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二寅,山東寧陽人,現居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MBA,國際財務管理師(IFM),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當代宏觀經濟學者,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控制論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新宏觀創建者,儲備需求倡導者,指出儲備需求為第四大需求,它實現了對消費不足的價值補償,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路徑。專著《新宏觀主義》,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7月。合著《草野集--中國經濟再出發》,新華出版社,2016年12。
正文:始于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在1992年確立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經過國人的不懈努力,30年后的今天,要素與商品的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線上與線上大市場已經基本完成,然而,市場內在不穩定性開始顯現。
恒大地產債務危機逐漸發酵蔓延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危機;高居不下的中鐵債務、國債、地方政府債令人憂慮;2020年末中國除去股權融資的社融存量為276.5萬億,一年期貸款利率為4.35%,名義GDP為101.6萬億,名義增長率為2.535%,則社融存量*貸款利率=12.02萬億>>名義GDP*名義增長率=2.58萬億,債務不但上升為穩增長的最大阻力,而且成為經濟系統的最大不穩定因素。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在以“2022:全球經濟復蘇分化”為主題的《財經智庫》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會上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世界經濟金融走向了“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高債務”;而2020年到2022年則進入“高增長、高通脹、高債務、低利率”;2022年之后將進入“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低增長”,這是典型的“滯脹”。“(三個階段中)唯一不變的是‘高債務’,但利率水平升高,高債務就變成了最大的潛在風險。
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已經成立5年,但理論指導尚屬空白,如何破局?
新宏觀的模型證明為:
設全社會的最終產品看作一家頂級公司,最終產品簡化為食物與住房,工人日常消費食物,儲蓄攢錢購住房,其中,基礎貨幣為M,法準率為D,利率為r,儲蓄率為S,存貸差為零,月度序數為N,月薪制。
考察M=1萬億,D=0,r=0,S=20%的情形。
首先由新宏觀的月度GDP=基礎貨幣(1-儲蓄率*法定準備金率)^(月度序數-1),推得月度GDP=基礎貨幣=M,月度GDP之和=基礎貨幣*月度序數=M*N,年度GDP=12M;月度儲蓄=月度GDP*儲蓄率=M*S;月度儲蓄之和=月度GDP之和*儲蓄率=M*N*S;月度消費=月度GDP*(1-儲蓄率)=M*(1-S);M2=月度消費+月度儲蓄之和=M*(1-S)+M*N*S。
具體演算如下:
頂級公司每月投資一萬億,全部轉化為工人收入1萬億,工人消費8千億,儲蓄2千億,頂級公司食物月光,庫存為房屋。
則,年GDP為12萬億,一年后M2為8千億十2千億x12=3.2萬億。
五十年后,年GDP仍為12萬億,M2為8千億十2千億x12x50=120.8萬億。
如果工人要提現120萬億,銀行倒閉,公司破產。
反之,如工人購買房子,則儲蓄清零,庫存清零,再生產繼續。銀行業是無力支付全部儲蓄存款的,該存款的兌付只能是庫存或抵押品。如果不接受,只能錢物兩空,這就是恒大的債權人不得不接受房子的經濟背景。
個人之所以能自由取現,是因為有后來存入,集體是無法自由取現的。以個人感受來推斷整體性質,結果是錯誤的。因此,M2大部不是貨幣,只是債權,貨幣乘數應為債權乘數。
1929-1933年的大蕭條,美國銀行倒閉1萬多家,占銀行業的49%,這一事實驗證了上面推理的正確性。
故傳統框架內,只有儲蓄用于消費,也就是回歸簡單再生產才能化解債務危機,凈儲蓄只能為零,否則,儲蓄將成為增長的阻力,該結論推翻了儲蓄促進增長的傳統理論,或者說,儲蓄促進增長不適用于央行時代的貨幣經濟。
現行的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將市場視為無限大,沒有形成宏觀層面的貨幣循環思維,即在貨幣上是開環的,只能靠猜想預測未來收入與資產價格,僅適合于小微企業,對規模企業必然誤導,新宏觀的月度公式在宏觀上理清了貨幣的來龍去脈,形成了完整的貨幣閉環,故在理論上精確的,可以對大的經濟體走勢做出預測,從而避免傳統財務報表對決策的誤導。
儲蓄是難以清零的,如何將其改造為經濟增長動力,且消除系統的不穩定性?新宏觀的方案為儲備需求。
即央行購買公益品,帶動儲蓄購買公益資產。中國央行屬于社會公有,其產品——貨幣為社會公共品,央行增發貨幣為社會的負債,它的償還不是回收貨幣,而是將購買的公益品讓社會免費使用。隨著免費公共品比例的擴大,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與馬克思的宏觀公有得到體現。
典型例子為養老金購買京滬高速資產,央行支付通行費,社會全部車輛免費通行。
當前更為激動人心的舉措為:以央行購買碳匯公共品為動力,以碳達峰為目標,以荒漠綠電為內容,帶動儲戶購買并長期持有REITs公益基金,將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債務資產改造為免費公共品資產,從而化解市場經濟因貨幣發行帶來的基礎債務與貨幣運行儲蓄衍生的累積債務這兩大不穩定根源。
有人擔憂央行無法正確判斷財富與價格,這不是問題,可先讓市場選擇,成熟后央行跟進。
儲備需求解決方案有望補償貨幣利潤,擺脫債務長周期,消除系統不穩定性,保障社會財富可持續增長,走向共同富裕,實現人類經濟自由。
END
第1經濟,致力于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版權所有,非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