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共需3分鐘,舅舅正月必讀>
0222年了,有人說年越過越沒味兒。陜西舅舅第一個不服。
新年新氣象?!
NO!正月,對于陜西的舅舅們來說,是全年最提心吊膽的月份。
在西安,如果你正月里,發現一個帥哥眼神閃躲,心不在焉,不是因為他胖了,也不是因過年綜合癥。唯一的原因,只能是正月十五要來了,他在盤算送個什么樣的燈給外甥,才能逃過外甥懸在頭發上的剪刀。
正月十五,鬧元宵。
但我們的元宵節,可不僅僅只有元宵。
正月剃頭為什么DIE舅舅?
為什么元宵節要給外甥買燈?
這一個個霍格沃茲都無法破譯的黑魔法,經年累月的困擾著一批批舅舅和一批批可能成為舅舅的外甥。
每到正月,尤其是正月十五, 每個舅舅的心里裝的不是老婆,不是工作,只有滿滿的外甥。
而每個外甥,秀發飄揚,連頭皮屑里都是舅舅的味道。
紙糊的花燈,燈座上放個土豆,再在土豆上固定一個蠟燭。夜半昏黃的光一亮,拎著就能樓前樓后跑上三圈。
正月里舅舅給外甥買燈,取的是一個新年“照舊”的諧音梗,也是正月舅舅畏懼外甥剪頭的最好表達。
民國時《掖縣志》卷二《風俗》里有這么一段記載:聞諸鄉老談前清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發之故思及舊君,故曰‘舊思’。相延既久,遂誤傳作‘舅死’。
翻譯過來就是,滿清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發留辮。漢民心懷故國,相約正月不剃頭,以示不忘漢人祖先,“思舊思舊”傳著傳著就變成了“死舅死舅”。
中國人民是有通過方言締造黑魔法的先例的,但舅舅給買的花燈提上了,還剪什么頭發?!
更何況現在的外甥們,相比剪頭,可能更需要的是植發。
元宵節吃元宵,人盡皆知。但我們對于元宵的執念,只有自己人知道。
元宵,就得吃回民做的,現滾的。
玫瑰,黑芝麻,花生,山楂,都是基本口味配置。
一點兒豬油都不摻的方塊餡料,在竹笸籮里來回抖動,直到四周均勻蘸上糯米粉。下鍋清爽,又相當頂飽。
賣元宵是西安人一年里脾氣最好的時候。無論平時腳不沾地的都市精英,還是泡茶下棋的半百大爺,為了一碗好吃的元宵,一等半個小時,毫無怨言。十米長隊,是對一家好吃元宵店的基本尊重,這是市民共識,好吃就得等。
越來越長的隊伍,映襯著越來越濃的節日氣氛。
夜晚的彩燈升騰,滾燙的元宵下鍋,西安人有關春節的儀式感也正式結束。
年過完,又該背起包袱,再次出發。
草莓,總是伴隨著年的尾巴上市。
某種角度算是西安的另一種正月特色。
元宵節趕個大集,草莓販子帶著滿盆子的草莓,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地擺滿了道路兩側,正應了過年的好景。
亞洲草莓看中國,中國草莓就應該看陜西。
當韓國一顆草莓20塊,日本一顆草莓50塊的時候,我們正在用盆吃草莓。
當其他省草莓16塊錢一斤小果的時候,西安20塊一斤的草莓,比手掌還大一點。
西安人吃草莓,從來不跟外面的比。原上的草莓就夠大夠香。
這個元宵節,上心的不只有舅舅和外甥,還有一對對的都市有情人。
情人節挨著元宵節,貫通了古今中外對情愛的表達。
相較以往,這個元宵更具浪漫色彩。
除了元宵攤之外,花市也成了最熱鬧的地方。
一排排的玫瑰花,成捆的,一束的,等待收花的男生和跑腿焦急的排著隊,收到花的女生嘴角咧到耳朵根,就算沒有送燈的舅舅,節日也過的照樣有聲有色。
總而言之,西安的正月十五過出了比除夕還濃的儀式感。
燈謎,氣球,鮮花,元宵,水果,加上各種被玩笑開來的習俗,構成了西安的元宵,也連接了人與人,人與城市的情感。
你的舅舅多久沒給你買燈了?
今天打個電話給他吧。
-END-
西安,下一個“美食荒漠”?
西安,不能沒有舊書店
去西安最“剛”的地方,相機拍到沒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