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的一個早上,白大爺出現頭暈現象,量了血壓很正常,但心跳偏低。到了下午,心跳變為48次/分。但當時白大爺自覺身體狀況并無大礙,堅持自行搭乘汽車前往醫院。然而那時候正值冬天,雨像蜘蛛網似的,一絲一縷地灑下來,雨雖細得看不見,天色卻非常陰沉。
此時,白大爺心急趕著前往醫院,一閃神,不小心跌了一跤。雖然牙齒流點血,擦擦就沒事了,但他卻發現站不起來了,左大腿根部疼痛難忍。被好心的路人送往醫院之后,一檢查才發現左側股骨頸骨折了。
跌倒是你我都曾有過的經驗,它可能發生于任何年齡層,尤其老年人及小孩更是常見,但卻經常被忽略或不受重視。近年來已發生多起名人摔倒過世或導致重傷意外事件,令人非常遺憾。對于老年人而言,由于骨質和肌肉的流失,我們更經不得摔,一摔可能就爬不起來。跌倒往往會造成身體功能的下降,使得生活上變得依賴。醫學上一直強調預防重于治療,若是老年人對于預防跌倒的措施有所認識,就能避免跌倒的發生,并提高生活品質。
一、預防跌倒的重要性
隨著老化的來臨,身體機能的退化會使得意外跌倒的風險增加。而老人跌倒后產生的并發癥又較年輕人嚴重許多。數據統計,65歲以上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為20.5%,這意味每5個老年人,就有一個發生跌倒,并深受相關的傷害。
根據另一項數據統計,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40%,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而跌倒亦是65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嚴重性不容忽視。一般來說,老年人跌倒的意外如果發生在家中,多半是在浴室;若是在公眾場合,則多半會從樓梯摔落;假如老年人在跌倒時撞擊腦部,可能造成重傷或死亡。因此,老年人學會預防跌倒十分重要。
在現實生活之中,很多老年人發生跌倒意外時,并不一定能于第一時間就獲得治療,其主要原因為許多老年人常獨自居住或在家、獨自外出、或夜里起床上廁所等,直到局部產生紅腫、疼痛、無法活動時才由家屬送醫救治。因此,作為家屬,我們在平日里應多觀察老年人,當其有活動量減少、臥床時間增加、食欲減低、不愿別人觸碰或當他人欲觸碰時突然煩躁易怒時,應盡速將其躺于床上進行全身性初步檢查。
首先,與其交談以了解是否有頭部受創意識改變,接著檢查其呼吸是否平順,再將其衣袖及褲管卷起查看是否有淤青、擦傷、腫脹及疼痛等。若老年人尚可表達,應詢問最近幾天身體任何部位是否有碰撞到任何物品,或是某個動作后覺得肢體疼痛或不適的情形發生。當有任何懷疑時,應盡速送至醫院由專業醫師為其做評估與治療。
二、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原因在于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等問題皆會造成平衡功能的退化,若再加上環境因素(如照明不良或地面濕滑),則常使老年人容易跌倒。
影響老人平衡功能的生理因素
神經系統退化:一般健康成年人在60歲后平衡感便開始減退。而老化后神經傳導速度變慢,感覺常較遲鈍,且反應時間延長。此外,像視神經退化會影響視覺,前庭神經、小腦、腦干及基底核的病灶,比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癥等皆會影響老年人的平衡功能。
骨骼肌肉系統的退化:如下肢或脊椎的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或變形、攣縮,會影響老年人步態的生物力學,造成行走的穩定度下降,而使老年人更容易跌倒。此外,老年人的肌肉總量與肌纖維數目與年輕人相比呈明顯下降,造成肌肉萎縮。研究顯示從60歲到90歲約有20~30%的肌力降低。上述原因皆使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增加。
藥物:在很多時候,絕大多數老年人患有多種慢性疾病,這也導致老年人會服用多種藥物。一般來說,使用易造成跌倒風險的藥物,比如鎮靜安眠藥、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抗組織胺等,皆可影響平衡而使老年人易發生跌倒。
環境因素:老年人發生跌倒以獨居者較多,而且時段以夜間最多。其中4成發生在家中,最常見的地點包括客廳、臥室、浴室或廁所。確實,現在家庭的地面都是采用地面磚,明亮、光明十分干凈,但是一旦上面存在水分,就很容易濕滑,一不小心就會摔跤。有時候,我們踢到家中地面上的雜物或夜間照明不良、也會導致老年人跌倒的發生。
三、老年人該怎么做才能預防跌倒?
