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住建部發布新規,禁止建筑工地與年滿60歲及以上的民工簽訂勞務合同,繼而多地工地清退超齡農民工,引發熱議。
其實,住建部的出發點是好的,擔心年齡大的農民工難以承受工地重體力勞動,發生人身意外事故,是一種保護,但忽略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高齡農民工失去打工機會和收入來源,接下來如何生存,如何養老?第二個問題:為什么城鎮職工即將延遲退休,農民工卻要卡在60歲以內?就業機會為何不一視同仁?為何與全國乃至全球延遲退休背道而馳?
高齡農民工如何生存、養老?靠養老金、靠兒女、靠儲蓄?......
高齡農民工靠養老金可以生存、養老嗎?如果能享受到城鎮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問題不大。但靠得上嗎?
現狀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大多數人工作不穩定,或用人單位不依法為他們繳納社保,難以連續積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5年,因此無法享受城鎮職工養老金,只能在家鄉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城鄉居民養老金。
而城鄉居民養老金的保障水平是眾所周知的,除了上海和北京的農村老人可以享受1000元以上的城鄉居民養老金,大多數地區的農村老人每個月的養老金只有100元~200元左右。少數經濟發達地區能達到300元~400元。全國人均水平為157元左右。這樣的養老金水平還無法為晚年生活提供基本養老保障,這樣就必須想別的 轍 。
養兒防老現實嗎?
已經過了那個時代,現在指望兒女養老的老人越來越少了。因為既要子女孝順,又要子女有能力,有心又有力才行。不過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指望兒女充分養老,不太客觀。甚至主動或被動地誕生了不少啃老族,不少老人還得倒貼子孫。
靠積蓄養老可行嗎?
農村老人手里很少有充分的養老積蓄。中國特色的父母,尤其是農村父母,早已省吃儉用,把錢貼給了兒女,生育、養育、教育費用,彩禮、蓋房、娶媳婦兒,不少老人的錢袋子早就空了。
養老金不夠用,子女經濟能力不夠,自己沒有足夠的養老本錢,為了養老,老年農民工外出打工是不得已的,總得活著。
要解決高齡農民工在工地打工的現狀,政策上不應該簡單一刀切,要多措并舉,真正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政策上要逐步過渡,留有時間和空間,政策要有彈性,有溫度,考慮得更全面些,不宜搞一刀切。
十四五延遲退休即將落地之時,農民工的就業年齡卻卡在60歲以下,不符合社會公平精神,應該和城鎮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拉平,一視同仁,至少保持彈性,保留平等的工作機會。
比如可以把政策中60歲的年齡上限修改為65歲,建筑工地可以聘用65歲以下身體強健、頭腦清醒,可以勝任相應崗位工作的農民工。
更重要的是,國家做好相關工作的督查和保障,嚴查工傷隱患,加大違法違規的懲罰力度。同時加強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監督。
比如,必須給農民工上工傷保險或商業人身意外險,提供法定勞動保護,保障他們的應有權益即可。有了工傷保險,也可以減輕用人單位的用工風險和負擔。如果不給農民工上工傷保險,發生工傷,用人單位必須參照《工傷保險條例》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不允許拖欠農民工工資。
另外,從國家和社會角度而言,一方面要逐步提高農民的養老金,另一方面要以村鎮集體為平臺,政府資金和社會資金為后盾,提供一定的幫扶政策,減緩養老難題。
從家庭和個人角度而言,不能只靠國家和政府,養老規劃要盡早未雨綢繆。趁年輕干得動時,要盡量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多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積累養老本錢;要教育并培養出孝順又有能力的子女。
綜上所述,只有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高齡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保障水平,讓他們最終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云在草青青,社科院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上市公司資深勞動關系顧問,今日頭條2019最受讀者喜愛的創作者Top10,優質財經、職場專欄作者。
常年堅持原創很費飯,關注、點贊、打賞、評論、收藏和轉發,才是真愛,也是我前行的動力。
越多分享,越多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