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昭通市衛健系統將守護人民健康作為最大的實事,聚焦群眾看病就醫過程中的難點、堵點,不斷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推廣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出惠民便民的真招實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強大動力和扎實舉措,贏得群眾廣泛好評。
圖:市第一人民醫院志愿者引導患者就醫
優化工作流程,讓服務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現在看病太方便了,在手機上就可以掛號,到了醫院直接看病不用等。”今年45歲的何女士因胸痛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檢查,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掛號,預約時間可精確到分鐘,去到診室等待不超過10分鐘就可以看病。醫生給何女士預約了心電圖檢查和B超檢查,“這大醫院雖然人多,但是效率很高,一個早上就把所有檢查做完了,檢查結果也拿到了,問題不大,醫生給我開了中藥調理。”何女士高興地說。
昭通市衛健委把辦實事、解難題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聚焦群眾看病就醫反映比較突出的醫療服務問題,領導全市各醫療單位圍繞快捷就醫、檢查檢驗便捷、醫療行為規范、服務態度優良、黨旗引領黨員示范5個方面15項內容深入開展改善醫療服務專項行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圍繞解決患者掛號排隊、看病等候、檢查排隊時間長和醫生問診時間短“三長一短”問題,采取了優化排隊叫號、支付系統,開展導醫義務能力培訓、完善樓層索引標識、組織志愿者引導患者就醫、新增老年人服務窗口等強有力的措施。市中醫醫院制定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制度,加快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醫聯體內醫學影像資料共享,避免重復檢查,實現了核磁共振、CT檢查排隊時間不超過1天,B超檢驗不超過2小時,血常規、尿常規檢查一般30分鐘出結果,肝腎功能檢查不超過半天等,就診效率大幅提高,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
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筑牢保障群眾健康的堅實防線
昭通市衛健系統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落實和創新醫療便民惠民政策,從源頭上解決群眾看病難題,形成長效機制,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一是改善醫療服務硬件設施,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實施衛生補短板項目建設、縣級醫院提質晉級行動計劃,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縣級醫院胸痛、卒中、創傷“三大中心”建設和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一站一中心”(心腦血管救治站和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等多項行動,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大力推動滇東北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預算總投資63.06億元,覆蓋滇東北區域1000余萬群眾疑難病癥的專科就診救治。二是落實便民惠民就醫政策。針對185.07萬貧困人口建立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復合型的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惠民便民措施。三是深化衛生體制改革降低群眾就醫負擔。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全面推行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改革,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開展醫保資金打包付費試點和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群眾就醫負擔不斷降低。四是強化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12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市每千人口家庭醫生配置達到2.27名,簽約居民數197萬,履約率達92.18%,其中四種慢病履約率達99.79%。
圖:市衛健委組織醫務人員開展義診活動
深入推進愛國衛生專項行動,讓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新風尚
昭通市衛健系統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愛國衛生專項行動緊密結合,指導各下級單位組建愛國衛生專項運動工作專班和青年志愿服務隊,定點服務公共場所,協助消除衛生死角,辦理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向群眾講解疫情防控政策,指導公共場所重點單位業主抓好“常消毒”措施和病媒生物防制措施的落實。健全市、縣、鄉、村健康教育網絡,全市建成區設立健康教育機構12個、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2011人。緊扣學校和社區重點人群,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健康跟蹤回訪、衛生日主題宣講、義診等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8.69萬份、開展公眾健康咨詢2.38萬人次。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廣播、電視、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墻報、宣傳欄等載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中國居民健康素養66條和云南健康6條新風尚等內容,營造人人創衛、人人健康的濃厚宣傳氛圍。
圖:健康小屋進社區
聚焦身邊小事,增強群眾獲得感
結合衛健系統行業特色,力求業務工作開展到哪里,黨史學習教育跟進到哪里,為民辦實事就落實到哪里。一是通過整合公立醫院醫療資源優勢,推行“網格下沉醫療”模式,在全市城市(縣城)社區設立“健康小屋”,每周派出2名以上黨員醫護人員到社區開展健康咨詢和義診,充分發揮衛健單位黨組織的引領示范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醫務人員為民意識,形成“健康進社區”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已派駐醫務人員1500多人次,無償服務群眾、為群眾辦實事13000余件次。二是按照省市關于開展“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的安排部署,對標對表,推進落實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工作。截至目前,9個黨組織和1096名黨員已完成報到工作,累計開展服務1168人次。三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推進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完善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充分的利用衛生健康干部的知識,業務能力以及外聯等相關的優勢,持續開展結對幫扶,進一步拓寬貧困戶的致富門路,提升健康素養。
“掛鉤我家的同志太好了,比親人還親,幫了我不少忙。”家住昭通市綏江縣南岸鎮團結村的村民孫樹金激動地說。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綏江衛健局的孫海清已經掛鉤幫扶孫樹金5年了,由于團結村地處偏遠,雖然水泥路已經通到家門口,但要去集鎮還有30多公里的車程,買賣農資很不方便。每次來走訪之前,孫海清都要先打個電話給孫大哥:“家里缺點啥子不,要不要幫你帶?”,然后開著自己的車,把老鄉需要的農藥、化肥、種子裝好,給掛鉤幫扶的老鄉送去。回來的時候又幫老把家里的雞鴨、仔豬、糧食運到鎮上去賣。除了代買賣農資,還有代辦證件,幫孩子上戶口、轉學、拿快遞,綏江衛健局為群眾辦的實事已經不是一紙清單能夠計數。孫海清說:“辦實事上級有統一安排,但更多是隨時隨地的,正是這些日常小事,加深了我們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
學史力行,實干為要。昭通市衛健系統聚焦人民健康這一重大課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事、難事、揪心事,以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成效增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厚重感。
供稿:云南省昭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編輯:羅庶毓
審核:羅庶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