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識?這個問題太大。如果用概念化的語言來描述,就缺少生氣了。
我們試一試往上追溯,去看看古代人的語言中怎么說“知識”的。
在《玉篇》、《爾雅》、《說文解字》等古人的“小學字典”中,知,識也、覺也、智也……;識,常也、知也,志也……。
用現代語言理解,知識在古代是自我之心智對于世界萬物(包含思想、理論等)的辨別認識、解釋說明能力。
古人說”格物致知“,所謂”格物“就是通過實踐得到的對于世間萬物(包含對理論、思想、主義、宗教、傳統的學習觀察研究)的認識。通過實踐理解認識以后再進一步對所格之“物”能夠進行描述、解釋、說明,然后再達到“為我所用”,變成提升自我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所以知識首先是對現實的認識,對現實的認識第一步先要認識自己,要弄明白”我是誰?“。
有人說:前人的學說不是知識?是知識,是前人對于他們那個時代現實的認識,不是對于當下現實的認識,如果我們認為古人的學說、思想可以解釋現代現實社會,那么這就把對知識的探索學習陷入了”巫術法杖之中了。我們學習研究古人或者其他國家的知識文明,是要從中找到和我們當下現實的共同的不變之處,也就是古人解釋“識”,常也,就是找到普遍性。借鑒有益的能夠解釋說明當下世界萬物的部分,去掉落后的不能解釋當下現實社會的部分,這個就是創造性吸收,創新性轉化。不是全部照搬,不是拿著過去的,別人分析他們現實的理論、思想、學說、主義來分析我們當下的現實世界,那不是”格物“的真精神,不是探索知識的真精神。
所以知識一定是開放性的,是“日新”的,是“謙虛”不自滿的。
莊子說:“心澈為知”。不能做到“心澈”就不可能對自己有真正的認識,更不可能對他人、對世界有真正的認識。認識都沒有,何談解釋現象、解決問題、改造世界?
“心澈”,就是去除了好樂、恐懼、忿懥、憂患得到的完全理性的“正心”。
”格物致知“的第一步是先認識自己。自己不能認識自己是誰,是什么東西,就無從談起下一步的認識他人、認識世界,不能認識自我,不能解釋世界,就不可能提升自己、改造世界。“草木有生而無知”,人區別于草木是因為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智”。
心澈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去甚、去奢、去泰”,就是赤裸裸的、明亮亮的沒有任何灰層沾染不受任何世俗蒙蔽的“赤子之心”,就是客觀、理性、中庸的“格物”,就是看見本質,見到本性,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迷信,不道德綁架,不被物欲左右……。
自己看不清,說不明白,不反思自己,不承認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自己不動一下,固定封建,只站在一個地方,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自己落后了還死不承認,還不抓緊學習研究。動不動就扣大帽子,搞道德綁架,搞神秘主義巫術法杖。動不動就說陰謀論呀,就自以為是的清高避世,這都沒有真正的“格物”精神,沒有對知識的探求精神,沒有實事求是的理性的客觀的精神,就是“心不澈”、“心不正”,就是“心不在焉”!這第一就要“求放心”。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其放心,先認識自己。
”格物致知“不是讓你陷入學習或者研究的“對象”里,不是把某一種學說思想當成永遠不變的萬能的。事物發展永無止境,格物致知就永無止境,探求知識就永無止境。一旦陷入進去,就成了“工具”,就畫地為牢把自己釘死了,動不得半分,行不得半米,你還怎么有發展?怎么進步?怎么獲得真知識,怎么認識變化的自己,怎么認識變化的世界,只能沉淪無邊苦海!
“心澈為知”。有人要說了,難道人活著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嗎?這個還要你在這里嘰嘰歪歪的說。我以為能夠真正認識清楚自己是誰的人在當今社會還真的不多。知道自己姓什么名什么,多高多大就是知道自己是誰?那不是知,更不是識,充其量就是個“記”,記住了父母給起的名字,記住了自己的年齡家庭,和知、識沒有半毛錢關系。真知才能灼見,灼者,明也,灼其中而文其外也,能夠直抵萬事萬物的中心、本質而不被任何事物左右,這個就是“真知”,就是真正的認識了自己。
看不懂現實,就說現實是錯誤的,想要世界按照自己想的去改變世界,世界不按照自己想的去變就全都是錯的壞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醫生治不好病人的病就告訴病人應該得什么什么病,不應該得這個病,這個可以嗎?這個是什么理論,什么思想,什么學說,是什么知識?拿著種西瓜的理論來種玉米,指著鹿說是馬,把知識虛偽化。
想要提升自己、改造世界,先要認清自我,認清世界。”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不要自己陷入其中著了魔,整天舉著魔鬼的旗子到處招搖撞騙。
我是誰?是一個人,一個活著的人,一個生活在中國的人.......。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爭知于孤”,只知道爭名于朝,只知道爭利于市,卻從來不知道爭知于孤。孤者,獨也、自也,堂堂正正,不受任何”外物“左右,不迷信、不盲從、不慌張、不恐懼、不憂患......,這才是”心在焉“,才是”心澈“。如此才可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西方是西方,看中國是中國。懂得這個“一”,這個“獨”,這個“自”,才有可能識的天地萬物。
格物致知,第一步先認識自己,這是通向“知識”的真正道路,有,且只有這一條,絕沒有千萬條!(李多善隨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