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瞭望君寫稿間隙忙里偷閑打開電視,發現最近最出圈的綜藝要數《夢想改造家》,而出圈的原因竟然是“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這5名平均50多歲的姐姐,組成了閨蜜團,在云南購置了520平的別墅,將一個老破舊的老宅改造成充滿詩情畫意的豪宅。
早起泡茶、午間小憩、夜來聽歌......她們快樂的退休生活在沖上熱搜后,也引來了網友的羨慕:太美了,這不就是我要的退休生活!
更令瞭望君想不到的是,不光60后在考慮養老生活,不久前還有新聞刷屏,連“第一批90后已經開始考察養老院了?!?/strong>
本以為90后還應該坐在電腦前擔心著脫發,或準備迎接中年危機的到來;想不到的是,養老危機竟然來得更早一些。
仔細想想,不難理解當代年輕人對養老話題關注度的持續提升。畢竟,老齡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已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人口問題。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持續攀升,202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3.5%。面對與日俱增的老齡群體,老年人的居住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盡管國內已有4成房企介入養老地產,但無論從運營或盈利模式來看,我國養老地產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平衡企業利益追求,和慢慢變老的我們的養老需求,亟待解決。
而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或能在養老紅利到來之際,提供給諸位入局者一些參考。
2
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就已達6.91萬億元。隨著七普數據顯示,中國正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22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更是預計突破10萬億元。
未來養老產業儼然將突破地產成為第一大產業,或許不只是一個預言;無數多的資金、無數多的聰明人、無數多的商業模式進入到這個領域。地產行業的激烈態勢,也讓企業相繼進入養老市場,展開差異化競爭。
相關政策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比如2021年兩會報告就指出,我國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等。
瞭望君了解到,2018年初至2021年2月期間,在國內發行過債券的房地產企業共有289家,其中有108家已進入康養地產領域,占比為37.37%。萬科、保利發展、遠洋集團旗下的遠洋養老、富力地產、招商蛇口等公司均在養老地產有所布局。
表面上看,不少企業和資本紛紛布局養老產業,前景似乎一片大好。更遑論,資金優勢、拿地優勢和社區運營上的優勢都是房地產企業切入養老行業的先天優勢。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目前,國內的養老行業仍缺乏較為成熟清晰的盈利模式,專業人才也較為缺乏,這些一直是長期困擾養老產業發展的種種因素。
瞭望君翻閱萬科、龍湖等多家涉及養老板塊的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多數公司并未在年報中披露與養老相關的具體收益。可見目前房企的大多數養老項目仍處于培育階段,距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
在瞭望君看來,除了養老項目投入成本高、資本回收周期長等客觀原因外,或與養老地產沒有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有關。
要知道,地產僅是養老中非常小的需求,各種不同介護等級的老人對各種服務及物品需求完全不同;比如,舞蹈運動室、護理人員數量及專業程度、心理慰藉、各種生活照料、用藥管理、法律援助、老年用品 、一日三餐。現在不少養老地產根本沒有理解客戶,更沒融入客戶,更別說去引導客戶的需要,打造真正客戶需要的產品了。
而貝殼研究院此次發布的《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或正成為養老產業的指南針:通過通過對老年人抽樣調查,刻畫當代老年人居住情況,深度解析老年人居住社區的配套需求。
3
“在我們衰老、脆弱、無人幫助就無法生活的情況下,還能有什么更好的選擇?一所小小的房子,小小的廚房和衛生間,可以自己鎖上的房門,沒人要求按時起床,穿衣,吃藥……”
這是阿圖·葛文德編著的《最好的告別》中的一段話。這位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影響美國總統奧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關注的是醫療的局限以及人的尊嚴。
在瞭望君看來,他提出的“善終服務”、“輔助生活”等一系列社區養老的理念,恰與貝殼研究院對于當代中國老年人的養老現狀吻合。
報告顯示,居家養老仍是中國老年人首選;44.5%的老年人傾向住在普通居民小區,他們能夠從社區參與中獲得最大化養老需求和心理滿足。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當前社區軟硬件建設與老齡化發展趨勢并不匹配,各項配套缺口明顯。
老年人活動需求與社區活動場所配套不足之間矛盾突出。
比如老年人日常高頻活動包括身體鍛煉、坐著聊天、打牌下棋等,但當前很多社區配套并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近4成老年人都表示缺少公園、廣場等配套。
社區適老化改造應優先增加老年服務設施和無障礙設施。
人口快速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居家養老過程中存在的摔倒、居住生活不便等難題日益突出,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已成為今后存量更新的重要議程。
調研發現,針對居住環境的適老化改造,增配老年人服務設施是最迫切的需求。
社區老齡服務項目普及度不高。
除了硬件欠缺之外,老年人也對社區老齡服務項目表現出較大的需求。尤其是緊急呼叫、走失定位和陪同出行是老年人社區養老最急切的需要。
但是當前社區老齡服務體制不健全,各項服務項目配置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并不匹配,多項老齡服務項目的提供率均不高。
在瞭望君看來,面對老齡化挑戰,首當其沖的是要在觀念上要“換腦子”。深度理解老齡宜居產業的內核與本質;用舊的房地產開發思維,打造養老社區,無異于南轅北轍。通過適老化改造可有效占領養老服務平臺,可有助于打造“爆款服務”。
而此次貝殼研究院出品的《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正昭示出社區硬性配套建設、軟性配套服務的完善,是構筑居家養老體系的重要環節;深入研讀后,更是帶給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中國式社區養老以啟迪。
2021年重陽節,我們還年輕。2050年重陽節,我們將成為每3個人中便會有一個的“老年人”。
我們正在慢慢變老。
慢慢變老的我們,對養老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還在尋求適合自身的運營和盈利模式的房企,如何平衡好我們的需求和企業自身的利益追求,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但瞭望君也相信,盡管這條陽光賽道上仍有荊棘,我們已經能夠預見到未來的發展。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