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體驗,一天下來,感覺身心俱乏,可是一看工作成果,好像也沒有作出什么成果,一整天都在想這個、想那個,就是沒有產出,陷入了自己的情緒內耗中, 那什么是情緒內耗呢?
1
工作中的情緒內耗
工作中的情緒內耗有很多種,就是陷入了自己的情緒中,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在自己的情緒斗爭耗費了,而沒有產出。
與領導相處,匯報工作的時候,領導回答一個“嗯”, 微信對話的時候,你說了一堆,領導回復“OK”, 然后就開始心理活動了,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我是不是惹對方生氣了、又有哪里做的不好,然后整個下午都在想這個事情,工作都不專心。
跟同事談完話,一直在那想,我有沒有出紕漏,如果有一句覺得不對,就在那想會出什么后果,要是當初不說就好了。
一碰到問題需要領導做決定,或者自己搞不定,想著找領導,又怕領導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想去找領導又不敢去找領導,可是隨著時間推移,事情有了變化,再不找領導就出問題了,導致這個事情做不好。
對于每天都工作,一到公司,一看這么多啊,應該怎么安排才能最高效,應該開始哪個呢,于是在腦子里面安排,不斷調整,不斷盤算,想規劃出一個最優方案,可惜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盤算了,時間錯過了,又沒有做,到下班的時候又開始后悔了。
還有就是家庭,孩子的事情也對人影響很大,夫妻吵架、感情破裂都會讓人情緒變差,無法集中。 而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大頭,有一段時間,孩子在學校表現很差,經常被叫家長,我的手機一響,心里一緊,感覺是不是又出事了,又要請假去學校了,整個人都是緊繃的,提心吊膽了。
2
情緒內耗導致問題
如果心里有事,腦袋里一直有一件事情在盤算,擔憂,那無法集中工作,不能專注,那就工作效率很低,隨時隨地中斷,而且人很煩躁,一旦遇到有難度的工作,就沒有接著做了。
而無法專注就會打開網頁、社交媒體開始刷,時間倒是過得挺快,看完就后悔了。
一整天下來,什么都沒做成,但是覺得很累、身心俱乏。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說:“所謂人生困境,不過是你胡思亂想,自我設置的枷鎖”, 胡思亂想浪費了時間和精力,腦補的很多想法禁錮了自己的行動,變成了自我設置的枷鎖。
3
如何避免情緒內耗?
1)放下面子
在公司里面有什么想法就說出來,只要是跟工作相關,沒有人笑話,即使別人覺得幼稚,對于領導來說,只會覺得你可以教,放下所謂的面子,直面問題。
需要問領導的,不要怕領導會笑話,不要怕領導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你問了,領導知道你哪里不行,會教導你,會給你機會鍛煉,否則捂著蓋子,后面掀開一個大窟窿,那領導才會發飆的。
跟領導談完以后,總結的時候對事不對人,如果覺得說得不好,該道歉就道歉,該解釋就解釋,不要留著。
把關注點放到事情上,不要把關注點放到領導或者同事的一舉一動上,不要過多地聯想,這樣會讓自己的陷入內耗的最重要原因。如果關注點在事情上,那就把事情做好就行。
所以放下面子,直面問題,做起事來最重要,關注事情而不是關注情緒。
2) 清單思維
把所有的事情列出來,包括覺得需要跟領導溝通的,需要道歉的,需要進一步解釋的,都列出來,這樣就得到做事情的清單,把這些事情從腦袋里面清理出來。
把清單按照重要、緊急程度進行分類, 然后進行處理,否則一堆事情把自己給整懵了。
3) 做起來再說
有了清單以后,干起來再說,哪怕是最簡單的,做起來以后,只要做起來了,一項接著一項,就可以把事情完成。
不做完美主義者, 不要一直想著做一個完美的方案,這樣一直琢磨,會拖延時間,導致完不成。開放內心,接受不完美。
4) 有舍才有得
人一旦有了顧慮,就會猶豫,這是情緒內耗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有些改變不了的,那就接受它,正如尼布爾的祈禱文: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不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放棄一些執念,才能讓自己成為行動派,不陷入情緒內耗。
4
寫在最后
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絳先生收到了讀者的來信,信中表達了對楊絳的仰慕之情,還寫了諸多人生困惑,希望得到楊絳的指點。楊絳給他回信了:“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想法很多,沒有行動,陷入了情緒內耗,這導致效率低、情緒差、心情不好。要想改變,就要讓自己成為行動派,在行動中打破這個循環。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