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正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禾多科技宣傳片
開工之日,禾多的倪凱突然接到了清華師兄縱目科技唐銳的電話。
縱目和禾多都是以軟件起家,縱目選擇軟硬一體,全面發力;而禾多則一直堅守在軟件領域。此次通話的主要目的是兩個師兄弟各自向對方取經,禾多取自動泊車的經,縱目取高速輔助駕駛的經。
1、泊車和高速輔助駕駛交鋒
禾多(泊車):我認為泊車市場未來會很大,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玩家水平表現都很一般,師兄怎么看?
縱目(高速):你是說那個評測視頻吧,那個測試結果我看了。目前市場上的泊車水平確實層次不齊,一方面是這個市場剛起步,另一方面是消費者還沒有完全接受。
從我們公司的經驗看,封閉園區應該是最早落地的。首先它沒有太多的法律障礙,安全邊界也比較寬,其次B端的客戶購買力和需求更大,而公開的停車場則落地相對慢一點。
你們的高速輔助駕駛市場怎么樣?
禾多(泊車):最近的安全風波確實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我相信未來市場是廣闊的。我們主要為主機廠提供軟件技術支持,根據主機廠給我們的反饋,如果現在新車不配備輔助駕駛功能,基本都賣不出去。
所以主機廠現在對輔助駕駛公司特別友好,他們寧愿多增加一點車輛成本,也會標配輔助駕駛。
聽說你們也在布局高速輔助駕駛,我們也在布局泊車市場,咱們正好可以多切磋切磋。我們的泊車業務馬上就要量產了,HoloParking 系統可以在所有場景實現無人停車和取車。
我們的想法是打造由本地數據驅動的量產解決方案,構建從人工智能算法到嵌入式系統,從大數據閉環到系統迭代進化的完整布局。
在高速方面,我們希望定位方案跟高精度地圖結合起來,形成高精度定位產品。
縱目(高速):如此看,我們會逐漸地成為“友好”的競爭對手。
雙方哈哈大笑。
其實不瞞師弟,之所以布局高速輔助駕駛這塊,主要是主機廠的需求太強烈了,近期我們將與幾家車企量產一些項目,不過目前我們的重點還是在泊車方面。
一方面我們認為AVP商業落地挑戰小,另一方面,這個場景也是一個走向L4級使用場景的發端,一個必經之路。在這個場景的建設中,我們可以不斷地迭代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和人機交互應用系統。
我們的特長是視覺技術,把我們自研的環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耦合在一起,可以保證AVP產品的一致性。
禾多(泊車):師兄說得不錯,產品的一致性確實非常重要。我們在最近的泊車測試中,發現了很多技術問題。
比如說停車場的環境很多樣化,地圖構建這塊難度很大(高精地圖難度更大);小型車對成本非常敏感,停車場對于改造成本分攤也沒有具體方案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和合作伙伴去探索、協同解決。
師兄對這些問題有什么看法?
縱目(高速):問題肯定是有的,而且多種多樣,這才是我們這些公司存在的價值。停車場里的結構確實十分復雜,而且部分地下停車場的光線十分昏暗,傳感器都用不了,一些地上停車場則還需要考慮特殊天氣的挑戰。
你剛才說的那些問題,有些是行業難題,不是我們一兩家就能解決的。我相信你們在做高速輔助駕駛產品的時候,遇到的問題肯定不會比我們(AVP)少。
禾多(泊車):高速測試肯定有很多問題,既然你們也想做這塊,從戰略方面給你們一些指導(我們踩過的坑)。首先要把自己的研發時間表跟客戶的時間表準確地對上,平臺方案在交付的時候是需要進行裁剪的,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研發節奏也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調整。
其次,要去適應不同客戶的車輛平臺和硬件平臺,我們做的軟件系統和軟件集成最終要有很好的適配性,不論是新的車型,還是新的傳感器配置,都需要我們的軟件能安全地跑起來。
最后還有一個驗證問題,在單個城市做測試是不行的,這樣的產品沒辦法交付給客戶。要以客戶為中心,來定制我們的測試計劃,不管是在他們的生產基地還是在他們的產品(未來)集中交付所在地,我們都需要去測試每個場景,來保證軟件的適配性和安全性。
這些是我們在做高速輔助駕駛軟件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希望師兄做的時候能先有一個大綱。另外,我們在思考泊車場景是不是和車路協同結合起來,更好落地?
