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數字經濟時代,古老的易貨貿易借助新技術煥發出新的青春。山東作為易貨貿易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已經開始逐步探索打造易貨行業高地。
在傳統易貨之外,山東易貨行業模式有哪些創新?易貨行業中的從業者和創業者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近日,經濟導報記者走訪了山東多家易貨行業平臺及商家。
易貨貿易重在差價變現
進入行業7年時間,“85后”創業者、山東瑞索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云閃易”易貨平臺創始人王月明已經成為了山東易貨行業的領軍人物。
“易貨,指的是資源重配。作為一種新型貿易而非服務,差價是貿易的本質,也是易貨貿易的本質,易貨貿易重在差價變現。”6月25日,王月明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易貨非常適合當下的中國經濟,可以讓靈活經濟向規模經濟轉換。國內諸多中小企業面臨庫存壓力,貨物營銷需要投入,賣出去的貨物回款也不及時,易貨就可以成為解決這個難題的“及時雨”。
采訪中,領航國際易貨交易集團董事長王增明也詳細講述了“門店式清存”易貨模式給中小微企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會。據介紹,濟南龍尊紅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長良就是收益者,在考察了多家易貨平臺后,主動將庫存價值500萬元的紅木家具交給“云閃易”的線下平臺——領航國際易貨平臺實現易貨銷售。
“作為紅木生產制造企業,我們曾經測算過易貨行為為企業帶來的實惠。”葉長良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筆賬:假設紅木家具利潤為40%,紅木家具廠需采購市值500萬的設備,公司現有家具庫存5000萬。按照正常模式,龍尊紅木家具公司需要銷售1250萬元的家具,盈利500萬元,用于采購設備,此商業活動結束后,公司擁有500萬的設備、賬面0元現金、倉庫3750萬元家具庫存;與領航合作后,龍尊紅木家具公司需拿成本300萬、市值500萬的家具,換回市值500萬的設備,繼續銷售1250萬元的家具,賬面獲得500萬的現金盈利,此時家具公司擁有500萬的設備、賬面500萬現金款、倉庫3250萬元家具庫存。此易貨合作模式除為紅木家具公司節省了200萬的現金款外,減輕了公司的應付款壓力,提高采購設備的效率,不用從自己賬面撥500萬元用于采購,或者不用等待1250萬家具賣出,獲得收益后才可采購設備。
葉長良兼任濟南亳州商會會長,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易貨人,他表示,會員單位中有不少是中小微企業,如何盤活庫存,避免現金交易中的利潤損耗,易貨貿易是一個新突破。下一步,他將帶領身邊的商戶和其他會員單位一起體驗易貨貿易。
多元化易貨新探索
除了單純的物品易貨外,房產也成為易貨貿易的新嘗試。
“濰坊一家地產公司有10套存量房,該房產地處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高端頤養等為一體。地產公司二期項目加快推進,急需資金回籠。”云閃易易貨貿易平臺樂易地產負責人孫超介紹,作為濰坊首個易貨合作推廣項目,在特惠價格4980元/平方米的基礎上,樂易地產聯合中國易貨集團對購房客戶開創推出購房款可“60%現金+40%貨源”的形式,同時支付的60%現金,可獲得30%的易貨補貼。也就是說,假如房款100萬元,購房客戶可支付60萬現金加上40萬的貨源,同時購房客戶可獲得樂易地產回饋的18萬的云閃易App購物卡易貨補貼,而且60萬的現金也可通過銀行貸款支付,減輕了購房客戶的資金壓力。
孫超表示,樂易地產的這種易貨模式幫助開發商實現存量快速去化、資金回籠,盤活滯銷項目,優化資產配置,在地產市場去金融化、去杠桿的市場趨勢下,開啟全新的互聯網地產快銷模式。
除了內貿易貨,通過易貨營銷模式讓中國產品走向全球,同時讓全球資源通過易貨采購模式走進中國,這是國際易貨貿易的終極目標。山東省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宋兵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邊境貿易和國際貿易中的易貨貿易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開拓創新,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通道。
“我們協會中的會員就有出口大蒜的業務。用美元結算,出口結匯是有5%的中間費用,結匯后客戶會二次在當地采購其他水果,還要再交5%的結匯費率,相當于10%的利潤已經稀釋了。”宋兵認為,國內的農副產品出口海外,可以用易貨貿易開疆拓土后,再由人民幣進行結算。這樣的供應鏈環節就是優化的,是多贏的,未來一定會受到企業和商家追捧。
此外,從傳統易貨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必然趨勢,中國首個國際數字易貨貿易示范園區——中國(臨沂)國際數字易貨貿易園區項目在山東臨沂落地啟動,助推中國易貨貿易事業實現產品易貨到產業鏈易貨的轉變、數據易貨到數字易貨的提升、國內易貨到國際易貨的飛躍。
合規合法引領行業
近年來,易貨公司大量涌現,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易貨貿易公司良莠不齊,易貨品的估值嚴重高于或低于市場正常價格,給整個行業帶了負面影響。
王月明介紹,易貨行業雖由來已久,但是一直到2015年3月1日商務部才發布《庫存商品易貨交易規范》。2020年《民法典》中提到易貨貿易,只是在第647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易貨交易,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參照適用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具體的操作標準、操作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制度,都需要進一步完善。
“易貨貿易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結算體系和監督機制不完善,下一步發展最主要的是人才問題。從業人員魚龍混雜,大多數易貨從業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易貨知識與技能的正規培訓,專業能力不足。”王月明表示,人才儲備仍然掣肘易貨貿易的發展。
據了解,易貨師需要的是綜合能力,易貨必須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才能更好地“易己所需”,易貨師用易貨思維利用易貨數據平臺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從采購到銷售的部分現金流問題。
商務部特聘專家、中庫會易貨貿易研究院院長洪濤表示,2020年,中國易貨貿易發展迅速,各地易貨企業結合新形勢、新技術,積極探索新模式,從傳統易貨貿易向現代易貨貿易轉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易貨企業共有73.6萬家,有近1500萬人從事易貨貿易工作。
王月明表示,隨著人社部正式頒布“易貨師”這一職位,企業也專設了易貨師培訓板塊。
“通過建立起易貨師強大的人才儲備,我們要成長為平臺性企業,借助山東的區域優勢,迅速在山東打造正規化、標準化、系統化、規模化、合法化的行業標桿企業,真正在山東建設‘全球易貨谷’,在易貨領域建設成為行業人才洼地,使全國乃至全球易貨行業人才專家流向山東。”談及易貨行業未來前景,王月明認為,易貨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有龍頭企業引領行業合規合法發展,除了商業模式外,企業一定要回歸貿易本質,讓大家共贏。
(編輯:徐松麗 陳德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