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陳氏流傳著“九官十八客”的說法,指的是陳氏渡瓊始祖有九個在海南當官,有十八個在海南從商。不過,有據可查的陳氏始祖并不止于此,粗略統計也有184位,多為義門陳氏之后。
單從整個姓氏來看,陳氏在海南是大姓,在各個市縣都有廣泛的分布,有80多萬人。此外,從海南向海外開枝散葉的陳氏族人,也不在少數。
通過有關專家的查證,以及陳氏宗親的尋根問祖,我發現海南絕大多數渡瓊始祖都出自“義門陳氏”,也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家”的江州義門陳氏。
歷史上,唐宋兩朝義門陳氏獲得9位皇帝20余次旌表,所獲得的恩榮賞賜數不勝數,可稱我國古今之最。據《海南陳氏族譜》記載,在海南陳氏渡瓊始祖中有近50人出自義門陳氏。
近年興建,坐落于海口演豐的陳氏大宗祠,占地20多畝,奠基于2013年,內設陳列館、功德堂、文化長廊等建筑,通體紅墻琉璃瓦,造型精美,規模恢宏。
宗祠所在地,塔市,聚居著陳氏過瓊始祖陳敬忠公之后,自古民風淳樸,物產豐饒。這兒原先是陳敬忠宗祠,接著是縣立繩正小學,后作為塔市小學分校,擁有優良的學風,走出過許多的優秀學生。
清朝嘉慶年間,敬忠子孫集資買地興建敬忠公祖祠,又在祠內辦學館,蒙訓學子,在縣試中有42名獲得廩生、庠生、貢生學位,學館也獲知府嘉獎。到了清朝光緒年間,敬忠宗祠改建為繩正小學,先是省立,后改為縣立。創辦20年,其學子中就有10人讀大學,9人出國留學。原瓊縱獨立團副政委、團黨委書記張發華小時候也在該校就讀。
解放后,繩正小學由教育部門接管,將之作為塔市小學的分校,其校名由于海外華僑校友的強烈要求仍保留繩正小學的名稱。到了2000年,由于生源不足,迫不得已才停辦。
現今,陳氏大宗祠的主體建筑已經完成,是一座三進“中”字型的古典式建筑,內設海南陳氏大宗祠、陳列館、功德堂、聚星堂和文化長廊等建筑物,占地面積20多畝。會館將具有搜集、研究及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緬懷祭拜陳氏過瓊先祖等功能。
作為海南陳氏家族的文化遺產,陳氏大宗祠將陳氏族人敦親睦族,和諧有愛的宗族親誼寄托于一磚一瓦之間,構成了一幅幅延綿不絕的千年人文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