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6月18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新聞通氣會,解讀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
通氣會上,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善東介紹,“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提升安居宜居水平。“十四五”期間,全省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0萬戶,改造棚戶區50萬套,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0%;新增城市道路6000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12萬個,新建改造修復城區污水管網5000公里、雨水管網5000公里;城市(縣城)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5平方米,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85%,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全省施工綜合資質企業達到60家,年產值過100億元企業集團達到40家,新增綠色建筑5億平方米,新開工裝配式建筑1億平方米。
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彌補結構性供給不足。加快發展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2025年底,在100家規模化機構中,爭取30家實現3萬平方米、1000間的經營規模。完善長租房政策,多渠道籌集租賃房源,加大土地、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構建長期穩定的租賃關系。強化住房租賃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合理調控租金水平。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緩解城鎮常住人口住房困難。以市場化為主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政府為主按需發展公租房,分類合理確定準入門檻,實行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并舉,對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
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力爭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鼓勵靈活就業人員等新市民群體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擴大制度覆蓋面。
提高農村住房品質,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持續推進美麗村居建設“四一三”行動,加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到2025年,形成多片立足鄉土社會、體現現代文明、宜居宜業宜游的“魯派民居”建筑群落。提升農房設計建造水平,加強對農村房屋設計、施工和建設隊伍的指導和技術服務,以鋼結構裝配式農房建設為抓手推動傳統農房建設方式轉型。全面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逐步消除農村房屋安全隱患。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對動態新增危房及時鑒定、及時改造。有序推進農村改廁規范升級、農村垃圾處理和清潔取暖,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十四五’期間,山東將以‘齊魯紅色物業’為引領,打造現代物業服務業,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周善東說,山東將全域推進“齊魯紅色物業”建設。健全物業服務行業黨建領導體制,發揮物業服務行業黨組織作用,提高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委員會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質量。
加強街道社區物業管理力量,推動街道辦事處設立物業管理辦公室,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全面形成黨建引領、行業主管、基層主抓、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提高物業服務覆蓋率、服務質量和標準化水平,“十四五”期間,全省物業管理面積年均增長8%。到2025年,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0%,新建住宅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
(編輯:徐松麗 陳德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