縱目(高速):謝謝師弟的分享。你說的車路協同技術,在泊車領域應該叫做車場協同吧?現在自主泊車的研發陣營里主要有兩派,一派是單車智能派,主要通過提高單車智能的方式來實現自主泊車,還有一個是車場協同派,他們通過對停車場端的設備改造,來實現汽車的自動泊車。
雖然我們也發布了Drop’nGo綜合解決方案,其中包括針對停車場的車路協同板塊。但是,做車場協同的場端成本是不可控的,一個停車場如果要投資200萬元,一萬個停車場是200億,不太現實。
禾多(泊車):師兄說得有道理,車路協同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目前來看很難建立大范圍的車路協同,小范圍的雖然有示范效應,但沒有太大的落地意義。泊車市場我覺得也是這樣,單車智能未來應該還會是主導。
2、量產
縱目:我基本同意你的觀點。2020年我們就與紅旗合作,拿到了第一個量產項目。那時我就有感覺,一旦突破了0到1這張窗戶紙,市場會有一個飛速的發展。我個人估計,在未來幾年,市場仍會高速發展,因為主機廠在談自動駕駛的時候,都會把泊車功能凸顯出來,這是一個趨勢。
禾多:說到量產,我們也一直堅持量產路線,作為創業公司,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自動駕駛其他路線也能帶來價值,但量產這條路線現在更清晰,而且有時間表和萬億的市場規模。
同時,量產路線會有快速的更新迭代。這樣的迭代不僅可以產生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而且可以帶來工程經驗和數據積累,這對最終實現無人駕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禾多科技數據閉環)
縱目:英雄所見略同,我們也堅持軟件快速更新迭代。
禾多:2015年的時候你們的ADAS產品就進入量產了,這么多年來你們又陸續落地了不少產品,今年你們營收應該破10億了吧?
縱目:沒有那么多,今年我們預計會有5-10億元的營收。但師弟只看到了我們好的一面啊,我們確實一直聚焦在主機廠配套,也落地了不少量產產品。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比如AVP,這個系統既要求安全、舒適,又要求物美價廉,因此我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解決這些問題。
不過這些年的經驗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單純幻想用技術顛覆傳統行業其實很難,我們必須具備綜合實力,包括軟硬件設計和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以及主機廠的客戶關系等等。
這幾年我們在這些方面不斷發力,由Tier 2轉型到了Tier 1,全國有六個研發中心,兩個量產工廠。憑借系統能力和量產實力,我們成為了率先獲得整車廠L4級別量產項目定點合同的企業之一。
禾多:師兄真牛!
縱目:不過漸漸的也感到了壓力,產業鏈的擴大和投入的增加,使得我們的投入產出比有些失衡,所以現在才不敢奢望盈利。我們現在想的是盡快把鋪好的產業鏈做好,把軟硬件技術做成熟。
禾多:冒昧問一下,師兄有沒有考慮過專心做軟件?
縱目:怎么說呢,就像我剛才說的,單純靠軟件算法這些很難獲得成功。一些關鍵的技術方向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傳感器等硬件一直依賴于第三方供應商,那我們的軟件技術性能會大打折扣。這樣你新開發的產品,因為各種限制因素,可能會從一開始的一百分折扣到四五十分。
此外,隨著產品理念的進步和發展,環視ADAS向更高級的L2-L4級別的低速自動駕駛邁進是必然趨勢。但是,作為Tier 2,你很難向主機廠傳遞聲音,自然也沒有話語權。
從軟件公司轉型到軟硬一體,雖然過程比較艱難,但是我們逐漸擁有了綜合實力,相比純軟件或純算法的公司,我們擁有更全面、更專業的綜合能力。相比擅長生產制造的公司,我們在算法和軟件上擁有優勢,能為產品持續創新做支撐,帶來更出色的用戶體驗。
禾多:但是國內外的大型Tier 1很多,像博世,法雷奧等,師兄怎么和他們競爭?
