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看到一些網友表示,希望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可以和城鎮退休職工的養老金一樣多,這種想法可能實現嗎?
其實,有這樣的愿望可以理解,但幻想成為現實,無異于癡人說夢,至少本世紀內沒有可能 。因為按現有繳費標準,交得少,卻領得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是本末倒置。
從理論上講,什么時候同一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納標準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是一樣的,待遇才可能一樣。
要知道,養老金不是救濟金。養老金待遇水平的核定,應該尊重權利和義務對等的社會公平原理,以及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社會激勵宗旨,養老保障制度才能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下去。
如果拋掉義務談權利,就太自我,太沒有社會責任心了。少繳費,還要多發養老金,有何道理?這樣對承擔更高繳費義務的人不公平,所以不現實,也不長久。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繳費標準本來就很低,又沒有統籌基金,資金儲蓄池里的水比城鎮職工少很多,但喝水的人卻比城鎮職工還多,始終收不抵支,一直依賴財政補貼。
如果把政府比做父母,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比做一母同胞的兩個兄弟,那么父母是比較偏疼居民養老保險這個兒子的。
國家考慮到農民朋友的實際困難,各級財政不僅對城鄉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提供大量補貼,發放基礎養老金的費用也是100%靠財政貼錢。這種優惠待遇是城鎮職工無法相比的。
要知道,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標準高,除了4050靈活就業人員,國家都沒有補貼。在單位參保的,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個人,都要拿出大把真金白銀,才能換來養老金。而 普通 靈活就業人員,完全靠自己繳納所有費用。
要知道,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即使按全國最低標準,每年至少要交7000元左右。經濟發達地區靈活就業人員的最低年繳費標準都超過15,000元了。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按全國最低標準,每年只需要繳納一二百元,待遇怎么可能一樣?
如果一樣,誰還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你聰明還是別人傻?如果都不想盡繳費義務或少盡繳費義務,卻又想多拿錢,殺雞取卵,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就無法維繼,將來將無養老金可領。
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考慮的是各個群體和絕大多數人的公平,而不是某個群體或少數人的公平。
至于老一代農民當年交公糧、修鐵路等歷史遺留的問題,國家已經盡可能合理地照顧了這部分人群。比如,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之時,已年滿60歲的農村老人,可以不繳費就領養老金。
再如,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之時,已經年滿45歲,不到60歲的人,只需要按年連續繳費,繳到60歲,無需繳滿15年,就可以領取養老金,就等于和城鎮職工一樣享受了“視同繳費”,已經相對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優越性。
但這和年輕一代的農民沒有任何關系。農村的年輕一代想不繳費,就領養老金。或少繳費,就和多繳費的城鎮職工領一樣的養老金,就沒有道理了。
再說,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也一樣對農村朋友敞開了大門,你有選擇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的權利。如果想和城里人拿一樣的養老金,就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同樣的標準繳費即可實現心愿了。
如果罔顧公平,只講權利,不講義務,手心朝上,就想躺贏,豈不成荒唐?希望農民朋友也要理解國家的難處,理解對絕大多數人的公平才是相對客觀的公平。明白事理的朋友還是面對現實吧,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水流云在草青青,社科院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上市公司資深勞動關系顧問,今日頭條2019最受讀者喜愛的創作者Top10,優質財經、職場專欄作者。
常年堅持原創很費飯,關注、點贊、打賞、評論、收藏和轉發,才是真愛,也是我前行的動力。
越多分享,越多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