家有一老就有一寶。作為子女,我們除了在平日里一定要加強與老年人的互動,以及早發覺其身體機能是否改變或意外發生時能第一時間內發現異常,并及時將其送至醫院給予最適切之處置。更為主要的是,無論是家屬,還是老年人本身,都應該做好以下4點,以避免跌倒的發生。
1、注意居家環境的安全及生活習慣
首先,我們應該在室內保持燈光明亮,尤其是在夜間,以避免于夜間下床如廁時,因燈光昏暗而發生跌倒。其次,我們維持走道暢通,將物品盡量放置于抽屜或衣柜內,避免在行走時因被物品絆倒而發生跌倒。最后,一定要維持地面的干燥。當發現地面濕滑或弄濕地面時,一定要立即處理,以防不慎跌倒。
2、選擇適合尺寸的衣褲、鞋子
對于老年人而言,我們所穿的衣服袖子及褲管的長度不可過長,袖長以不超過手腕、褲長以不超過腳踝為主,以避免因過長的衣袖絆到物品或過長褲管于行走時被鞋子踩到而發生跌倒。此外,老年人應穿著防滑及尺寸合適之鞋子,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滑倒或因鞋子過大而絆倒。
3、使用助行器、輪椅等輔助工具
如果老年人已出現步態不穩的疑慮時,應鼓勵其使用助行器、輪椅及床旁便盆椅等輔助器具;假如是家庭有足夠經濟條件的老年人,我們還可以做到上下床時均須有人全程攙扶,以避免活動時發生跌倒。
4、運動可以促進老年人的平衡感
其中老年人運動又以下肢的肌力及本體感覺訓練最為重要。日常居家可做的簡單運動,比如坐姿抬腿運動、雙腿半蹲運動、踮腳尖運動等等。其實,安全、方便的步行運動也可以訓練老年人的腿部肌力及平衡能力。對于體能狀態佳的老年人,可采用慢跑方式進行運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次至少30分鐘。運動前后宜分別加做之前暖身運動及之后的和緩運動,各約10~15分鐘。
四、老年人用藥需考慮3個原則
長久以來就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在生理上和病理上均有改變。因此,由于器官和酵素系統的退化,導致老年人對藥物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故在老年人在服用藥物時,需要特別考慮其效果和安全性。一般來說,老年人用藥需考慮以下3個原則。
藥物治療是否必須?在現實生活之中,很多老年人常常有藥物濫用的情形,只要有點不舒服就擅自服藥。其實,很多老年人所罹患的疾病是不必吃藥,只要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即可恢復。 但如果需要藥物治療,應考慮選用安全性較高,并應給予最少的藥 。如果需要服用處方藥,一定要由醫生開具。
選擇適當的劑型、包裝: 因老年人吞咽不易,故大粒的片劑或膠囊應避免,而糖漿或口服液才是最適當的。如果老年人需要使用片劑或膠囊 ,其大小、外型、顏色應避免類似 ,以免自己產生混淆,且所服用的藥應裝于易于打開的容器、用法應該標示清楚。
密切注意藥物副作用:老年人對于自己所服用的藥物應一一檢視其作用及副作用,并觀察其服藥后是否會影響其意識或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密切注意血壓變化、留意是否有視力及聽力減弱、思緒中斷等現象產生。比如我們服用安眠藥或降壓藥易造成跌倒風險的藥物,下床時應先坐于床緣5~10分鐘,等待不會暈?;蛉魏尾贿m時,再慢慢下床,以避免發生跌倒。
總而言之,老年人預防跌倒是一個常見且十分重要的問題,一般認為其發生率遠高于文獻上統計的數字。外在或老年人本身的因素皆可造成老人跌倒,故在預防方面,除了改善居家環境,我們還需要找出自己容易發生跌倒的危險因子,并加以改善及調整,再配合運動以改善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以達到最大的預防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