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夏,我過得不太ok:春天心臟亂跳老跑急診;夏天眼肌痙攣、一根神經在眼睛下方活活跳了三個月,每天心煩意亂的睡不好覺。我擔心這只是面癱的初期信號,又想到賣拐系列小品里被推去見范廚師的、非常6+7趙本山,一個激靈就直奔醫院做肌電圖去了。
女醫生這雙眼顯然看透太多了,她邊給我裝設備邊吐出不屑一顧但在我聽來十分悅耳的中國話:看你這狀態能面癱才怪。我“借你吉言”還沒出口她就對著屏幕推翻自己:“你別說,你這右臉的R1值怎么這么低啊,按理說應該chuachua的”。
雖然最終診斷結果鎖在“都在正常值范圍但右臉確實比左臉差”的結論上,我還是因為太過擔心自己隔天起床會口歪嘴斜而麻利兒地把電子設備扔一邊,空調也不敢吹了,每天完成去公園望綠——菜市場買菜——回家勞動這三點一線的退休干部路線。分別摘得早市唯一under 40、微信步數敢與狗叫板、手機屏幕使用時間低于普通老人等等不該屬于我這個年齡的榮譽。
不止是我,我朋友閔睿(Artini的設計師,姐妹情深文章請)更慘。她同期切掉身體里的6個瘤子,氣血大虧不說,還出現了術后并發癥:脖子上插著管子、有節腸子粘連在子宮上、腹腔里各種炎癥。我倆一個只能吃流食另一個日常是聽半導體,表面上看起來無異于在經歷凄慘晚年,但與此同時我心底偶爾還膽敢升騰起某種變態的驕傲:大藝術家看著都病懨懨的。這個想法我沒敢跟閔睿交流,怕她也同意,令我倆又慘又飄。
在身體經歷那樣的痛苦狀態下,她跟我說想做一些首飾,把那些吉祥如意美好健康的愿望都放里面,主要今年過得太辛苦了,希望接下來大家都遠離災病, 健健康康的。我不但特別支持,而且還順理成章地成為病模兒,這也是本期所有look的幕后背景。
后來我仔細一想, 把首飾當成護身符、讓佩戴者免受疾病困擾這件事是原始年代珠寶首飾誕生之時的第一要義 啊,那些石雕耳環、貝殼、彩色陶珠、黑曜石、并不閃耀的鉆石原石、玉石、石榴石、玉髓,哪一樣不是遠遠排在“美化、裝飾、時尚“這些詞匯之前,先被賦予了吉祥健康驅除疾病的護身寓意,就覺得她這個舉動也算是在寄情思上追根溯源、效仿古早之初心了。
就算這些你都不在乎,只是單純覺得它們好看,也行。
將不同的石頭與金銀做搭配從而讓首飾變得豐富多彩是珠寶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也是 今年閔睿在為Artini做設計時的最大改變。
先回顧去年的設計
霧跡系列
山巖系列
遷徙系列
去年底已經開始有少量的珍珠作品了,大雪系列
記得去年寫文章時,我戴的還是 那些霸道原始、有點文物般鈍感的金飾。今年它們通通換了一副繽紛開朗的模樣: 有浪漫(粉晶)、有流光溢彩(鋯石),也有溫柔古樸(月光石、玉髓、珍珠),但無論怎么變,都是在 最大限度保有建筑線條和紋理質感的個人特色的基礎上。
丹桂系列耳環、戒指
比如應景而做的這組花好月圓, “花好”指的是丹桂系列 ,閔睿以宋代詞人李清照描寫桂花如金屑團簇的粲然景象為想象,將花的形態做得非常抽象 、那種細密又似在流動的金色肌理就好像是很細碎的花瓣層層疊起來的感覺,特別璀璨。
中心她加了一大粒黃色鋯石,在我看來就是在流淌的金葉中安置一塊兒堅硬的石頭,讓耳環也好戒指也好, 展現剛柔并濟的氣質。
夏末時我戴它穿onepiece黑色連衣裙出門喝奶茶,只得這一件就顯得渾身上下不再黑乎乎的沉悶無聊。回家時天色漸暗, 它們又在夜色中隨著步伐轉變忽明忽暗地閃爍,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但心情會因此變得輕快好多,暫時忘記了眼睛下面一跳一跳的。
與“花好”對應的“月圓”則說的是 圓月系列 。圓月系列的戒指是閔睿自己最滿意的一款作品,它的構思是兔子追著桂枝跑,其間點綴了 一小顆月光石 ,詩情畫意的。
其實你單獨看那個沒有兔子的桂枝戒指,紋理感也特別古樸
月光石美在那種如月光一般的朦朧暈彩上,特別是當它鑲嵌在金屬上時,寶石上的游彩蛋白光會變得更明亮,那種交相輝映的借力效果會將石頭本身的美麗發揚到最大。
