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3年的統計,我國有6102萬農村留守兒童;2016年統計數據為902萬(你沒看錯,就是少了一位數)。
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去城市務工了。他們的童年,是沒有父母陪伴的。
他們只能靠手機和網絡接觸這個世界,用游戲來打發時間。這是他們的家庭能負擔得起的唯一日常娛樂。
不出意外,網絡游戲再次被重要媒體(這次是經濟參考報)冠以“精神鴉片”的惡謚,蓋其能“毒害”青少年的精神,而且這一“新型毒品”正在“突飛猛進”發展壯大。
該媒體還說:“任何一個產業、一項競技都不能以毀掉一代人的方式來發展?!?/p>
其立意之高、口氣之咬牙痛恨,讓人心驚膽顫。
這是繼幾十年來,臺球房、香港電影、電腦、網絡、手機之后,“毀掉一代人”的新工具。
然而,我們終究還是沒有被毀掉;相反,我還要感謝這些東西,讓我們在精力飽滿、充滿好奇的青少年階段,能不徘徊街頭、惹是生非。
當然,無可非議的是,什么臺球房、網絡、游戲機,的確不是什么“高雅、健康”的興趣愛好,但批評者們,能拿出什么孩子愛玩的、負擔得起的健康娛樂方式來替代嗎?
他們要孩子去運動,可惜沒有足夠的運動設施;他們要孩子去學習,然而教育問題至今仍是個問題;他們要孩子去聽音樂、看美術,然而我們的音樂和美術連大人都吸引不了。
他們只是批評?;蛟S是他們自己是不玩這些的,他們的童年也沒有這些,長大以后也有更高級的享受。
魯迅曾調侃過大人們的“玩具”:麻將、煙槍、姨太太。
當然,說教、批評還算溫和的,起碼沒有提議去造一座“學?!?,把網癮青年關在里面搞“電擊療法”。
我要說,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只批評、不提建議;而作為有社會責任的媒體,在批評以前,一定要想好可行的方法來改進或是替代。
我還要說,網絡游戲之所以會讓孩子上癮,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只有這些能玩——
這一源頭不解決,這上癮是上不完的;使人上癮的東西,也會層出不窮。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農村留守兒童。
毫不諱言地說,他們是時代發展的棄子。我們享受高樓大廈和商業便利,而廣大農村務工人員的孩子,卻在忍受長期的痛苦。
在農村,很多男女青年在讀完中學、中專之后,草草結婚。生完孩子之后,就去城市打工。這些孩子,可能只有過年才能見父母一面。
他們的童年是孤獨的,家庭是破碎的——
1個孩子的問題,是家庭問題;900萬個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家庭問題了。
這900萬,只是在農村的數字。在城市,還有很多孩子,他們的父母也都忙于工作,無暇照顧他們。
這些孩子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出于各種原因,無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家庭條件的限制,使他們除了手機和游戲以外,幾乎再無任何一種合法的消遣工具。
我不否認,現在的網絡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些游戲和視頻,的確在污染孩子的精神世界。
行業要規范,這點沒問題;但那是治標不治本的。
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在于游戲和視頻的制作端,而在于造成兒童缺乏父母陪伴、缺乏關愛、缺乏健康生活機會的現實。
清末的大戶人家,為了防止孩子出去闖禍,就用鴉片膏把孩子禁錮在家里;
而今天的父母們,為了能安心工作和休息,往往主動把手機給孩子玩。
荒唐嗎?
但當你了解足夠的真相時,你會發現:這世界,沒有任何荒唐;荒唐的,是世界本身。
我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手機和游戲的世界會是什么樣。
倘若這一天真的來臨,這些孩子會到哪里去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