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也稱泌尿道感染,是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發熱嬰幼兒中約7%患泌尿道感染。
按患病部位分,泌尿道感染可分為上泌尿道感染(如:急性腎盂腎炎)和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
上泌尿道的腎臟感染是泌尿道感染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感染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永久性損害。少數情況下,對腎臟的損害可能會導致以后的高血壓和腎衰竭。一項研究發現,兒童首次泌尿道感染后,其中15.5%的兒童出現腎臟瘢痕。所以早期識別、及時診療對預防后遺癥十分重要。
什么是泌尿道和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是人體產生、儲存、排除尿液的系統,如下圖,包括腎臟(產生尿液),輸尿管(將尿液從腎臟運至膀胱),膀胱(儲存尿液),尿道(將尿液排出體外)。細菌通常不生活在這些區域,當細菌進入膀胱或腎臟時,可能就會發生感染,那這些部位感染被稱為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有哪些類型?
可以按發病部位、發作次數、有無癥狀表現、有無泌尿道結構異常等依據分類:
上泌尿道感染又稱腎盂腎炎,下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的癥狀有哪些?
泌尿道感染癥狀與發病部位、兒童的年齡和說話能力有關。
2歲以下/無法說話的兒童可以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表現:
1.發熱-可能是唯一的癥狀。
2. 哭鬧或排尿時加重,嚴重時可能會嗜睡。
3. 排尿有尿痛(有哭鬧或痛苦表情)、尿頻、尿急、尿失禁、血尿等。
4. 喂養不良,體重不增,生長落后,黃疸,嘔吐,腹瀉等。
2歲以上且能說話的兒童表現:
1. 排尿時有疼痛或灼燒感
2. 需要頻繁的排尿
3. 下腹痛或背部兩側痛(圖2)
4. 發熱(體溫超過38℃)
哪些兒童更容易患泌尿道感染?
大多數泌尿道感染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通常在糞便中發現。這些細菌可以從肛門移動到尿道,進入膀胱(有時進入腎臟),導致感染。
1. 年齡小——1歲以下的男孩和4歲以下的女孩是高危人群。
嬰幼兒泌尿道黏膜的屏障防御功能沒有發育完善,抵抗細菌侵襲的能力弱。
女孩或因尿道路徑段或因黏膜容易被細菌附著生長。
2. 包皮過長——未包皮環切的男孩患尿路感染的風險高出4至10倍。
男孩如果包莖或包皮過長,不容易做清潔,細菌會在過長的包皮下大量生長繁殖。
3. 長期使用導尿管。
4. 泌尿道先天發育異常。
5. 膀胱不能正常儲存和排尿或便秘(膀胱和腸道功能障礙)。
排尿時尿液的沖洗能減少細菌在泌尿道的附著生長,發揮部分的防御功能。
對長期便秘兒童的干預治療可顯著減少泌尿道感染的復發。
6. 有泌尿道感染病史。
初次感染后約30%的患兒6-12個月會復發。
泌尿道感染怎么護理?
照顧患兒適量多飲水,應每隔1.5-2.0小時排尿1次,在排尿時,應鼓勵患兒盡量完全排空尿液,避免憋尿。加強患兒會陰部衛生,大小便后保持清潔和適度干燥。
了解了什么是兒童泌尿道感染,哪些兒童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對于泌尿道感染的兒童如何治療呢?多次復發又怎么辦呢?咱們下期再聊。
(由“問藥師”團隊張海礁藥師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