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浪潮與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達成戰略合作,攜手推動國內領先、輻射華東的無錫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建設全國領先的智算產業新高地的消息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幾乎是同時,《2021-2022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AICC2021人工智能計算大會上發布,而作為該報告中的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的發布,同樣引人注目。
那么問題來了,城市智算中心的建設與人工智能城市之間有何關聯?是否預示著AI 正在釋放出城市真正具備的價值與潛力,甚至將重新定義城市間的競爭力版圖,推動其所在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
智算中心建設方興未艾,無錫智算中心只是縮影
提及智算中心的布局和建設,除了前述的無錫智能計算中心,實際的情況是,智算中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視為實現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智能產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信息基礎設施,基于統一標準、開放建設和互聯互通等原則,為算力、數據、生態和產業發展提供平臺化支持。
據統計,目前有20多個城市在規劃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呈現方興未艾之勢,只不過此次已經簽約籌建的無錫智能計算中心更為引人注目。
據我們了解,目前,無錫正在步入全國數字經濟強市行列,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5500億元,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產業連續兩年年均增長超30%,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滲透到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
而無錫智算中心的建成,將進一步促進無錫智算產業鏈的完善,賦能企業數字轉型,孵化新模式,催生新業態,形成多元化數字經濟發展格局。事實真的會如此嗎?
AI重構城市DNA,算力、算法、數據成支撐基礎設施
眾所周知,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浪潮席卷而來,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人類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與此同時,伴隨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以AI應用為特征的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那么問題來了,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和AI之間到底是何關系?
5G
對此,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認為,智慧城市是數字經濟的主要載體,沒有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就是空中樓閣,只有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有效推動數字經濟。
IDC分析認為,智慧城市是培育數字經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關鍵綜合載體,它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巨大市場。
至于AI,德勤在其《AI來臨:重構城市DNA》的報告中認為,AI 是一個“城市賦能器”,將從經濟發展及城市功能等多方面深度重構城市的DNA。從城市發展趨勢來看,人工智能將成為關鍵破題點。作為影響面極為廣泛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已快速滲透到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城市而言,人工智能不僅將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也是城市建設的新機遇。
由此可見,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城市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而AI對城市賦能的作用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但事實是,人工智能是一項系統創新,其中,算法是核心,數據是基礎,算力則是滿足海量數據的運算需求,這意味著所在城市必須建立起足夠強大的以算法、算力和數據構成的基礎設施(例如智算中心)才能對智慧城市的發展予以支撐,并借此推動所在區域或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
算力與城市人工智能程度呈正相關性,智算中心功不可沒
如前述,要想讓人工智能重構城市的DNA,變成智慧城市,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以算法、算力和數據構成的基礎設施將變得至關重要。這里我們不妨以算力為例,來看看其對于城市智能化(智慧城市)的影響。
據36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榜單前 5 名城市分別為北京(92·93)、上海(87·01)、深圳(86·52)、杭州(81·23)和南京(77·74)。
結合《2021-2022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北京、杭州、深圳、南京、上海5個城市位列中國AI算力城市排行TOP 10中的前5名,與上述《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中排名前5的城市相同,可見算力與城市智能化程度呈現出正相關性,即算力排名越靠前的城市,其城市人工智能發展總指數的排名也相應靠前,體現出以強大算力作為基礎設施對于智慧城市的支撐作用,同時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報告》首次將算力作為城市智能化考量因素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0年相比,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中,南京首次進入前五名,排名大幅提升了5位。原因何在?
這里我們以南京智能計算中心為例予以說明。
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基于浪潮AI服務器,搭載寒武紀思元270和思元29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已運營系統的AI計算性能達每秒80億億次 (800P OpS),是長三角地區首個投入運營的智能計算中心。其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四大關鍵作業環節,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強大的算力服務。已投入運營的AI算力規模,1小時可處理100億張圖像、300萬小時語音翻譯或的自動駕駛AI數據處理任務。
1萬公里
除了強勁的算力及全棧AI能力外,作為長三角地區目前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智能計算中心,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將以服務形式高效、普惠地提供智慧計算服務,以強勁智算力助力長三角地區的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布局建設八大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構建全國算力網絡體系,其中,長三角地區即是全國八大算力樞紐節點之一),賦能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營造協同化的智能生態環境、建設世界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助力長三角經濟動能升級,直至數字經濟的充分釋放。
以智能生態聚集的智能產業集群為例,目前,基于南京智能計算中心,以“基礎設施+框架+算法”為底層基礎、以AI模型生成和多場景應用的AI技術生態鏈已逐漸形成。其中,清華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南京信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院、唯仁科技、南棲仙策、南京圖泰、行文智教、江蘇拓郵等智能創新產學研力量已經依托智能計算中心進行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創新,推動南京市AI產業要素資源聚集,匯聚不同主體資源優勢打造產業創新聚集生態。
由此可見,南京之所以在算力及城市人工智能發展總指數排名前5,且增長迅速,與智算中心自身所具備的能力(例如算法、算力、數據合一的全棧AI能力、對于產業發展的創新和集群效應等)、布局及建設密不可分。
總結:通過上述由表及里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應用場景多元化、算法、數據巨量化等特征,對算力發展提出更高要求。這背后,國家統籌推進“新基建”建設,以“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新型算力基礎設施通過提供公共的算力、數據及算法服務,成為實現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智能產業、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性信息基礎設施才是根本。而南京智算中心的成功,在佐證這種根本的同時,也預示著無錫智算中心令人期待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