縱目:我的優勢在視覺技術方面,同時超聲波領域也是我們的一個強項。這保證我們在傳感器最底層以及算法的最底層,可以做一個非常深度的優化。
我認為現在行業的合作多于競爭。
禾多:我認為你們鋪的攤子可能稍微大了一點,我覺得還是專注一些比較好,雖然軟硬件兼顧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整個系統方案的性能是由你的最短板決定的,多條戰線同時開展可能會帶來進度不一致的問題,你的硬件做不好,可能還會拖軟件的后腿。
我們一直專注在軟件層面,這樣就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行業里選擇最好、最具性價比的硬件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做集成,但是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一個更靈活、更方便、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在傳感器、芯片等硬件方面,雖然國內有一些領先的公司,但是整個產業鏈上還是很薄弱。我始終認為在軟件方面,在高速和泊車領域我們才有彎道超車的可能,畢竟軟件這方面我們都是堅持全棧自主開發的。
縱目:也許師弟說得有道理吧,我們就看看各自的產品誰的更適合市場的需求。前面也說了,現在我們做的產品基本上還是輔助駕駛,L4級產品也不是很成熟。
我有一個疑慮,迭代的方式是否會進化到更高階的自動駕駛?
禾多:這個問題其實行業里之前就傳過,我個人感覺應該大可不必如此顧慮。
以前有人認為L4是未來的無人駕駛,ADAS是現在的目標,介于中間的產品也許不存在,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功能(激光雷達)被搭載上車,迭代方式的顧慮慢慢被打消了。整車企業雖然也參與技術,但是當前來看,自動駕駛公司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自動駕駛公司要有數據支撐才能幫助整車企業做迭代,數據共享利于實現雙方共贏,能否獲得迭代數據的顧慮也不應該存在了。隨著激光雷達上車、高精定位技術的應用等量產自動駕駛的性能不斷提升,當前城市輔助駕駛和未來自動駕駛在配置和性能上的差距越來越小,這就證明通過量產迭代實現無人駕駛是有可能性的。
縱目:我很認同師弟的看法。縱目走的是一個低速的、以環視為基礎迭代出來的產品路線。我們與一汽紅旗、長安、東風嵐圖等國內一線主機廠都達成了合作,我們的策略是,從低速走向高速,從泊車走向一個全方位駕駛過程。從泊車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基于環視的自動泊車,會推動500米,或者說到最后的1公里,再去覆蓋高速結構化的自動駕駛,或者說城區的路況。
(縱目和長安達成合作)
我們的L4自主代客泊車系統、自動泊車系統、360環視高級駕駛輔助系統,ZATLAS全棧高精度地圖以及ZEALOUS自動駕駛用戶無憂云解決方案等都是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
禾多:師兄的想法是不錯的。實現自動駕駛的過程分為兩個循序漸進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實現大批量裝載,建立大數據基礎。第二個階段,從L2+升級至無人駕駛。先在限定場景實現無人駕駛(L4),然后逐漸擴大運營范圍,直至實現完全無人駕駛(L5)。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場景打通比級別更重要,優秀的體驗是實現大規模裝載的前提,全場景打通是不斷提升體驗的必然結果。
禾多目前正處于第一個階段,為了讓技術“更好用”。
縱目:師弟這話說的很正確,單說自主泊車這一塊,市場就很大的,聽我給你算筆賬啊。按全國3000萬輛車來說,如果實現20%-30%的自主代客泊車滲透率,幾百萬臺車光服務的費用每年就有百億級別以上的規模,這里面還不算其中的硬件所帶來的上下游的利潤,所有加起來會是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這些足夠我們來分?
雖然有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吉利等傳統主機廠、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都在參與這個市場,但是我認為市場是足夠大的。
禾多:師兄說得也不錯。不過,師兄,我想說的是,軟件是一個高度集中的行業,長遠來看,最后可能只剩下兩三個玩家。畢竟玩家越多,在規?;统杀旧暇驮經]有優勢。
縱目:我既認同師弟的某些說法,也不認同師弟的某些說法。時間也不早了,讓我們在虎年一起亦敵亦友。
禾多:祝師兄上市成功。
兩人哈哈大笑!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