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女性用藥專場直播中,有不少朋友問到外陰瘙癢該如何治療。
一說到外陰瘙癢,大家首先會想到外陰陰道炎,但其實除了陰道炎,外陰瘙癢涉及的外陰部位疾病種類特別多。比如毛囊炎、濕疹、硬化性苔蘚等。
因此,我們一再強調,大家不能根據自己的瘙癢癥狀就隨意用藥,首先應到正規醫療機構婦科就診,明確診斷后,再有針對性地治療。
今天,要跟大家科普的是一類常見會導致外陰瘙癢的婦科疾病 —— 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包括鱗狀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蘚和其他皮膚病(如外陰硬化性苔蘚合并鱗狀上皮增生、外陰接觸性皮炎、銀屑病、扁平苔蘚、貝赫切特病等)。
因其常伴有外陰皮膚和黏膜組織色素改變和變性,以往又被稱作“外陰白斑”、“外陰白色病變”、“外陰營養不良”等。
目前,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主要認為與免疫、遺傳、內分泌和代謝有關。
此外,氧化、局部刺激、感染、細胞增殖與平衡失常、細胞及血管損傷、人表皮生長因子的變化、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心理因素等也可能與該病的發病機制有關。
醫生可以根據癥狀和體格檢查做出初步診斷,但是確診需要依靠外陰組織學活檢。
此病的典型表現為難以忍受的外陰瘙癢,且病程長,易反復,故而給部分女性朋友帶來巨大煩惱。
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首先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
1.選用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衣褲,不要穿不透氣的化纖內褲,避免外陰潮濕和摩擦
2.保持外陰部皮膚清潔干燥
3.禁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清潔劑或肥皂清洗外陰
4.清淡飲食,忌煙酒,不吃辛辣刺激或易過敏的食物
5.避免搔抓
6.涂抹凡士林等潤膚霜維持皮膚滋潤
其次,可以在非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包括局部外用藥物及全身用藥。針對不同病因,用藥的推薦也有所不同。
【外陰慢性單純性苔蘚】主要采用局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控制瘙癢:
輕癥患者可以選用0.05%地奈德等偏弱效激素軟膏涂搽病變部位,每日1次或多次,持續2-4周。
中重度癥狀患者可以選用0.05%丙酸氯倍他索軟膏等強效激素藥膏,當瘙癢癥狀緩解后,停用強效激素藥物,改用作用輕微的激素軟膏,每日1-2次,維持治療30天或更長時間。
局部用藥前,先用溫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可使皮膚軟化、促進藥物吸收、緩解瘙癢癥狀。藥物治療控制瘙癢癥狀后,增厚的皮膚仍需較長時間才能有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
【外陰硬化性苔蘚】藥物治療有效率約80%,多數只能改善癥狀而不能治愈,且需長期用藥。
魚肝油軟膏、維生素E霜等外用保濕潤滑劑作為外陰硬化性苔蘚長期維持治療藥物,可以提高局部皮膚的屏障功能,改善外陰干澀等癥狀。
以往曾廣泛應用的局部外用黃體酮、丙酸睪丸酮、雌激素,口服維甲酸或光敏劑治療等,因缺乏臨床獲益的證據,已不推薦常規使用。
一線治療藥物:糖皮質激素,0.05%丙酸氯倍他索軟膏為首選。
誘導治療:0.05%丙酸氯倍他索軟膏0.5g,每日一次共4周,然后隔日1次,持續4周,最后每周2次,持續4周,共3個月。
維持治療:每周1次持續終生。
如果隨著用藥頻率的降低,癥狀或體征出現反復,則需要重新調整和增加用藥頻次,待臨床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維持。
二線治療藥物:鈣磷酸酶抑制劑
療效不及外用糖皮質激素,可選擇0.1%他克莫司乳膏局部外用,治療持續時間限制在16-24周以內。
對于精神緊張、瘙癢癥狀明顯而存在失眠的朋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全身用的鎮靜、安眠和抗過敏藥物,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還可以在醫生的評估下,選擇如激光、波姆光、冷凍、微波、聚焦超聲等物理方法治療。若藥物治療或者物理治療無效,或者病變有惡變風險,則需要手術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