幾個世紀以來月光石都被認為具有喚醒心上人溫柔熱情的力量,說的可不就是它這份繾綣又靈動的月光效應。
上面兩款疊戴
不過說到月亮,我自己覺得 百分之三百實戴又時髦的,是去年的“水中月”系列, 今年閔睿也將這個系列做了延展:在猶如卷曲嫩葉般的金色耳釘中間, 添了一顆珍珠和一顆橄欖石。 朋友點評說像馬蹄蓮將要盛放之時。
橄欖石產量大,所以價格相對實惠。但這不是重點,因為珠寶迷一定有這樣的逛街經驗:哪怕在很多頂級品牌所創造的高級珠寶作品中,一樣會有大量諸如玉髓、石榴石、青金石、綠松石、托帕石等等價格親民的石頭參與, 這說明珍稀寶石對于珠寶作品的價值只是一方面決定因素;另外一方面,是設計師點石成金的本事 :將最適合而并非最昂貴的寶石精準地投放到整件作品最需要它的地方。
其實歷史上 從美好年代開始 ,大部分珠寶品牌就已經不再一味追求昂貴的首飾材料,而是出于色彩和肌理的考量將半寶石和非貴重材質結合到珠寶上了。
比如這里的橄欖石,我個人覺得無論是頂級品牌還是設計師品牌,在使用橄欖石時, 最應該納入考量的,是它溫和純凈的視覺效果。 具體到這款耳釘,它恰好可以跟有起伏曲線的金以及溫潤的珍珠 搭配在一起做明暗處理,形成那種波光粼粼影影綽綽的佩戴效果。
我 拿它配白襯衫、黑色短西裝、小禮服和牛仔外套都相得益彰 ,遠看明亮閃爍、湊近又有細節值得回味。
而且你別看橄欖石名不見經傳的,我聽說 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最愛的寶石就是橄欖石和紫水晶, 不知道它是不是像傳說中那樣,有驅除邪惡、降伏妖術、法力無邊的“太陽的寶石”之盛名呢?反正西方君主都熱衷搞點兒迷信。
再來我們看 珍珠。
其實上半年開始閔睿就 把珍珠和石頭納入到創作當中了 。我當時問她怎么開始用珍珠了,她倒老實:因為發現公司 有批質量好的珍珠,就想做一些百搭又實惠的產品。
所以圓形、巴洛克、長短耳環、一串珍珠項鏈、雙層珍珠手鏈、花環般的耳釘這些 特別適合每日佩戴、又絕對不會把珍珠做老氣了的款式 先后都被她設計生產出來。
珍珠有十分輝煌的歷史,甚至與大多數寶石相比,它都要更加古老和神秘。我覺得珍珠之所以可以在不同時代和文化中都備受推崇,除了那些精神層面的象征意之外, 得益于它的美麗非常直觀。 不像鉆石和其他彩色寶石那樣,需要切割、打磨、優化處理后才能散發奪目光彩, 你在生命體中發現了微微閃著柔美光澤的珍珠時,它的美麗已經定格。所以在我心中,珍珠雖溫柔,卻讓人敬畏。
閔睿選的這批珠子都是淡水珍珠,這是保證價格實惠的基礎。我自己對海水珠和淡水珠的購買比例差不多在7:3, 因為珍珠本就是一個消耗型珠寶, 所以總要備上些哪怕天天戴也不會心疼、不用太供著的選擇,一般淡水珠在我這兒就承擔起這股使命。但的確如她所說, 這批珍珠素質不錯,光澤啊形狀啊都是對得起定價的。
其中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條的,就是素凈簡單的小顆粒珍珠項鏈。即便是中規中矩的經典款式,閔睿做的這條 還是有幾點巧思值得拎出來講幾句:一是長度。 市面上的很多短項鏈 一般把長度放在41上,但這個長度實際佩戴感覺并不好 ,有點長不長短不短的感覺,我每次從珍珠商手里買這樣的項鏈時都要叮囑對方取珠子。
但這條 直接把長度定在了38.5cm上 ,能看出是源于真實的生活經驗: 就是咱都戴短項鏈了,就別在脖子這塊兒蕩來蕩去了 。我是先天短粗脖子選手,戴上正正好好,不勒也不蕩,特別好(張亞東口氣)。
第二就是她 在掛扣處做了一個類似花瓶的鏤空設計,里面又藏了一顆更小的珠子。 這樣一來,嫌整條項鏈太端莊的人就可以把這個細節留到正面可以觀看到的位置,破一破氣場。
做花瓶造型不是一拍腦袋就來的,閔睿之前學過雕塑也開了個展,今年更是扎到景德鎮幾個月, 為品牌新開了器物這條線,新系列里有水杯、花瓶和香盤三件, 也把這些小小的巧思融匯進首飾中了。
我的花瓶今晚就到
其實你仔細看,我搭配項鏈戴的、有好多細小珍珠組成的這款花環式耳環除了珠子的擺放邏輯特別溫柔少女、有些古典外, 那個耳針處的金豆豆也處理成磨砂而非亮光的質感了(有點像漆皮和啞光的區別),顯得更柔和高級。 哎說到這,有次跟閔睿談心,她感慨真的是拿不輸大牌的工藝和對細節的挑剔程度去對待這些首飾的,她不容易。
