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新能源的比亞迪,其在純電市場的地位不言而喻。從轎車到SUV的所有細分市場,都會有一款純電產品滿足購車者的需求。更為關鍵的是,漢EV(參數丨圖片)面世后,比亞迪又補齊了高端轎車的短板。
但是,比亞迪的野心并未止于此,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占有著絕對市場份額的“燃油車”領域,不同的是,這次是以插混來撬動這個龐大市場,而非以燃油車來對抗燃油車。
數據顯示,5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1681輛,同比增長198.8%。值得一提的是,銷量中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月銷首次破萬,達到12,970輛,較去年同期暴增458.33%。
那么,擁有著DM-i超級混動技術的比亞迪插混產品,是如何打動購車者的?未來熱銷的可持續性如何?
誰是比亞迪“DM-i”的潛在客群?
產品打動消費者的前提,是要明確潛在客戶是誰?
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購車者心理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一是原來燃油車的絕對擁護者,開始有了油耗焦慮,并主動了解和接受混動車型。二是一線城市,具有上牌剛需的客群,越來越多的將購車目標鎖定新能源產品。還有是一些嘗鮮的購車者,購買純電車是作為家里的第二臺車進行補充使用。那么這三類人群中,毫無疑問,前兩種可歸結為改善型剛需或是第一次購車的純剛需,那么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切入的,就是這類群體。
客群自畫像出來了,產品定位就明晰了。他們需要的“這臺車“必須是全能的,要滿足上綠牌、油耗低和無里程焦慮等多重屬性,如果再能輔之以合理的價格,那受眾范圍可以說是極其大。
這里就產生一個疑問,目前市場上的雙擎、插混車型早已有之,為什么是比亞迪?原因很簡單,比亞迪DM-i超級混動,補齊了同類產品的所有短板。目前合資的雙擎產品,價格貴,油耗優勢并未完全達到預期。而很多車企的插混車型,往往綠牌的屬性大過產品核心技術屬性,雞肋者偏多。
所以,當比亞迪DM-i超級混動以技術+新能源+價格等多重優勢去撬動傳統購車群體時,幾乎不用再進行任何的“產品普及“,直接引爆市場。根據最新數據統計,比亞迪DM-i訂單已經超10萬,且數量依舊在持續增加。
所以,比亞迪超級混動的起飛,實際上是跳脫了純電市場的競爭體系,以引領者的身份成為燃油車市場的“顛覆者“。
比亞迪“DM-i”的技術護城河有多深?
如果說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的出現,成功對味了“續航焦慮“與”油耗焦慮“的傳統購車群體,那么其技術護城河的深淺,則決定了其可以走多遠?
當燃油車的熱效率達到40%以上時,其油耗從理論上講已達到了極限值,所以尋求突破的根本是另辟蹊徑。先知先覺的比亞迪,從2004年即開啟了相關研發,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正式量產的插電式混動汽車F3DM。隨后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代DM技術,代表車型就是秦。2018年推出了第三代DM技術,代表車型為唐。而DM-i超級混動,已經是第四代技術。可以看出,這是厚積薄發之作,性能及可靠性經過了市場的長時間反饋與打磨。
我們先明確幾個概念,比亞迪DM-i不同于本田、豐田的以油為主的雙擎,它屬于插電混動技術。以電為主,可以上綠牌,免購置稅。我們用車場景基本90%以上都是市區通勤,而這時,DM-i超級混動基本上等同于一臺純電車,這也是其低油耗的根本邏輯。
我們以首款搭載DM-i超級混動的比亞迪秦PLUS車型為例,其核心部件由EHS電混系統、驍云-插混專用高效發動機、專用刀片電池、先進的熱管理系統等組成,全部來自于比亞迪的自主研發,而非零部件廠采購組裝,好處顯而易見,全部技術都指向同一目標,同時各部件可以更高度的完成配合,未來大量量產后具有降本空間。
比如EHS電混系統確保電池和發動機長期工作在各自最高效的區間,所以整車擁有非常出眾的能耗表現。比如刀片電池,最大化兼顧了安全性、經濟性及良好的續航需求。再比如秦PLUS搭載的這臺發動機是專門為DM-i平臺研發的“驍云”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它實現了最高43.04%的熱效率,是目前全球量產發動機中熱效率最高的。
在種種黑科技的加持下,比亞迪秦PLUS混動車型在滿油滿電情況下綜合續航可以達到1245公里,即使不具備充電條件,在虧電情況下,秦PLUS DM-i仍能取得百公里3.8L的油耗成績,所以燃油車的高能耗問題和純電動車的長途續航焦慮問題在DM-i車型上得到了完美解決。
另外,源自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整個產業鏈的成熟經驗,在充電等這些細節處,也都做到了最優,比如120公里版本的秦PLUS DM-i就配置了直流快充技術,電量從30%充到80%僅需30分鐘,大大提高了日常使用的便捷性。
比亞迪“DM-i”持續熱銷的動力幾何?
有了明晰的產品定位,有了較深的技術護城河,那么DM-i超級混動要實現持續的熱銷,最后需要滿足的就是基于“車”本身的操控和駕駛體驗。
傳統燃油產品于動力單元的技術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要么以排量換油耗犧牲動力,要么不拋棄操控性能而容忍排量及油耗。但是,在此方面,DM-i超級混動還是做到了很好的兼顧。
我們僅以操控見長的德系車朗逸為標準,其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平均油耗在5.9L左右,最大功率僅為83kW,最大扭矩為145N·m,官方給出的百公里加速在8.3秒。
而秦PLUS DM-i,其虧電狀態下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3.8L,百公里加速為7.3秒,不僅比朗逸優秀的多,即便與同級的性能標桿思域相比也要更加出色。
另外,購車門檻及使用成本也較燃油車優秀一大截。可享受新能源車不限牌、不限行等政策(北京除外),更重要的是,還能免交購置稅。
車型價格與同級對比,優勢顯而易見我們在此不作贅述,但對于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而言,傳統燃油車僅搖號一項就把很多購車者拒之門外,如果不想搖號,那只能花錢買。上海一張滬牌最低成交價在9萬左右,而像DM-i這樣的插電混動車,就規避了此方面的煩惱。
寫在最后
至此,比亞迪DM-i超級混動車型推出即熱銷的背后原因,已經顯而易見。新能源市場突飛猛進,但龐大的燃油車銷量基數依然是車企實現增量取之不盡的寶藏。比亞迪憑借著在新能源領域多年的技術深耕,在插混領域,同樣實現了從客戶定位到技術到產品成本再到駕乘體驗的全面閉環。比亞迪構筑的龐大新能源帝國可謂是堅不可摧,而屬于比亞迪的時代,才剛剛開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