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曾經風靡神州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帶火了一個又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地方美食,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地方名片,網紅名食,北海老街的蝦餅就是其中一個。
隨著海陸空交通變得越來越便捷,每年來北海的游客絡繹不絕,在著名的北海老街上,人手一塊的蝦餅幾乎就是游客的標配。穿梭在這條近百年的老街,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一幕幕品嘗著美味蝦餅的場景,成為老街的的最尋常不過的風景。
可以不購物,可以不懂老街歷史,但是對美食的追求讓人總能尋找到最開心的話題,來北海,不嘗嘗蝦餅,就不能算是來過北海。
自從被“舌尖上的中國”收錄,北海老街里擠滿了諸多蝦餅鋪,百年老店、正宗、老道、傳統等詞匯充斥各個“姨”家蝦店。
在老街里,有一家蝦餅店很幸運地成為“舌尖上的中國”的拍攝場景,結果就成為北海蝦餅“網紅打卡點”,每天店門口前總能看見拍得長長的隊伍,夸張的時候,隊伍可以延續幾十米,堵塞了本來就不太寬的老街。
買一張“上榜蝦餅”,排上半個小時根本就不是事,中途能有伙伴輪換,那是最好,但更多的都是這樣獨自一人站著輪候,像眼前這位姑娘排了整整55分鐘,已經累得有點煩躁,但當拿到自己的6張蝦餅后,還是興奮得手舞足蹈。
吃一塊“知名品牌”的蝦餅,拍拍照,留個紀念,發發朋友圈廣而告之,“北海我來了,我終于吃到北海蝦餅了”,已經是很多人北海之行的標準項目。
相比較而言,其他“品牌”的蝦餅門前顯得就冷清了許多,哪怕可以即炸即取,噴香酥脆,但購買的人依然不多。
“網紅店”前人太多,老街上其他蝦餅店反倒就成為游人一探制作工藝的好去處。遇到一些熱情的店家,會讓客人覺得不好意思,臨走時買走一個半個,但也有一些店家直接趕走那些只好奇而沒購買意愿的客人。
其實蝦餅制作工藝并不復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小吃,普通到就像我們身邊的“油條”一般。
究其歷史,據說以前做蝦餅的小蝦在擁有北部灣這個天然大漁場的北海海鮮面前,根本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后來有巧手的婦人想著用面粉處理了一下,制成了今天酥脆爽口的蝦餅,并延續下來。蝦餅所用材料大同小異,更不需要所謂的“獨門配方”。
不同的店家,口味咸淡稍有不同,面粉和蝦的比例因時、因客而定,根據師傅的手藝,客人需求,油炸的火候稍有區別。
為了鑒別品嘗老街蝦餅的味道是否有差異,我約了幾個小伙伴,在網紅店前輪流排隊,花了近一個小時買來蝦餅,再分別從其他店買了幾塊蝦餅,放在一起,大家分別品嘗,結論是:差別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