前兩天我推送圖片時有人提出疑問: 平時想戴珍珠但一戴就顯得老了好幾歲這怎么破。 個人覺得可以嘗試下珍珠與大面積金屬搭配的做法,比如這樣:
一起疊戴的,是丹桂系列仿若正在熔化流淌的蝴蝶結
這條我戴得也勤, 通常是跟其他金色疊戴 ,不管別人是不是看得清,主要為了形成一片珍珠+一片金的視覺效果。 優點是顯得很有氣勢又不那么正經, 但需要在穿衣時稍微收一收,盡量選那些單色簡潔的款式,別全身上下一起亂。
其實風衣里藏著的,也是一半珍珠一半金的這條
倘若就 想在正經中尋求變化的話,那就試試巴洛克珍珠 ,閔睿這次將巴洛克珍珠耳環 以三種不同的搭配細節呈現:金色耳釘、幾何形鏤空耳釘以及垂墜長款。
戴上面這款時我瞇著眼心里想的是下面這幅,沒記錯的話應該是dries van noten的模特片
我自己 喜歡最簡潔的金色耳釘款,因為它可以突出大顆粒珍珠,弱化其他 ,特別是如果選擇成套佩戴的話,珍珠之外的細節還是不宜太多、會搶掉風頭混淆重點。
不過幫我拍照的朋友更喜歡 可以垂下來的珍珠+金線款,我分析了下覺得跟發型關系很大 ,長款在黑色長發的映襯下就會特別明顯,它們隨著頭發搖擺時優雅又有風情;但如果是短發+淺色上衣,搞不好都找不到珍珠在哪兒……
最后我來說說很特別的 吉祥如意系列。
我有一個羞于啟齒的審美喜好,就是如意,平時不敢與人說,怕顯得年紀一下就上去了;也從來不會把它們以任何形式給周身上,畢竟誰也不是孫悟空,可以把如意和祥云端正地戴在腦門兒上還相得益彰的非常提氣。
這回閔睿算是深耕了一下這個如意,做了兩組不同形式的項鏈和耳環,但 出發點都是把正派古老的如意做成了好像在流動的形狀,有點貝殼感又有些圖騰的意味在。
我本著要戴就戴最大膽的想法,選了 玉髓珠配銀如意這款。 疊搭在一起更長的那條項鏈,是幾年前在倫敦Margaret Howell買的冷門款,現在回看,驚覺兩件作品竟然用了同樣的、鮮有人會給搭配在一起使用的材質,都是藝高人膽大啊。
去年我在書上讀到過在公元幾百年的時候,羅馬那邊出了種新材質叫做 烏銀 ,當時也沒配圖,我就想著啥叫烏銀,聽名字像是很有啞光磨砂感做舊感的東西。后來再去查,發現從現代的角度看,它還真是用某種復古做舊的工藝去處理的、有點黑黑的銀。
看到閔睿吉祥如意這系列作品時,我 最先想到的就是烏銀的原始質感和紋理,再搭配同樣古老的玉髓珠子,就活脫脫一老物件。
但她的高明之處,是造型上的現代:把從前比較端正端莊的吉祥如意變成了人人可以隨意佩戴的日常 ,而且你看那首尾相接的一串吉字,連起來像不像囍?或者是前兩年的網絡用語HOHOHO?再要么就是一串魚骨?現在你拿它配牛仔皮衣什么的都挺好,粗糲原始,有態度。
如果不喜歡玉髓珠的感覺又追求簡潔隨意的酷,這系列最簡單好戴的,是這一對流動的銀如意耳釘+可調節的長項鏈,你穿什么都可以配它們,既古樸又現代。
好啦,這些是我在有限的、出門放風時光穿搭上身并且真正喜愛的作品,閔睿的創作要幾倍于我所能展示的,大家也可以到 雅天妮Artini旗艦店 去瀏覽更豐富的作品。為了歡度中秋,我 先從評論里抽三位送同款珍珠短項鏈。
然后依照承諾在評論區給出四張滿減券,大家復制再粘貼到瀏覽器搜索欄就能直接跳轉淘寶領了。 注意: 這個券你愿意的話今天就可以使用,但22號起淘寶會有滿300-30的活動,不著急的也可以到那時疊加使用、以獲得最大優惠。
前陣子我跟另一個做過珠寶生意的朋友交流這些作品的配色時,她神秘地說: 其實驅除疾病的話也不一定非要從寶石上入手。
我戰術提問: 那?
她:倒是可以從五行八卦的角度來一下,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缺木的就補點綠色。
我:那多木缺金的補什么顏色?
她:白的。
我:那珍珠我算是買著了。
她:嗯,如果啥都不缺就買碧璽,所有顏色都全。
你看,一些無傷大雅的小小篤信真的會讓人找到精神上的安慰呢。估計那些歐洲君主就是這么想的,破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