你的人生跌入低谷。
那么,要獲得重生,該怎么辦呢?
這就要說到巨人對自律的第三個認知:尋找正確的人生地圖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自律的規則從哪里來?
比如,要健康就得跑步;想賺錢就得學習;
這些推導過程之所以成立,或許是因為你人生中曾經因此獲利,又或者是你從小耳濡目染的結果。
總之,它們統統來自過去的經驗。
而這,就是你的人生地圖。
我們在過往的歲月中所堅持的一切,都是在繪制這張人生地圖,其目的,就是當我們再次面臨同樣的問題時,我們能夠按圖索驥,依計行事。
可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人生地圖突然發生了錯誤。
比如:我上學的時候,總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前半學期天天玩,壓根不學習,在后半學期,甚至是考試的前幾個星期,瘋狂地學習。我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把整本書背下來,我曾經為了考試,背會正本的數學書、化學書和物理書,這些可都是理科書籍啊,我都統統背了下來。
考試還真就能手拿把掐,門門課都還考的不錯。
于是我就給自己繪制了這個人生地圖,一直熟練地應用著,直到我參加了工作以后,才發現一場災難的來臨。
要知道,在工作中可沒有上半學期,下半學期之分,更不會有什么課本可以讓我背。
可是我依然按照我之前的人生地圖,想著等工作積攢起來,最后一氣呵成,而且最后一刻異軍突起,獨領風騷的感覺,也很好嘛,能讓同事和領導高看我一眼,對吧。所謂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才是牛人干的事兒嘛?
可是我沒有發現,要在工作中墮落,那是沒有底線的。最重要的是,學習的難度,相比工作的難度,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想要一氣呵成,根本不可能。
于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就狠狠地給我了一個耳光,讓我灰頭土臉的失去了一個機會。
你看,我很自律啊,我每次都是在最后關頭不眠不休的學習啊,這招怎么就不靈了呢?
是世界錯了嗎?
事實上,是我用錯了人生地圖,或者說,是我的人生地圖需要更新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我們明明已經很自律了,怎么還是會陷入困境呢?
可能,你的人生地圖出了差錯,你需要好好檢視一下過往的經驗中,有哪些需要改進,及時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圖,這才是成熟、理性的自律。
總結一下:
今天我們用巨人思維這個思維模型,來給大家講自律這件事。我們沒有給你任何具體的辦法,因為辦法千千萬,如果你沒能深刻的剖析出缺乏自制力的底層邏輯,那么給你辦法,你也不會用。所以,我們需要向巨人學習他們對自律這件事兒的認知,要明白自律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而逃避責任會失去自由,最后拯救自己我的辦法,就是找到正確的人生地圖。唯有如此,你才能成為心智成熟的頂級高手,活出自由的人生。
我是大塊頭強尼,關注我,下一期帶給你更顛覆的思維模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